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瀘沽湖

瀘沽湖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由湖心從北到南劃過去,湖西屬寧蒗縣,湖東屬鹽源縣。據說,因整個湖泊狀若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形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又因當地摩梭語“落水”為“瀘沽”的意思而得名,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

  關於瀘沽湖,有太多的美麗傳說。這些傳說不僅與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藍天碧水,鳥語花香,恍若世外桃源的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旖旎靜謐的自然景色有關,也和聚居在那裡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會淳樸獨特的生活習俗有關。因此,這些傳說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外來遊人。

  百聞總想一見。

  二

  從麗江到寧蒗,平面直線距離大概有30來公里。這樣的路途看起來似乎並不遙遠,可汽車要翻過五座大山,得走280多公里,約需6—8個小時。於是,我們的車子剛剛啟動,導遊就提醒大家:“這一趟很苦。”

  果然,出了麗江古城不久,我們乘坐的汽車沿着半山腰蛇一樣的盤旋公路前行。一邊是深不可測的懸崖,一邊是仰不見頭的峭壁,山高谷深,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行駛近三個小時后,在崇山峻岭之間的峽谷中,突然顯現出一條曲折奔流的江水,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導遊說,那就是金沙江!

  金沙江像一條白色的玉帶,纏繞在山腳下;遠處山坡上的層層疊疊梯田,如畫一般展現在我們面前。大自然的造化和人類的巧奪天工在這裡讓我們一覽無餘,我們的心情頓時也變得好起來。

  金沙江上有一座大橋,忘了叫什麼名字。橋是用木板搭建的,儘管很簡陋,但它橫跨金沙江,自古以來是通向滇西北的交通要道,也是麗江到寧蒗的必經之地。走在微微顫動的橋面上,望着湍急的金沙江水在奔騰遠行,不禁想起當年紅軍戰士巧渡金沙江的長征壯舉來……。

  然而,欣賞美景的時間卻是那麼短暫。過了大橋,跨過金沙江到了入寧蒗縣境內,山勢更加陡峭。顛簸的汽車時而衝上山頂,時而下到谷底,在崎嶇的搓板路上上下陡坡,急轉慢拐,把我們的心境又帶入“痛苦。”

  由於這裡的山路有的海拔高度已經超過了3000米,高原反應也開始折磨起人來,頭暈目眩,噁心反胃,許多人叫“苦”連天。更討厭的是車子進入一條山谷,空中突然飄起毛毛細雨來,不一會兒,地面上就有些濕漉漉的。我們擔心安全,導遊卻安慰我們說:“放心吧,我們的師傅技術是一流的。”其實誰知道呢?大家緊張的心境都是心照不宣。

  好在不多久,車子駛出山谷便又是一片艷陽天。公路邊不時閃過彝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的村落、行人、勞作者的身影。這時,不知誰先喊了一聲:“彩虹!”車裡人的目光齊刷刷向外投去,果然,在對面的山谷間,一道絢麗的彩虹像一座巨大的橋樑,一頭落在這邊的山腰,另一頭搭在那邊的山頭上,壯麗無比。導遊說:“怎麼樣?不經風雨,怎麼能看見彩虹?”

  導遊說得有道理,可我卻在想:現代的交通這樣發達,人們乘車趕路還覺得苦,當年是什麼動力驅使摩梭人的先輩們遠離人群,跋涉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崇山峻岭之中?

  中午時分,車到寧蒗。據說,從寧蒗到瀘沽湖還有75公里的路程。也許坐車時間長了,車子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暈暈乎乎,一個個顯得很疲憊,有的閉目養神,有的雙臂抱胸卻睥睨着眼睛望着窗外。導遊安排我們在這裡下車,吃飯、喝水。

  我們一個個像瘟雞似的走下車,卻不料一下子被許多小孩子圍住。他們的手裡拿着一些吃食和小工藝品之類的玩意兒,叫喚着讓我們購買。看得出來是一群剛剛放學的孩子,有的身後還背着書包,脖子上帶着紅領巾。導遊說這裡的經濟不太富裕,孩子們非常歡迎大家來旅遊,給他們增加收入的機會。我們當中有人買了一些吃食,有人將自己帶的一些小食品送給了孩子們。

  外出旅遊,吃飯是沒法講究的了,沒有可口的菜肴不說,就是米飯也半生不熟。還好,雲南的辣醬幫了我們大忙。就着辣醬,我們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

  趁着飯後休息的空檔,我們到寧蒗的街上走走。寧蒗縣城是彝族和普米族聚集地,街上的婦女們大多穿着花色多樣的本民族服裝。沿街是一個不大的自由市場,都是席地而放的地攤。攤主們各自守着自家的地攤貨,卻也不吆喝,遊客們零零落落地閑逛在其間,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購物的場面並不紅火。十字路口樹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騎馬者彎弓搭箭,顯出幾分威武,當地人告訴我們那是后羿雕像。難道后羿與這個地方有什麼關係嗎?我不明白。

  車出寧蒗城北上,山勢越來越險峻,海拔也逐漸升高。導遊說,再經過紅旗和紅橋兩個小涼山彝族鄉,翻越此行的第五座大山,跨過扯挎山丫口,就能看到瀘沽湖了。

  啊呀,這路途還真是夠遠的!心急也沒用。於是,大家在車上有的吃着小食品,有的互相在閑聊,有的左顧右看風景,還有的乾脆閉目養神,各自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打發著時間,心裡都盼着:趕緊到就好了。

