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xxx市十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

xxx市十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xxx市十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 標籤:科學發展觀 贏在規劃 萬曆十五年

  (3)新型越野、環保汽車開發改造工程。以全面推進北京第二代輕型越野車(多用途車)為契機,通過優質資產重組和以產品為紐帶的協作配套,實現北京汽車工業的整合,在國內保持北京越野車的生產優勢。要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加大適合中國市場的新型越野車的投入,加強開發和售後服務,迅速將產品投向市常到"十五"末期達到年產3萬輛-+新型越野車產量,逐步替代目前的2020系列越野車。同時積極開發環保型汽車。

  (4)機床數控化改造工程。以機床數控化為目標,結合土地資源置換、優良資產重組,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床數控化技術和產品。力爭把北京建成機制靈活、規模適度的高科技型數控機床生產企業彙集地,使北京成為國內最大的數控機床研發和銷售基地。

  (5)節能環保型家電改造工程。以現有家電生產能力為基礎,以節能、環保為目標,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家電產品,開發數字型網絡型家電,實現環保型冰箱壓縮機全國產銷量第一,空調、洗衣機、電冰箱和家用小電器具有規模經濟效益。quot;十五"時期,冰箱壓縮機企業完成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搬遷改造,實現340萬台的生產能力;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使節能低噪音型空調器產量達到60萬台、節水低噪聲洗衣機達到60萬台、環保型冰箱20萬台。

  (6)包裝印刷裝備升級改造工程。"十五"時期,以北人集團公司為主體,實施數字化印刷機械升級改造工程,重點開發數字印刷機、一體化熱轉移印刷機等換代產品,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在全國保持北京的產業優勢。

  (7)建築材料功能化改造工程。以市建材集團為核心,立足中高檔建材市場,向建材功能化和環保型、節能型發展。重點改造提高中密度纖維板系列產品、高標號水泥及製成品、中高檔塗料系列產品、輕鋼符合板結構住宅、中高檔塑鋼門窗和五金件,發展拳頭產品和規模經濟。加速西三旗、土橋、竇店建材基地的建設,加快建材企業布局調整步伐,在產品工藝升級改造的同時,完成布局調整。

  (8)無害化環保設備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現有製造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培育環保工程的設計和集成能力,帶動製造業的成長,加速北京高科技環保產業的發展,把北京建設成全國環保監測和治理設備製造基地 quot;十五"時期圍繞發展成套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設備、煤煙氣脫硫設備、垃圾和固體廢棄物成套處理設備、環境檢測儀器等類產品,實施北京無害化環保設備改造工程,培育有一定市場份額的企業集團。

  (9)精細化工產業化改造工程。依託現有化工產業基礎和資源,利用企業搬遷契機,堅持有進有退原則,通過改組、改制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北京市化工行業從基本原料型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精細化工型的轉變,從規劃市區向郊區、開發區的轉變。重點發展高純試劑、光刻膠、感光材料、彩色熒光粉、黏合劑、催化劑和新型助劑等類產品。"十五"時期是重點調整期間,基本完成精細化工產業化改造工程,。

  (10)電廠燃料及燃燒系統清潔化改造工程。通過大力引進和發展清潔燃料、加強清潔燃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對北京第三熱電廠、高井電廠、石景山電廠、珠窩電廠進行改造,實施燃料及燃燒系統清潔化改造工程,實現清潔發電的目標。

  (三)扶植髮展都市型工業

  "十五"時期,北京將積極扶植環保型、低能耗、有一定規模和基礎的都市型工業的發展。都市型工業的發展將有針對性地採取放開搞活、工商一體、優質名牌、技術創新、依託大公司等發展戰略,以北京現有名牌和一批老字號為重點,以大公司、大企業為依託,走技術創新之路。同時支持多元化投資,鼓勵都市型工業同現代化商業的多種形式的結合,使都市型工業在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為城市運營提供配套服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食品工業:要立足服務首都、輻射全國、走向世界。不斷研製創新產品、引進國外產品,開發新原料,拓寬新門類。根據未來食品工業產品方便化、功能化、綠色化和多樣化的特點,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方便食品、營養食品、快餐食品和適應不同人群消費的老年食品、嬰兒食品、特需食品;要重視發展品牌效應,加強北京特色食品、傳統家庭食品和中式快餐的工業化生產改造,要挖掘北京的飲食文化內涵,對於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食品擴大影響、推陳出新。

