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小景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連續第三年中央發出的關於“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作為“十一五”十大方略之首,這次“一號文件”繼續着2004、2005年“一號文件”的精神和政策措施,貫徹“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對農業農村支持建設發展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在建設的重點上,仍然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社會農村改革、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這六個方面重點,涵蓋了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五個方面建設,也就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去建設,而且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絕不僅僅是新村莊建設,而是全方面建設、全方位建設。

  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距:

  一是村鎮建設缺乏規劃。規劃是“龍頭”,我們往往對城市的規劃比較重視,而對農村發展的規劃重視不夠,目前村鎮建設規劃嚴重缺乏,無序建設、資源浪費特別是土地資源浪費很嚴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規劃不健全,包括農村交通、農村衛生、農民社會保險等等,尚沒有明確的目標、任務以及中長期發展綱要。其他諸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農業工業化發展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農村信息化建設規劃等等,都必須抓緊制訂和完善。

  二是農業發展制約因素較多。乾旱缺水,土地資源相對貧乏,加之分散經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規模經營和商品化生產;缺乏產業化龍頭企業,只能提供效益較低的初級農產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外向農業發展不快,訂單農業少,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農業生產布局不合理,區域特色不夠明顯。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交通不暢,群眾出行困難;農業基礎設施仍較落後,尤其是水利設施相對滯后,缺少現代化的農業設施,與現代化農業的建設標準和要求相差甚遠,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

  四是農村環境整治任務繁重。雜屋(廚房、柴房、牛欄、廁所等)建設不規範等問題亟需整治。農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糞便等等)處理不規範等問題亟需整治。

  五是勞動力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後。

  六是管理民主程度不夠,村務特別是財務透明度不高。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新課題、新舉措,需要長期地不懈努力,通過創新的思路和辦法來推進這項工作。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抓住根本,實現高效率,讓農民滿意,使之成為真正的民心工程,特別需要正確把握和積極推進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牢固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理念。“三農”對一個國家和地方發展、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難點和關鍵也在“三農”。為此,要進一步提高對“三農”發展的重視程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視野來看待“三農”問題,真正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要改變原有的“兼顧”“三農”發展的認識,把“三農”真正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去統籌考慮,根據各村的發展實際,高度重視和謀划好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的發展關係,研究制定強有力的舉措,想方設法加大“三農”的投入力度和發展速度,否則解決“三農”問題就難以有突破性進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二是以村鎮規劃為龍頭,建設新村鎮。只有抓好規劃,確保建設的科學有序,才能逐步改變村鎮建設雜亂無章、水平低下的問題,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為此,我們要積極抓好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在村鎮規劃過程中,不僅要對農村住宅進行整體規劃,而且要綜合考慮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要考慮村鎮綠化、美化、凈化等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不僅要做到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和公用設施的統籌安排,而且要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三是紮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們在農村的環境和管理建設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影響了農村的面貌形象和群眾生產質量。對此,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加快農村道路、通信、電網、飲用水、垃圾處理等建設,這既為農村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又將大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加大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投入發展,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文化體育、安全保障等社會事業,並突出教育和衛生兩大重點,使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明確的提升;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和土地徵用制度等各項改革,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四是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我們要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目標,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要積極發展蓮藕、蔬菜、經濟林果、畜牧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切實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培育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按照“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思路,引導產、加、銷主體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根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需求調整種養方向,推行標準化生產,鞏固發展產業基地,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提高我鎮產品市場競爭力,促使農業優勢產業上規模、出效益。

  五是以素質提升為核心,培育新農民。溫家寶總理曾明確指出,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本在於提高農民素質。我們必須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依託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全鎮廣大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同時,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農民。

  六是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是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我們要積極整治農村環境,美化、凈化村容鎮貌,儘快改變農村的髒亂差現象。同時,要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七是要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民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和根本,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拓寬我鎮農產品的市場空間,促進農業專業化和產業化經營,切實增強農民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八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要加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水平,增強貫徹執行各項農村政策的本領,增強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本領,增強做好群眾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增加兩手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本領,充分發揮農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九是以民主管理為要求,實現村民自治。如果一心發展經濟而忽視對農民政治權利的切實保障,農民就會對新農村建設產生對立情緒,新農村建設就會出現挫折。所以,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不能以侵犯農民承包經營權來強行推行農業產業化,不能未經村民大會通過擅自作出關係多數人利益的決定。

  十是以社會和諧為理想,搞好社會事業。農民對新農村建設首要關注的並不是硬件建設,而是子弟能上學、看病易、到政府辦事不難、有個社會保障等。這需要政府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切實為農民提供好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法律、社會保障等等社會公共服務,使農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能夠和諧地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布局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廣大農民的創造熱情,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加以推進,實現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發展目標。

您正在瀏覽: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網友評論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