  三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原來前面就要進入瀘沽湖風景遊覽區了,這裡是一處收費站。當地的一個年輕人走上車來問人數,導遊告訴了他。但他似乎不太相信,又用手指着我們的人頭,一個一個地點數。數完了人頭,導遊按要求留下了買路錢,這才讓我們的車子前行。

  經過近七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位於瀘沽湖畔一座大山的半腰處。大家的精神似乎一下子都振奮了起來,紛紛要求司機停車,讓大家下車一飽眼福。

  這裡有一個開闊的觀景台,導遊說,這個地方是看瀘沽湖全景的最好位置。果然,一片湛藍的水面在紅土高原上顯得非常耀眼,瀘沽湖就象一面鏡子,靜靜地躺在崇山峻岭之間。

  傳說居住在瀘詁湖附近的格姆女神既聰慧又美麗,她不僅與周圍的男山神結交“阿夏”(情侶),過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且經常騎着白馬外出巡遊,保佑這一帶的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並且特別賜予婦女體壯貌美,婚姻幸福,子孫繁衍。格姆女神還與遠方的男山神有交往。有一次,她追趕一個心慕已久的遠方男山神卻沒有追到,只看見山腳下留下的一個很大的馬蹄印。她就站在馬蹄印邊動情地哭泣,淚水流滿了馬蹄印,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瀘沽湖。遠方的男山神聽到哭聲,回頭一望,萬分留戀地撒了幾顆珍珠和花種在馬蹄窪的淚水裡,於是珍珠變成了湖中的小島;花種發芽生長,年年開出美麗的鮮花。

  另一種傳說是瀘沽湖一帶早先沒有山,而格姆女神經常和眾男山神夜裡從別處飛來湖裡洗澡,談情說愛,雄雞報曉時才又飛回。有一天夜裡,眾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神姍姍來遲,他們正要嬉戲,可是雄雞報曉,東方發白,他們飛不回去了,於是格姆女神便流落在瀘沽湖畔,變成了現在的格姆女山,眾男仙則簇擁在她的周圍,分別變成了哈瓦男山、則支男山、阿沙男山等。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節日,各地山神都要前來聚會歡娛。

  還有一種傳說是在很久以前,瀘沽湖只是一塊低洼的盆地,那裡有九個村寨,周圍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糧豐物盛,西面獅子山腳下的山岩下,有一個湧泉之洞,終年四季,清澈的泉水從這裡流出;有個放牧的啞巴每天帶着午餐粑粑在這裡放牧,渴了就在這股泉水裡喝上幾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來是一隻大魚堵在洞口,啞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塊魚肉燒着吃了。第二天,魚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又長復原了。從此,啞巴不再從家裡帶食物,每天割的魚肉剛好夠他一天的飯食。時間一長,村裡人見啞巴不帶食物出門,仍然長得紅光滿面,不禁感到奇怪,問啞巴卻說不出來,便尾隨他看個究竟。

  一到洞口,人們就看到了那條大魚。貪婪的人們便想拖回家中享用,於是趕去了九架十八頭牛,架上抬桿,用九根繩子設法套住魚,拚命往外拉,魚被拖了出來,但災難也隨之發生了:大水從洞口洶湧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沒了所有人畜,整個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這時唯有一個正在餵豬的母親,見大水滾滾而來,她急中生智,把一對兒女放進豬槽,使這對兒女逃脫了災難,得以倖存,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勇敢而智慧的母親,把瀘沽湖稱為母親湖,並一直沿用這種豬槽狀的獨木舟至今,就是大家在游瀘沽湖的時候乘坐的“豬槽船”。瀘沽湖最吸引人的文化是其古老的“阿夏”婚姻形式。“阿夏”是摩梭人中有情愛關係的男女雙方的互稱,摩梭人終身都在母親身邊,男不婚,女不嫁,即使是親密的伴侶關係,也仍屬於自己原有的家庭。他們的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爬花樓,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所以摩挲人稱自己一生都處在戀愛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稱為“走婚”。有時在想,或者摩挲人的婚姻形態少了束縛,卻更符合人性,因此少卻了很多離合的糾纏與煩惱。而其實摩挲人一般一個男子或女子只有一個“阿夏”,只有在感情不合的時候,才會斷絕關係。沒有約束的婚姻,卻有着天然的秩序,這倒印證了無為的順應,可以造就更為人性的有序。

  瀘沽湖之旅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完美不僅因瀘沽湖仙境般的美麗,更因它是一次完美的心境演繹。最愜意的是將自己融入水波微漾,湖舟飄搖,白雲如絮,柳葉輕揚中,在夕陽下彈上一曲《漁舟唱晚》,欣然自得於自然界里的音樂詩意。同樣的曲目,在不同的地方卻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最享受的是坐在陽台前,滿目的星光,四周一片寂靜,只有蓮流暢,足韻的琴音縈繞,靜心聆聽,沉醉於如水的心境。最難忘的是與蓮坐在湖邊,仰躺着瞭望星空,滿天的繁星似天然的穹隆,擁裹着我們,無限遐想着天際外的世界,浪漫着我們的靈魂。與星空為伴,舉杯對飲,聊人生感悟,生活瑣事,漸漸進入雲端境界。

  這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因景色怡人,因心境美麗,因令人回味的記憶而完美,這樣的完美讓人迷醉,對自己暗暗說:瀘沽湖,下次,還來見你!

您正在瀏覽: 瀘沽湖
網友評論
瀘沽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