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品味“百家講壇”

品味“百家講壇”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品味“百家講壇”

  龐青松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愛喝百家講壇的酒,喜愛它的主講人,主講人個性鮮明,學識淵博,出口成文成詩,他們都是技藝高超的調酒師,把古代經典、歷史調成一杯杯美酒送給無數的觀眾;他們徐徐走上講壇,以生動的講解輕輕地拂去歷史的塵埃,讓英雄再生,讓歷史再演,讓經典微笑,讓靈魂蘇醒。喜歡它聯接大眾與經典的使命;喜歡它那精美的畫面、動人的背景音樂。愛上“百家講壇”,始於2006年10月聽於丹講《論語.心得》,那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忙碌了一天的我,坐在電視機前,不停地選擇着電視頻道,不知不覺,電視畫面中出現了于丹那親切自然的笑容……

  于丹的講解,從開始到結束幾乎全是用詩化的語言,旁徵博引,故事穿插,感悟不斷,優美而閃爍着理性的光芒,且先聽聽她是怎麼樣開篇的:“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在這樣形象的比喻面前,誰還不懂真理有多樸素么,誰還感受不到真理那勃勃的生命力么。在講解了《論語》中所主張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處世之道時,她這樣說著感悟: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於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已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于丹就這樣使經典變得質樸而又溫暖,讓我們隔着幾千年的時空,卻能感受到聖人的智慧和慈祥,彷彿他就在我們的身旁;于丹就這樣代表孔聖人輕撫人們的心靈,教人怎樣對待人生的理想、缺憾乃至苦痛,怎樣對待親人、朋友及同事,教人仁愛,教人智慧,教人高尚,指點我們怎樣獲得快樂的人生。聲聲喚醒獨行人,句句說到心頭上,把孔子的“仁愛”思想詮釋得溫暖無比,在海內外,掀起了學習《論語》、播灑仁愛的熱潮。我個人認為,于丹是真正的“超女”,真正是才貌雙全,她的心得之語是該欄目中最美、最流暢的語言,聽她講課,你想不激動都困難,她的感悟能說到你心底最脆弱的地方,她的那些充滿真性情的語言能喚醒你最美好的回憶,她那些順手拈來的故事讓你一睹特級調酒專家的風範……縱然也有人挑她的刺,在她售書儀式上抗議,但我要說,于丹的才氣你不得不佩服,不信,你就在台下試試,看有沒有她那樣美的語言。就是從聽於丹講論語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愛上了“百家講壇”……

  接着又觀看了王立群講《史記.漢武帝》《史記.項羽》。王立群是河南大學的教授,他的講授風格顯得特別大氣,充滿激情,講到動情處,能讓人與他同悲同喜,他善於把人物的命運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結合,讓現場充滿一種蕩氣迴腸的氛圍,他在講英雄項羽時,繪聲繪色,激情難抑,讓人既為項羽這位絕世英雄的勇猛而激動,為其突圍絕殺而喝彩,又深為其缺乏政治頭腦而遺憾……他也是特別善於設置懸念,抓住觀眾注意力的人,講解中,常把最精彩最緊張的一幕放在前面,記得在講《史記.秦始皇》時,他特地以“荊軻刺秦王”這一頗富傳奇性和戲劇性的情節開篇,再用倒敘的方法追述秦國的興起;在講秦孝公變法一節時,他也是先把變法專家商鞅的倉皇出逃放在前面描述,讓人有一種月黑風高,殺手四伏,世事無常,風雨驟來的感覺,以此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令聽者欲罷不能……至此,已深深愛上了“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怎麼辦得這麼好啊,一時心中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一打聽,才知道,這欄目早在2004年就很紅火了,而自己因埋頭於教學竟然從來不知道!我只有慚愧自己無知的份了……再一注意各路傳媒,原來,這之前的閻崇年、易中天、馬瑞芳已通過“講壇”紅透了海內外的傳媒,那已是70高齡的閻崇年果然是能把學問當評書來說,把歷史當故事來講,正是“書齋雪藏50年,70登壇開新風”,他主講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把塵封幾百年的歷史真實、形象地再現於講解中。據說在某期開講中,因特殊原因,現場只有一個觀眾,但閻先生卻是從容揮灑,顧盼生情,彷彿是面對着成千上萬的觀眾,講得神采飛揚,這需要有何等的修養與功夫啊。“百家講壇”也就從此以它獨有的方式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而易中天講《三國》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小說《三國演義》已融進了每個人的生命中,現在要想在大家面前還原歷史,講一講與小說不盡相同的故事,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本領,既要盡量客觀地再現歷史,又不要傷害觀眾們的老感情,為此,易中天先生採取了以正史《三國志》記錄為主,輔以野史傳說乃至戲劇、小說等資料的方式進行講述、比較,讓聽眾心平氣和地判斷,同時以現代人的時尚語言去描述歷史,大膽、幽默、形象,更重要的是他的講解形成了“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的模式,增強了歷史的可聽性和文學性。他告訴我們: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有三種面目,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而相應地,對待歷史也就有了三種讀法——歷史意見、時代意見、個人意見。他講課的語言也為“百家講壇”欄目注入新的特點,即現代生活氣息濃,幽默感強,記得他在比較郭嘉和諸葛亮的政治眼光時是這樣講的:在大家都認為袁紹是績優績股時,郭嘉卻看出那是垃圾股;而在大家都以為劉備是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卻把他看作績優股……在講到小說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時,他這樣描寫劉備第三次去茅廬的情景——到草堂之外,就要拱立階下,諸葛亮高卧不起,他就要一等再等了。那心情,已不像一個禮賢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門求婚的痴情人……易中天的講解,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繼閻崇年之後再開新風,再掀讀史熱潮……而老大姐馬瑞芳則一方面以她名作家的本領把《聊齋》中的人鬼情演繹得催人淚下,以此激濁揚清,一方面不遺餘力地以她的資歷支持壇上推出的新人,更厲害的是她居然把主講人的故事、經歷全搬進了《“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一書中……

