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不倒的安邑塔

不倒的安邑塔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不倒的安邑塔 標籤:綠山牆的安妮

  每次路經安邑,總會看見那座古塔,多少年了,它都堅強地矗立在那裡!回望安邑塔,總會把猜疑留在了那裡:塔,會倒嗎?

  經歷四次大地震,塔頂震落,塔身裂而複合,合而又裂,形狀岌岌可危,卻千年不倒。它傲視滄桑風雨,無悔軀體的殘缺,安之若素,以它不可更改的堅定信念,聳立在人們心口相傳的敬仰里。

  安邑人始終以此塔為榮,一首打油詩為證:“安邑有座塔,距天只有丈七八。”千年前,橫空出世,英姿瀟洒,塔尖勇阻四方流雲,塔身輝映九天霞光,令銀湖仰止,與中條並驅,讓黃河不敢小覷,閱百世蒼桑……

  也許是太古老了,祖父說,他小時后在運城上學時,就那個樣子,我呢更是不必說了。我問爺爺,它不會倒嗎?爺爺說,不會的,安邑塔很堅強!不管怎麼說,安邑塔,留下了我的擔憂,或許大多數人也如此。每每路過時,總要多看幾眼,生怕下次看不到了……

  安邑塔,始建於隋朝,原本是參禪禮佛之用,名曰“舍利塔”。應該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塔原高86米,總共13級。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一晃便到了大唐王朝。歷史上的唐朝有着寬鬆的政治和宗教環境,武則天執政以後,更是大興土木,全力倡導佛教。安邑的“舍利塔”因故也獲得了更多的膜拜和推崇。

  又據說某年,有一老婦人路經安邑,見此塔有破敗損毀之狀,乃決定對之修葺,於是她動員附近民眾參與修葺該塔,並許諾凡來做義工者能每頓吃上餃子,起初並無人相信,但是當一個懶漢去參加勞動吃上香噴噴的餃子后,眾人紛紛參與。原來她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在此顯靈教化百姓。後人便將此塔稱為“南海觀音塔”。

  傳說不是史實,不必考察論證,但它畢竟是百姓心中的企盼與心愿,古迹有傳說,才會更神奇。到了宋太宗時期,以“南海觀音塔”為核心,修建了太平興國寺。“南海觀音塔”也被稱為“太平興國塔”。太平興國,世人所願,古塔所託,意味悠長……

  運城人還是習慣稱其為“安邑塔”。它自然質樸,簡單親切。因為這就是塔所在的地理位置。不管它的前世還是今生,不管它是傳說還是歷史,或者別的什麼規定性的附加稱號,我認為稱之為“安邑塔”最佳,是對這方土地上的文明最好的代言與傳承。

  遙遙望去,塔,蒼茫,孤傲,偉岸,震撼,只見殘破的身軀上,一道巨大的裂縫從底直貫頂部,宛若通向天宮的隧道,幽深而陡峭。近處細觀,塔通體青磚結構,灰褐色的容顏,簡約粗礪,沒有精緻的斗拱和檐蓋,沒有華麗的雕刻,也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塔身高處的裂隙處黃草萋萋,幽情鬱郁。幾塊磚瓦似曾脫落卻又捨不得離去……

  塔身裂成的雙頭兩半,宛如一對親兄弟,似乎聽到他們在親密有距中相互鼓勵:“要堅持啊,不能倒!”彷彿在某一年有神秘的一雙造物的大手揮動巨斧猛然鑿開了一道深深的傷口;又如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天公作怒,閃電將塔身劈出了一道觸目驚心裂痕。那裂痕,會令你猝不及防,心靈在一刻間被一觸即中,讓你擔心古塔瞬間會倒塌。然而又感到古塔就像一位殘疾的巨人,正在拿出壯漢的威猛勇氣,來呵護它的尊嚴。那種支撐的執著、力度,氣勢,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會頓時浸透你的視野、感官和心理。

  這正是一種美、一種驚撼人心的殘缺美、一種皈附大地的力量美。維納斯的斷臂雕塑,羅馬古斗獸場石頭,北京圓明園遺址,不都是這樣嗎?沒有殘缺就沒有壯美,沒有壯美就沒有崇高。

  人間自古多寺院,多少樓台煙雨中。一些塔倒塌了,一些塔湮沒了,一些塔傾斜扭曲了,但我卻從未見過安邑塔這樣一種獨特的塔。任憑北方漫天的風沙,磨礪它堅毅的臉孔,侵蝕它不屈的筋骨,也要倔強地站立在自己的根基上,甚至從沒有過一絲一毫卑躬屈膝的意思,不願意改變自己站立的姿態。若是一個肉體的身軀,像安邑塔這樣經歷磨難,傷痕纍纍,還能有這樣守望河東文明的精氣神嗎?

  人在仰望,塔在守望。安邑塔,會倒嗎?

您正在瀏覽: 不倒的安邑塔
網友評論
不倒的安邑塔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