  服裝服飾業:積極發揮北京市場的帶動作用,建立北京地域品牌效應。依託一批已形成規模的名牌,強化設計和開發功能,緊跟國際服裝市場發展趨勢,全面提升北京服裝服飾業的檔次和生產水平。

  包裝及印刷業:進一步加強全行業的統一規劃,要發揮出首都的科技和市場優勢,發展設計、印刷、服務一體化的現代包裝、印刷企業。在保持傳統的書刊印刷優勢同時,大力發展高檔次商業印刷業務,提高北京的包裝水平。

  傢具製造業:發展的重點是培育優質名牌產品,提升傢具製造業的設計水平,從模仿走向自主創新,使傢具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向品牌化、現代化、服務化發展。

  工藝美術及旅遊用品製造業:結合北京的旅遊資源和特點,利用現代製造技術作為支撐,在北京培育具有規模效應的小企業聚集群,重點發展高精尖藝術珍品、精品、實用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形成面向國際、國內、旅遊三大市場的生產經營新局面。

  五、"十五"時期促進北京工業發展的主要工作

  (一)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服務職能,為工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1.保持首都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採取有力措施,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保持投資穩定增長,為工業發展創造更加廣泛的市場;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形成多渠道融資、多主體投資的融資體系,加快首都經濟的發展;合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拓展消費空間,推進消費信貸,進一步刺激和擴大消費需求。

  2.繼續發展各類市場,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在加強市場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各類有形商品市場,以滿足全市各層次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建設各類要素市場,着重發展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市場;努力為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清除對非國有經濟成分在價格、稅收、投融資、市場准入、僱用職工等方面的歧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打擊走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其他經濟犯罪;推進稅費改革,清理整治各種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清理法規、規章中不適應工業發展要求的各項審批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為各種市場主體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3.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的統一管理,離退休人員從企業分離,建立社會化服務管理的新型社會保障體制。

  (二)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培育面向市場的企業主體

  改變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式,逐步過渡到政府通過制定工業發展規劃、布局規劃引導企業發展,利用國家和地方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對全市工業進行調控和管理。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創造公平環境、規範市場行為、落實各項政策方面。

  1.理順現有國有工業系統管理體系。切實取消政府與企業的行政隸屬關係,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認真落實現有工業國有資產授權公司的有關權利和義務。簡化政府管理程序,減少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的職能。

  2.各類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要走向市常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整頓,發揮其為市場經濟活動服務的作用,使其成為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單位間的紐帶和橋樑。

  3.圍繞企業制度創新和規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在管理體制上,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對現有國有企業負責人實行分類管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完善企業決策、執行、監督系統。在領導班子建設上,要逐步建立三個機制:一是引入競爭機制,擇優選拔企業經營者;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合理確定經營者的收入水平;三是強化約束機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國有企業資產的監督。

  (三)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利用有限的政府資金,從投資者的角度減輕國有企業的部分負擔,使其有條件有能力進行投資多元化改造。政府資金將更多的投向社會保障和工業發展環境的建設和完善,為國有企業減負提供服務。

  1.置換國有企業中的部分土地和設備資源,拿出一定比例置換出的資金用於減輕債務負擔,將減負后的企業進行多元投資改造並推向市常

  2.合理運用有限的結構調整財力資源,有針對性地培育一些高新技術、有市場前景或新興產業的開發項目,嫁接到改制過程中的企業中去。

  3.利用證券市場直接融資。支持各類重點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等組成上市公司,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支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適當減持部分國有股、增資配股和發行社會公眾股。組織具備償債能力、經營效益良好的國有大型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盤活優質資產,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

  (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在企業中進一步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採取技術入股、管理入股、技術合作、產學研聯合等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利用北京地區的科技資源,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機制和政策環境。

  1.鼓勵企業增加研究和開發資金投入,支持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開發能力的骨幹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

  2.建立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並激勵創新的分配製度。逐步試行認股權、技術入股權及其他技術參與分配的方式,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對技術工人的培養和鼓勵以保證研發、設計和製造等環節的相互適應。

  3.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加大風險投資的規模和力度。通過建立中介、投資、擔保機構,分散技術創新的投資風險。