  後來又有年輕瀟洒的康震講《蘇東坡》《李清照》《李白》等,康震是一位典型的才子教授,他瀟洒而又莊重,短髮微偏,內着白色襯衫,紫花領帶,外着黑色西服,眉宇間散發著一名優秀教師特有的睿智,舉手投足間都詮釋着“師表”的境界,他年少得志,傳統而又時尚,講的又都是古代大文豪,收視率很高。他的講解有以下幾個特點:對古代的文豪們充滿無限的敬仰,並把這種敬仰自然地融進了他的品評中,從而感染聽眾,在康震教授的眼中,李白的詩是盛唐氣象最典型的人格和藝術象徵,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最令人動容,蘇軾是數百年難遇的奇才,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光彩奪目的女性;以文豪們的身世、經歷、才情、業績、人品及其理想與現實之矛盾來全面展現他們的傳奇人生;講解中體現出對文豪們的深深理解;對文豪們的原著作了精闢的評價,特別難忘他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概括,他說詞的上闕展現的是“驚心動魄的美麗”,下闕抒寫的是“瀟洒多情的感傷”……

  再後來,“百家講壇”又推出了幾位頗有個性的主講,一位是《說武則天》的蒙曼。要說武則天這個人,我是從心底厭惡她,因為她為了自己成功,為了權位,為了一逞一己之快,不擇手段,不惜殘殺六親。但卻很喜歡蒙曼教授的講述,歷史的風雲在她淡淡的微笑中娓娓道來,她的語言是最通俗易懂的了,真正是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她對歷史人物的分析也很到位,在講解《長恨歌》中,她認為,唐玄宗主動與太平公主結盟這一舉動是非常高明的,把當時的三大股勢力緊密結合起來了。實際上,這次結盟對李隆基來說確實是有百利無一害的,正是這次結盟決定了韋皇后的慘敗。她還以“勇氣、運氣、人氣”精闢地概括出李隆基政變成功的根本原因。對唐玄宗與宰相張九齡之間的關係、廣運潭盛會、文士風流等都作了繪聲繪色的描繪,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看她怎麼描寫廣運潭盛會:從江南來的300多艘小船朝望春樓逶迤而來,每艘船上寫有一個江南的地名,船中間裝着產自江南的大米,兩邊是各地的土特產,船夫着裝統一,頭戴大斗笠,身着寬袖衫,腳踏草鞋,一派江南水鄉的裝扮,放眼望去,百漿齊飛,動作一致,駛在最前面的一艘船上有100名江南美女,姿態阿娜,弱柳扶風,嬌花照月,船頭一個帥小伙,身着水綠色露出一隻胳膊的短衫,披着一個錦半臂,頭上系一根紅帶子,他立於船頭高聲領唱《得寶歌》: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潭裡舟船鬧,揚州銅器多,三郎當殿坐,聽唱得寶歌……更妙的是,帥小伙領唱一句,身後的美女就一齊欠身揮袖應聲和之,面對此情此景,唐玄宗是高興得哈哈大笑,兩岸看熱鬧的百姓的歡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這情景彷彿是今天才可能有的盛會呀,蒙曼就這樣繪聲繪色地把開元、天寶初年的繁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再看她分析唐玄宗與張九齡的關係:先是張九齡像一個偶像一樣走進唐玄宗心中,他的才學,他的風度,他的氣質以致與人不同的飛身上馬的姿勢,都令玄宗讚歎。而張九齡也十分書生氣,別人都為玄宗獻上金鏡作為生日禮物,身為宰相的張九齡卻是自編了一本歷史小冊子(《千秋金鏡錄》)送給玄宗,且自認為是最好的禮物,他告訴玄宗:“陛下,你照別人送的鏡子,只能看得到自己的長相;你照我送的這面鏡子,能知道國家興亡的道理……”而在“文士風流”一節中,她又這樣描寫玄宗、李白、楊貴妃之間的故事:在一次賞牡丹花的過程中,因為玄宗要聽新曲,請李白作詞,李白趁着酒興現場寫出《清平調》三首,因歌詞寫到楊貴妃的心坎上了,於是貴妃親自領唱,玄宗則以一玉笛和之,且每逢轉換處,玄宗故意把笛音延長,傳遞對貴妃的似水柔情,在“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的歌聲中,得意的楊貴妃春色飛揚,風情萬種,花面相映,三位主人公,一個是盛世唐朝的形象代言人,一個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仙、曠世才子,一個是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他們在美酒、名花的見證下一起演繹了一段不可複製的文史佳話……這樣的描寫,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而又酣暢淋漓,我感覺,蒙曼的講解是越來越精彩……另一位是漸江大學的副教授段懷清,他的講述風格,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百家講壇”欄目的導演在物色主講人上的高明之處,段懷清是一個特別儒雅倜儻的年輕教授,文質彬彬地站在台前,未曾開言先有幾分微笑,有很強的親和力,鏡片後面是一雙能洞察對方心靈的大眼,他的講授語言也特有磁性,常讓我覺得他就像故事中的那些男主人公,而他講的內容正是古代四大愛情悲劇:《白蛇傳》《孟姜女》《梁祝》《牛郎織女》,他的體態語言是最傳神的了,講解中,他時而揮手,時而皺眉,時而作驚訝狀,時而作感慨萬千狀,時而設問……可以說,用這樣一個有着明星相的教授來講愛情經典是恰當不過了。在眾多的講解者中,錢文忠主講的《三字經》是特別有意義的,正如他所言“願以無涯之學,度有涯之生……”他的願望在解讀《三字經》中得到了盡情的抒發,這不僅在於他在講解歷史脈絡中向聽眾介紹了相關的歷史故事,闡述了學習的道理和方法,用生動的細節詮釋了一系列成語、名著,更因為他在其中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了形象的傳播,聽他講《三字經》,倍感傳統美德的親切,通過他的講解,我貼身地體會到《三字經》是為人處世,讀史學文的寶典,是天下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天下老師頒給學生的最棒的獎品,是千萬個你我勵志明心的精良讀本……還有講《兩宋風雲》的袁騰飛,據說他的講課視頻曾被他的學生掛在網上,他的語言有幽默感,聽他的課感覺特別輕鬆,而講《苦命的咸豐皇帝》的喻大華給我的印象是特別實在,他那不緊不慢的語速和較濃重的鼻音也讓人越聽越愛聽……

