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墨學論一

墨學論一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得得9

  墨學論一

  墨家思想是在戰國初期,春秋末期誕生。創始人為墨翟。具體身份有很多種版本,我不加考證。無論他是什麼,都不會有礙於我們學習墨家學說。現就《墨子》一書,進行相關的點面深入探討。以鑒後學。

  文體:

  墨子一書為多重記敘,議論體。其前半部的章節: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三辨為成書總綱,中部尚賢上中下篇,尚同上中篇,兼愛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節用上中篇,節葬下篇,為圍繞總論的展開分論。而後半部:天志,明鬼為獨立論文。非樂,非命,非儒為中篇的補充議論。至於公輸等獨篇議論,為後人為墨子記敘事件,稍加評論。為成書的佐證性提供事件證明,或者為後學提供事件分析參考而設。

  論點一:理論基礎

  如果說儒家學說的理論基礎,是孔子本人見到西周盛世的大治,大約是因為禮,而延伸創造。那麼道家的老子,是因為觀察自然,人文屬性,環境屬性而創造。而墨家的學術奠基與前兩者極為不同。墨家的成立既不是有關於以往的治世經驗,也不是源於自然規律。而是墨子本身親身經歷是事件,他由自己看待人生,由人生引發社會,由社會引發的治世的連貫思索。當然,墨子本人還是非常愛學習的,從他的總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了解過道家的思想,例如第一章(親士)的第五小節所描述: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挫……應該整個第五小節都是在宣傳道家的思想。說明墨子本人是承認:強者死,弱者存的道理。例如第五章(法儀)的全章,是描述有關禮儀,法度對於社會安定的貢獻。那麼從某些側面來講,是其承認儒家的禮,和法家的法。雖然在具體章節內,是否定君王之法,而用天道之法來矯正。但是如此一來未免有些抽象。天道之法,是何法呢?墨子本人為天道之法定義為:愛人利人。如果只是愛,那不能單純的叫法。後面我們會依次探討。

  由此可見,基於墨子本人對學習的熱愛,並且將諸多學術運用在生活中,而得出的墨家理論。主要是其在以身實踐的過程中,確實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和好評。依次更加其著書立說的信心。這些大約就是墨家學術的成立奠基點。

  論點二:對政

  墨子本人在對政治上,提出了很多社會主義觀點。在哪個時候如果君王可以聽從墨子的教誨,那麼那個時候中國早已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墨子的對政思想,首先提出“親士”。在墨子一書的成書中,第一章首當其衝。第一句為: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也。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以上說明墨子本人對於政治的首要建議,就是必須招賢納士。而且注重君王對賢士的禮節。在這一節中,還舉了很多歷史事例進行佐證。親士為墨子一書對政治的總論,圍繞其展開尚賢,尚同的分論。講究尚賢的方式,方法,重點,和上下統一,信息傳達,的治世重要性。

  論點三:對政衝突

  雖然墨子在對政上,首要提出了親士的原則。但同時也對為政提出了要求。面對天子同樣。他說這世界上,最聖明的人,才可以做天子。次聖明的人,可以做諸侯。次次聖明的人,可以做士大夫。而且對具體的行為要求也有了意見,例如:尚賢中篇的第三小節說到:擔任官長的,要很晚睡覺,很早起床。徵收關口,山林的稅務全部充實國庫,不能外散。要設法來使管轄地域範圍內的五穀豐足。刑法得以公正。在外有諸侯相親,在內有百姓愛戴。某事有得,辦事則成,守衛則固,出征則強。

  這些要求我們看來都很合理。但是其實際上,大大的衝突了當時官員。因為人面對慾望,和利益面前,都會變得脆弱。墨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治理自己的墨家組織,就是這樣的。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並且以身作則的向為政者提出若干要求。這也是戰國末期,墨家首先銷聲匿跡的原因之一。

  有關墨學的論點,還有很多。例如,墨家的理論核心是什麼,真的就是非攻兼愛嗎?墨子主張的非攻,到底是什麼樣的?是非攻?還是非戰?後面我會依次的向大家解析。

  小白原創,盜版必究,歡迎轉載

  2013-1-9

您正在瀏覽: 墨學論一
網友評論
墨學論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