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清明佳節祭

清明佳節祭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提 起清明, 我們都不由的想起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陸遊也有詩云:“猶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詩句,道出了千萬遊子清明盼歸與親人團聚的心聲,流露出淡淡的無奈和惆悵。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清明節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關於清明節起源,清明節傳說,戴柳插柳等故事。

  "“清明”一詞也是 有 來源 的:冬天悄然遠去,春意岸然百花爭艷,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清明”一詞在貼切不過。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關於清明,也有着它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大太子被逼自殺。二太子重耳流亡出走。對他忠心耿耿的其人中有個叫介子推的。有一次,重耳餓暈了。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叫差人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親去請。來到介子推家時,大門緊閉。他已經躲進了綿山。便讓人上綿山搜索,卻沒有找到。晉文公下令燒山。大火熄滅后,上山一看,他抱着一棵燒焦的柳樹死了。晉文公一陣痛哭。

  葬他時發現柳樹樹洞里好象有什麼。掏出一看,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節。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後,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我們阻不了時光的河流,逝者終離我們遠去,我們只能將記憶深藏,哀思,一如這延綿的細雨。掛上白色的“飄飄”以此寄託對逝者的思念。

  雨,漸漸迷失了眼睛。我想到了兩個字:珍惜。是啊,珍惜吧!人生苦短,若風過無痕。珍惜,珍惜愛你的人,珍惜一切美好的時光。

您正在瀏覽: 清明佳節祭
網友評論
清明佳節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