  4.把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技術結合起來。鼓勵企業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同時加強自主開發,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五)抓住機遇,創造氛圍,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營造有利環境

  緊緊抓住國務院《關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複》這個難得的機遇,積極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

  1.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建立金融支撐體系。培育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高技術產業投融資體制,積極探討設立開放式的高技術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逐步完善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通過建立或聯接創業板市場,在資本市場公開上市、股權交易、櫃檯交易、企業拍賣、企業兼并、企業清算、產業資本置換等方式,建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和退出渠道。

  2.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發人才和智力資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聚高素質的人才。在全國範圍內積極吸引本市發展高技術產業所需科技和管理人才;鼓勵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師、科研人員及在校學生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或到企業兼職從事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通過人才流動實現技術轉移;對高新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試行獎勵期權、優先權優惠認股等制度,全面落實人力資本參與分配的政策;吸引留學人員攜帶先進技術成果和管理方法創辦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為他們在辦理企業登記、人員進出境等方面提供便利,繼續建設和完善留學人員創業園。

  3.加快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技術、管理等人力要素參與分配的創新激勵制度。鼓勵企業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實行股份期權制度。

  全面落實鼓勵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逐步建立民營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制度,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創造融資條件。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平等參與政府計劃項目的競標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的申報。

  4.積極發展科技中介機構,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及時制定和施行鼓勵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政策及行業規範。加快技術創新服務、技術諮詢評估、技術經紀等各種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引導它們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服務。

  進一步培育和健全技術市常加強重大技術供需信息庫及科教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區域中介服務體系,擴大現有技術市場的綜合服務能力與範圍,逐步實現中介服務的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建立公平競爭的中介服務市場秩序,引導中介機構向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六)創造良好條件,扶植都市型工業的發展

  1.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首先,採取多種形式,拓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推進中小企業在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工作;加大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力度,探索和建立中小企業創業、發展和風險投資基金渠道;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和監管制度,搞好中小企業資信檔案,銀企聯手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其次,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儘快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形成比較完善的獨立於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社會基礎和保障。第三,完善中小企業管理制度,改變對中小企業多頭管理的現象,發揮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的服務職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服務。

  2.採取有效措施,促進都市型工業的技術創新。大多數都市型企業屬中小型企業,規模孝資金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因此,政府在引導都市型工業的技術創新方面要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完善支持重點都市型工業行業和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的融資和擔保體系;(2)加快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在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為都市型工業企業提供政策諮詢、管理諮詢、市場信息、技術開發、投資指導、人才培訓等服務,同時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3)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利用現有技術和設備為都市型工業企業服務,向都市型工業企業轉化科技成果。(4)加強都市型工業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通訊、網絡等技術手段,提高都市型工業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建立都市型工業電子商務平台,為降低都市型工業企業銷售成本創造條件。3.對都市型工業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在分析各區、縣現有和潛在優勢的基礎上,都市型工業行業和產品的選擇應有所側重,使各區、縣的都市工業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重點產品。

  (七)加大工業空間布局調整力度,為企業搬遷創造良好條件

  1.積極協調籌措搬遷企業啟動資金。探索金融機構等利用土地或其它資產做抵押或質押,通過貸款等方式解決搬遷啟動資金。

  2.進一步落實工業企業搬遷的各項政策。繼續執行《北京市推進污染擾民企業搬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辦法》[(99)京經規劃字第200號],推動污染擾民企業搬遷。

  3.規範政策行為,支持工業小區建設。創造良好的搬遷企業入區條件,促進搬遷工作的順利進行。

  (八)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促進工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1.切實改善投資環境,繼續加大引進外資力度。按照WTO規則的要求,及時調整並完善本市現有外商投資政策法規體系,為外商投資創造穩定、規範、公開的政策環境。各級政府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樹立服務意識,簡化手續,提高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要注重引進外資的質量,將利用外資的重點引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上。要以引進關鍵性技術、產品和裝備為前提,優先選擇有雄厚技術實力的國際大公司同北京優質國有資產合資合作,提高技術增值率。

  2.優化工業品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扶持重點行業和出口大戶、擴大三資企業出口的同時,積極促進民間出口,積極爭取民營科技企業自營進出口權;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擴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重點發展計算機軟件、機電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的出口;在繼續開發香港、日本、美國和歐共體四大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xxx市十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
網友評論
xxx市十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