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壇之餘音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文化講壇之餘音 標籤:文化苦旅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小崑山,澄明雅潔、鳥兒清唱、明凈柔和、妙語禪音,文化底蘊深厚。它早已是小崑山乃至松江、上海人尋幽覽勝,欣享文明其精神的首選與敬仰之地。
我作為一個小崑山人,每每看到這座美麗的小崑山,一次次地爬上這座令我嚮往的山峰,能與這座山結緣,與這些古代文化大師們進行一次次地文化上的對話,成為他們的知音,這實在是我的一件幸事,也是我的一種榮光。
當我站在小崑山上登高遠望,松江境內的其它幾座山脈雖遠比小崑山高大,但總感到它們比不上小崑山深厚、耐味,這兒有一種曠古的寧靜、明凈。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小崑山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我的足跡每到一次小崑山,總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文化氣壓罩住了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我常常象傻瓜一樣木然佇立在小崑山上,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我站在古代文化人一定站過的那個方位上,用與文化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着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想到,這座小崑山對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人生的港灣,我從一個喧囂的鬧市走來,到這裡來揚起心帆,儘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於是,我日夜守望着這座小崑山從事工作、讀書寫作。我生活在美麗的城市松江,照理那裡的文化、文明水平應該盡收眼底,沐浴在心,卻不知怎麼寫不好寫不深文學作品,即便自己很努力,往往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但總找不迴文學上的自我。為此,我常常要一次次地跋涉,偏偏要到這座小崑山上,與山水風物,與歷史精魂,與文化底蘊默默對話,尋找自己在遼闊的時間和空間中的創作基點。
如有自我覺醒,相信一定是這座小崑山在時時喚醒着我,一定是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在對我的提醒,四周的一切又在不斷地驅使我去尋找遠年的靈魂。使我找回了這些來過小崑山,生活在小崑山,夢歸故里的文化大師們的深深足跡,和文化上的光亮;找回了小崑山的燦爛文化。
當我寫完這幾篇文化散文,曾有朋友說我寫得輕鬆瀟洒,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種很給自己過不去的勞累活,一提筆就感覺到年歲陡增。我整正用了三年多時間,潛心研究、深入思考小崑山的歷史文化,不管是春溫秋肅,不管是寒凍臘月,不管是“漫漫長夜”,即便是在鑽研古代線裝本的時候,耳邊總會響起這些文化大師們的放達的腳步聲,把寫作的時間過得顛顛倒倒又有滋有味,實實在在地完成了這項文化“使命”。最令我高興的是,寫蘇東坡“夕陽在山”的文章,榮獲了“散文名家特別金獎”,該文收錄於《中國百年散文名家》第四卷;小崑山,滋養“二陸”文氣之地一文,在中國連載后,有很高的點擊率;湯村廟古遺址被“散文在線”評為年度優秀散文。如此等等。我作為一個寫作者,佔了這些大師們的不少光,能成為他們的知音深感榮幸。同時,這足以使小崑山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寬廣的播揚,文化小崑山漸漸被人們所認知、接受。
我不敢說文化小崑山僅此而已,但至少我對文化小崑山有一種祝祈,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深思后的啟迪。( : )
不管怎麼說,小崑山這片肥沃的土地,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着一代代的時代精魂,它一定會重新匯聚起一種富有現代意識的精神文化。
因為我們的天職是時代的傳人。
相關範文
- ·之餘酒,酒之餘
- ·孝文化講師代表發言稿: 幸
-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
- ·待優生轉化講話稿
- ·文壇之頌歌——高揚在黑色的天空
- ·工作之餘--隨筆
- ·榮幸之餘
- ·散文寫作之餘的話
- ·彼岸~餘音
- ·餘音繞梁,墨韻生香
- ·歲月無聲,餘音有韻
- ·鋼琴縈繞的裊裊餘音
- ·餘音未了
- ·餘音(舊時的詩)
- ·簫聲的餘音
- ·冷風瑟瑟掠心寒,餘音繞繞惹塵埃
- ·繁華落盡,只剩餘音
- ·文化局公共文化場所和文化活動突發事件
- ·院長在“走近法院•政協委
- ·教師演講稿:書香伴我快樂成長&nbs
- ·百家講壇觀后感
- ·師德講壇講話稿
- ·百家講壇于丹莊子心得
- ·聽完《百家講壇》《牛郎織女》有感
- ·“科技講壇”活動策劃書
- ·潕溪講壇序
- ·看《百家講壇》之《大故宮第三部》有感
- ·品味“百家講壇”
- ·透視《百家講壇》,思考中國媒體發展
- ·我是傳播文明的鼓手----為嶽麓書院
- ·看《百家講壇》之《回首開國大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