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零八年秋的那件事

零八年秋的那件事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我不能說自己每天都有書法新作,但每周都有書法新作倒可以保證,多少年都這樣。從來沒計算過自己在多長時間裡寫多少幅作品,也沒有記錄過自己的作品都落在誰誰手裡,就是這樣年月連月年復年地寫着,像一隻不知絲為何用的蠶子。

  晚上,偶爾於網上發現一篇與自己有關的(原來的一位董君朋友寫的)文章,不長的一篇序言,只那麼一瞟,就一切釋然,序言掩映着的許多事情自己都心知肚明。它記載的是二零零八年秋天的一段事。序是這樣的:

  “《道德經書刻藝術百米長卷》序

  道德真經風靡世界,老莊故里又爆新聞。潘老捉刀,一靜揮毫。刻家書家皆吾同道,金石翰墨美上加美。篆刻家潘又泉老子故里人,今年八十有五;書法家潘一靜莊子故里人,年方五十五春。古有老莊並稱創立道家學派,今有二潘聯手共鑄藝術珍品。一刻一書,珠聯璧合,實乃藝海首創;一老一少,匠心獨運,堪稱宏道盛舉。

  潘老喜老學,多才多藝書法篆刻皆精通;又泉如甘泉,德高望重教書育人不知卷。老先生八易春秋,篆刻五千言全文;共刻磨兩千方次,收印品七百餘方。一靜喜庄學,書法專攻老莊文化;藝術求真朴,大美不言獨樹一幟。

  一日與一靜切磋莊周美學,言談間不由盛讚潘公篆刻。方知潘老亦一靜多年仰慕之人,取出潘老所著《道德經刻譯》共賞。誰知一靜一見傾心,愛不釋手:當下便決意書寫老子道德真經;在下不由靈光一閃,冒出創意:何不請二人合作創製書刻長卷。於是乎致電潘老,於是乎一拍即合。飽含深情,洋洋洒洒,巨幅書刻長卷由此問世;神采飛揚,渾然天成,百米藝術大制隆重誕生。

  道本無心,但卻有數。長卷裝表之後一量,長度恰恰八十一米。與《道德經》八十一章暗合,真乃冥冥之中自有天數。

  戊子年金秋延熹道人珍而藏之並為之序”

  那年六月,我很有興緻地寫了一幅書法長卷(來了創作激情就搞,沒啥實際目的),行隸書體,叫《道德經書法藝術百米長卷》,實際長度七十餘米、高零點五四米,我閉門、浴手、焚香(創作的時候基本都是如此),花了近一周的時間。對此件的藝術質量我是肯定的,自認為它當是那半年出的所有作品里最好的一件(這當然不是因為它的長度。後來這件作品誰搞走了,我想不起來)。

  當這幅長卷為董君發現的時候,他高興得手舞足蹈,一再說要請我為他搞一件(他出相關費用),並策劃把鹿邑縣老篆刻家潘又泉老人花十幾年功夫刻就的七百四十七枚五千言道德經篆章全鈐上,搞一件體制宏大的《道德經書刻藝術百米長卷》,要在老子和道上弄一個新聞。我們很快談妥,並與潘老師取得了聯繫。

  待條件具備,我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寫畢。

  世事繁複而難料。由於在篆章鈐置一事上存在現實難題,董君夢想的《道德經書刻藝術百米長卷》未能實現,當然,他所期待的道的新聞終未產出。不過還好,此事給網留了一篇激情澎湃躊躇滿志的文章,再就是,董君的箱子又存一件還可以稱為真正中國玩意的東西。

  庚寅年七月初七一靜於武昌當代國際花園

您正在瀏覽: 零八年秋的那件事
網友評論
零八年秋的那件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