  喜歡看,可惜節目播出的時段對我來說並不理想,中午的首播是看不成的,不睡午覺便無精力給自己的學生講課,而晚上常是近11點30左右(現在改為22:40了)才重播節目,上班勞累了一天的我總是看着看着就睡著了,醒來時,節目便在預告下期的內容了。於是開始關注書店裡有沒有“百家講壇”的期刊了,去書店一找,果然有,但每一期上只有部分是央視講過的,覺得不解癮,那時,我天天往書店跑,一連15天,書店裡終於陸續出現了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錢文忠、閻崇年、蒙曼等教授的講稿專集,於是一股腦兒全買回。但讀書享受不到音樂與畫面的美,更聽不到主講們那個性化的聲音,幸好,後來有人告訴我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從此,我一有空便在網、書中間暢遊了……

  漸漸地,受其影響,常常給學生推薦這一檔節目,我說:“不論你是讀文科還是讀理科,都應當看一看‘百家講壇’,壇里是清亮環保的葡萄美酒,只要你能認真地看一次,你就會深深愛上它,它通俗而不媚俗,它高雅而不自矜,它能讓你深深地愛上文學和歷史……”有時候也試着學習該欄目中的一些講課方法,講課中,引用一些古詩文、故事,有時候也力求讓語言優美一些,適當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法增添講授的文采,追求表達上的抑揚頓挫以及詩情和理性,雖然只是模仿,但也還是有效果。記得有一次講“古詩鑒賞中的愛情”,我模仿名家們的方式給學生講述了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悲劇,把故事分為相愛、分手、重逢、題詞、結局等環節,用觀點帶故事,故事帶詩文,還真的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當我深情地呤誦“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的詩詞時,學生們也被這真實版的“孔雀東南飛”所感動,他們的心被主人公的命運緊緊揪住,這樣,在聽故事中較輕鬆地理解了《釵頭鳳》詞及《沈園》系列詩的意蘊…… 在講解茅盾的《談〈水滸〉的人物與結構》時,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鮑鵬山新說《水滸》中的一些方法,用觀點帶故事,把林沖、武松、魯智深三人的不同性格不同遭遇講述給學生聽,起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也讓學生聽了一節“仿百家講壇”的課……

  我衷心地希望“百家講壇”這一欄目永遠年輕,越辦越有品位,既不高高在上,又不落於流俗,而要以它的端莊、親和、醇厚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眼前,“百家講壇”正在熱播的是康震主講的《唐宋八大家》,同時,另一位著名作家畢淑敏也即將登台向我們帶來《破解幸福的密碼》,我們還是趕快守到電視機前吧……

您正在瀏覽: 品味“百家講壇”
網友評論
品味“百家講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