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關於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

關於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關於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6、務求實效,不搞形式。新農村建設要力求給農民帶來實惠,使農民能安居樂業,人心思進、思變氛圍濃厚;使農業生產力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使農民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明顯好轉;使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使新農村建設在我縣取得明顯的成效。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義,切忌違背群眾意願和客觀條件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

  7、示範帶動,點面結合。結合我縣農村點多面廣,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一方面要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必須要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着力規劃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範作用的新農村示範點,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紮實推進。對基礎、經濟等條件較好的村,加快推進步伐,起好示範帶動作用;條件一般的,要努力解決難點問題,積極推進;條件差的,也要體現有所改善,重點在打牢產業基礎上下功夫,穩步推進。示範點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要選擇在產業、水利、交通、教育、通訊、電視等基礎設施相對好,土地利用率、森林覆蓋率、農民經濟收入、農民積極性相對高的自然村或行政村進行示範建設。根據區域特點,先編製不同的建設規劃,再分步實施。

  (四)具體要求

  1、重抓生產發展,實現農民經濟持續增收。生產發展必須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培植、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攻堅、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為主要內容,以工業的理念來指導和謀划農業,推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抓主導產業培植。要結合實際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要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培育一項具有規模化、基地化、組織化的優勢持續性主導產業,支撐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二是搞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着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農村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聯結的組織形式,發展行業協會、科技協會、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服務社,提高組織化程度,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三是構建新型生產關係。政府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大科技培訓、推廣和實用技術普及力度。抓好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社會化服務程度,增強農民的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進入市場的組織化能力、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防控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構成新型的生產關係。四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抓好水利設施、農田改造、道路整治、輸電治理、通訊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生產發展。五是打好扶貧攻堅戰。對落後鄉村要繼續抓好開發式扶貧的推進,重點以發展穩定、可靠、能致富的產業和解決基礎設施為主的扶貧內容,使條件差的地區打牢增收基礎,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向前推進。

  2、拓寬增收渠道,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標,除生產發展,環境改善外,還必須要以培育新型農民,搞好勞動力有序轉移,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改變生活環境和方式為重要內容,確保農民收入不斷增長和弱勢群眾生產、生活、就醫等問題徹底解決,使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是培育新型農民。按照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培養新“三型”農民(務工型、產業型、兼職型)。以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經營能力為目標,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使產業型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使務工農民掌握1—2門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同時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三型”抓錢能手。二是抓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和戶籍制度創新。首先是立足資源發展龍頭企業吸納剩餘勞動力,發展三產容納剩餘勞動力,其次是鼓勵異地轉移。通過小集鎮建設和戶籍創新,吸收和鼓勵農民進城經商,減少農村人口,同時搞好土地合法流轉,發展優勢產業。形成企業吸納一批,三產容納一批,異地轉移一批,城鎮吸收一批的“四個一批”有序轉移局面。通過工業、產業、城鎮的發展帶動,逐步改變轉移方式,使勞動力轉移逐步轉變為以自謀職業為主,國家安排為輔;以就近轉移為主,異地轉移為輔;以兼職轉移為主,分離轉移為輔。充分發揮打工能人和勞務機構的作用,引導有組織地輸出勞務人員作為主要手段,達到“輸出一人,脫貧一戶”,“外出一批,致富一地”的效果。三是逐步建立保障體系。要通過“五保”體系的逐步建立,使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教有所助、殘有所供和地有所保。四是轉變生活方式。要通過“五通十建三清理”工程建設和“十個一”標準的創建,開展除舊習活動,改變農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3、搞好文明創建活動,實現農村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特徵,必須要以教育、衛生、思想道德、文明禮儀、社會治安為主要內容,改變舊觀念、舊習俗,培育科學、文明、健康、向上、進取的文明鄉風。一是抓好教育和衛生整治。要加快推進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村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大農村學校收費的監管和規範力度,進一步減輕農村的教育負擔;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培育現代農民打基礎。要加大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力度,逐步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抓好農村各類疾病的防治,鼓勵社會各類力量參與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堅持不懈地搞好農村衛生整治,使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抓思想道德、傳統美德的教育。要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開展 “和諧鹽津”、“和諧村鎮”、“和諧家庭”、“致富能手”、“好夫妻”、“好婆媳”等內容豐富的創建和農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使農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獲得提高,得到實惠。自覺破除陋習,加強道德修養,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形成農村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三是培育“六有農民”。要按時代發展要求,努力培育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農民。四是努力實現“七化”標準。主要培養農民勤勞致富,學科學用科學,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精神和增強民主法制的觀念,樹立科技致富、守法經營、團結拼博、勇於進取的思想,並蔚然成風,使農民不斷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五是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計劃生育。要建立群防群治機制和相關普法教育,實現社會治安的好轉;要加大優生優育、晚婚晚育等宣傳教育,落實各項節育和“獎優免補”政策,強化醫學監護,改變農民傳統觀念,提高計劃生育水平。

