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從“站大崗”的勞動群體所想到的(雜文)

從“站大崗”的勞動群體所想到的(雜文)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從“站大崗”的勞動群體所想到的(雜文)

  □龍江老趙

  當人們行走在大街小巷,不時地會看到路旁站立着五個一夥、十個一群的男男女女組成的人群,他們身邊堆着各種樣式的勞動工具,兩隻眼睛緊盯着大道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目標”一但出現就蜂擁而至去討價還價。

  人們稱這個勞動群體為“站大崗”。

  “站大崗”,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城市裡誕生的一支新生勞動群體,他們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城市的勞動結構;而“站大崗”的勞動成分組成非常複雜,且多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務工農民。他們最早的一部分是從原來大的建築公司中分解出來的,在原集體當中學到一技之長后嫌集體束縛手腳又賺不多少錢就便走向這個職業崗位;後來又有一部分沒有什麼手藝的農民也加入這個行業來當“大力工”;後來一些人在城裡安家立“業”其媳婦也加入了這個行業;後來又有一批在農閑時段到城裡打零工的農民也加入這個行列里;後來又有一批有專長的下崗職工也加入到這個行列;後來又有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不斷充實進來增添了新鮮血液;後來在一處處自發的場所聚集着由原幾個人的人群增加到多則有百十人少則也有幾十人的自發勞務市場,使之這個“站大崗”的行業男女性別齊全、年齡結構合理、不段充實力量、飛速成長壯大,成為目前每個城市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勞動力量。

  “站大崗”,彙集了很多的能工巧匠,且工種非常齊全,他們當中有木工、瓦工、抹灰工、大白工、油漆工、貼磚工、裝修工、電工、水暖工、保潔工、力工,近來又發展出來一支“打孔”工,等等,只要社會上需要啥工種,他們馬上就會派生出來市場應急的新工種。

  “站大崗”,雖然是一個勞動整體,但又是一隻沒有組織的“散兵”,各自為政,個立山頭,其現狀有點象小生產的汪洋大海。“站大崗”的農民工在實踐中知道個人的力量還遠遠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便自願組成三個一夥、五個一串“互助組”,但始終也是幹不了“大項目”,只能是“靈打碎敲”罷了。這種“互助”的勞動形式是一種“返古”現象,讓人們窺視到共和國解放初期農村互助組時的一種生產現狀。

  “站大崗”,雖然有點象小生產的汪洋大海,但由於輕便、靈活,社會上又需要這種勞務形式的存在。僱主有些活計即繁雜又細碎,且不需要大公司去做,找“站大崗”的即省錢又快捷,給市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而“站大崗”的農民工又喜歡這種結算形式,一把一利落,幹完活驗收完畢就給錢走人,還沒有稅呀拖欠呀等現象,不存在後顧之憂。

  “站大崗”的農民工,他們靠打零工養家糊口,生活之艱辛是可想而知的。但不規範的“站大崗”行業又有它的弊端,農民工一時半晌又脫離不了農民的小生產意識,經常出現談價時滿天要幌、幹活時弄虛作假、維修時找不着人等現象;同時,“站大崗”人員的聚集地其現狀即小型又散亂,人員結構其成分又非常複雜,即給勞動管理帶來一些麻煩又給社會穩定埋伏下一些安全隱患。

  “站大崗”這種勞動形式亟待規範,從目前來看確實存在着一個勞務管理的盲區。我們的勞動部門是否做個嘗試,根據“站大崗”大多來自農村的特點和他們的身份難確認、身體健康難確認、基本素質難確認及僱主在財產、健康方面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的情況,在一個城區確定創辦幾個勞務用工市場管理站點,對“站大崗”人員進行註冊登記、掛證上崗。這樣,僱主在路邊小區旁一看便一目了然、用工托底,又方便了相關部門的管理。

  “站大崗”註冊登記、掛證上崗雖是好事一樁,但從另一個側面又涉及到一個記棘手的問題。按原理說只要是以金錢交易之目的為對象提供經營性服務,就應該有一套合法的經營資質,有營業執照就該收費,而且還要有“一條龍”的售後服務體系。但就目前來說這個弱勢人群要執行這些還不具備條件,但我們制定政策的時候對“站大崗”人員的審批門檻不要太高,應該針對這批弱勢人群制定一套合理的審批體系,不要人為的給他們增添壓力和負擔,以其影響和制約這支勞動隊伍的發展及完善。

  “站大崗”的管理平台,利用網絡信息參與管理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的人才中心等相關部門是否做個嘗試,把“站大崗”的每個人的技術、地點、電話等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后掛到網上。僱主可以到網上根據技術、地點選擇人員,通過電話等聯繫方式談價格及要求。這樣做,既規範了勞務市場,又凈化了市容市貌。

  “站大崗”這種勞動形式,在國外也是常而易見的事。不過,在外國把這種勞動形式叫做靈活就業者。他們往往不象“站大崗”的在道邊等活,而是走出去主動按圖索驥及依照招聘廣告逐門應聘。靈活就業者多是有一定學歷和文化修養的人,無論是文職、技工、力工他們的收入並不比有固定收入的藍領少幾許,同時社會上又非常重視這個勞務群體。

  “站大崗”,是應市場經濟自然而生,是順市場經濟自然而長,這是我們當前市場經濟勞動體制的自然產物。它不僅解決了農忙時節農戶勞動力不足的實際困難,而且讓農村部分勞動力有了“就業”機會。我們是否也介鑒一下西方國家的經驗,根據我們的國情而制定如何引導“站大崗”走向管理規範化的政策,這又是我們勞動管理方面而面臨的一個新課題。當社會對這種勞動形式千呼萬喚的今天,我們只有必須正視它、重視它、扶持它,創造良好的環境保好這支勞動力量的健康成長,使其更加完美地為社會服務,這是一項改變重組目前的勞動結構和凈化城市環境的一件大事。

  2011-4-29初稿/2012-5-3改畢

您正在瀏覽: 從“站大崗”的勞動群體所想到的(雜文)
網友評論
從“站大崗”的勞動群體所想到的(雜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