  4、努力改善環境,實現村容整潔。村容整潔是實現生活寬裕的物質條件,要以生態林業、道路整治、環境衛生、安全用水、住房改造、節能改灶、畜廄改善、院壩美化等為主要內容,建成農村“地綠、天藍、水清、路暢、居佳”的村容面貌。主要是重抓“五通十建”,達到水電安全化、道路硬化、庭院凈化、住宅亮化、村莊綠化的標準。

  5、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實現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力量,要以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完善村民自治機製為重點。首先是抓“兩委”班子建設,按照“五好”標準要求,着力提高“兩委”班子和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組織協調、管理服務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着力把“兩委”班子建設成為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戰鬥力,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好班子和帶頭人。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機制,充分體現農民的意願和“以人為本”的要求。要繼續執行村務公開,增強村務透明度,讓農民有管理村務的權利,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和村民自治;要建立民主監督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序進行。

  三、強化保障措施,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五)認請形勢,增強緊迫感,切實加強新農村工作的領導

  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是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城鄉同步發展,達到農民生活寬裕,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共同富裕最終目標的實現。我縣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和突出問題主要是產業不強,農民增收後勁不足;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嚴重不足;農產品生產粗放、加工能力低,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城鄉收入差距大,城鄉統籌發展難;村鎮建設發展不平衡,小集鎮雜亂無章;人居環境條件差,勞動者素質低,思想觀念落後;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建設滯后,表明我縣新農村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和緊迫。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把新農村建設擺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縣委已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具體指揮、協調、督促、檢查,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委農業和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負責當地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具體指導、協調。

  (六)廣泛宣傳,深入動員,營造良好的氛圍

  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是抓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關鍵。要逐層深入宣傳,使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徵、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家喻戶曉、成人明白、深入人心。通過宣傳,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志願者積极參与新農村建設工作;通過宣傳發動群眾、引導群眾、動員群眾自覺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七)規劃先行,分批建設,分步實施

  縣鄉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建設模式力求形式多樣,既要考慮到地區條件,又要考慮到好的民間風俗習慣、民族特色;既要想到農民的意願,又要想到建設能力,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產業培育、設施配置、功能設置等內容要實事求是地分批建設、分步實施。

  (八)明確職責,強化服務,形成合力

  新農村是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社會治安、社會保障、民主法制等有機統一體,是社會綜合發展程度的標誌,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要相互配合、齊抓共管、搞好服務、形成合力。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研究,制定細化實施方案,盡職盡責地抓好落實。

  (九)整合資源,集中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縣鄉財政從2006年起,每年預算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於新農村建設,並積極向上爭取扶持資金。同時把新農村建設項目打包向上爭取資金,對農業、畜牧業、林業、水利、扶貧、能源、交通等專項資金要捆綁使用。其次是認真落實市政府出台的規費減免政策,對小城鎮、中心村編製、鄉村公路、勘察設計只收取成本費;國土、房產部門辦理有關手續時,本級規費減半收取。

  (十)注重創新,抓住關鍵

  新農村建設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體現一個“新”字。力求“新思路、新作風、新產業、新組織、新設施、新村鎮、新環境、新住房、新風尚、新農民”。二是完善各項措施。就是要加強領導、健全機制;規劃部署、穩步推進;完善政策、提供支持;落實責任、強化監督;典型引路、積極探索;營造氛圍,形成合力。

  (十一)加強檢查督促,建立考核體系

  縣委、政府將對鄉(鎮)和縣直單位進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具體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政研室和縣直相關部門參與,制定目標考評方案並負責進行考核。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縣委督查室要加強督促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調研,通報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推廣新農村建設好的經驗、亮點;不定期地派出督導組對轄區內工作情況進行指導、督促、檢查。縣委、政府每年召開一次現場會,總結經驗、推廣典型、鞭策後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做好“十一五”時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求實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關於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
網友評論
關於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