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藍天下的家園

藍天下的家園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藍天下的家園 標籤:做最好的家長

  朋友,你看到遠方那綿延起伏的群山了吧!那就是我兒時在老家門前每天看日出的地方。那遠方山腳下黑黝黝的直線,正是蘭州通往上海等各大城市的隴海鐵路線,旁邊是高速公路。我的老家就座落在近山腳下,那平川當中有二層樓房的莊園那邊,背靠的西面仍然是走不出盡頭的大山,山那邊的那邊就是中國有名的祁連山。這裡的庄稼人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給水,黃土地里像小雞樣的覓食。我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說大山裡的好多人從沒走出過大山,一輩子沒見過火車的老人可不是謠傳。

  家鄉雖不是黃河的原頭,但屬於上游。母親河流經的地方,人們生活富裕安然;黃河水滋潤不到的地方,十年九旱,靠天吃飯,餓了不知多少代人,有興趣的朋友翻開歷史看看。我的祖先們也勤勞勇敢,輩輩與天斗、與地斗、鬥了幾千年,苦幹加實幹,還有那蠻幹,仍是輩輩吃不飽肚子取不到媳婦,可就是沒有人敢走出這祖先留下的窮山。當然有些懶漢出門打狗討飯,常常遭人白眼,丟了我們甘肅人的臉面,這是窮的另類;哪裡都有討錢要飯的丐幫,這不是我維護家鄉人的臉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窮,不再是中國的代名詞;窮,不再是家鄉的出名特產!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年全中國漫延的傳染病“非典”,從北京流到我們這裡的病人治療半月就好了!家鄉人調侃:這非典都不能生存的地方還能生存人嗎?我的家鄉也緊跟國人前進的腳步走,就是步伐稍有點慢。如今家鄉的大多數青年人也走進了農民工的行列,走出這祖先留給我們的大山;去全國四面八方的大都市打工掙錢。這裡本來就人口稀少,如今鄉下的大部分人家只留下老人和少數兒童,他們就是孤單,生活不再挨餓受凍,小康算不上,基本脫貧我一點沒誇張的說。你看,惜日的土胚平房不見了吧?家家也像江南人一樣蓋起了二層的小洋樓,這錢是壯勞力去前方打工換來的血汗錢,遊子也想落葉歸根啊!

  如今當你路過或是有意走近農家的新宅莊園時,你放下架子,慢慢地走近,和農民們交友攀談,他們也喜歡和城裡人交流,不再仇視城裡的“閑人”;你玩累了借宿他們的家園,和別墅一樣的舒坦!農家樂也吃雞肉、吃白面飯、還有米飯抄菜,很少吃到惜日的手擀豆面雀舌漿水面;更不再是我兒時的蕎皮、榆錢、苦苦菜和的糊糊飯;惜日甘肅的民謠是對舊貌的寫照:說什麼來着——山上不長草,大姑娘不洗藻,還有一句我記不清了!變了,家鄉真的是變了!

  這乾旱的大山不再是兒時的幾畝薄田。如今你看,樹木點點,野草長的很茂盛。黃土高原的水土不再流失,我看到不遠的將來,無邊無際的青山綠水即在眼前;這裡的天將更藍,水將更清,我順手剪一片白雲做個汗衫······

  家鄉和陝西、四川相連,為什麼我們這裡窮山僻壤?是氣候寒冷、缺水等惡劣自然環境制約了我們的發展;不是這裡的人們偷懶;如今黨領導人民奔向小康生活水平 ,已經初見成效,這是誰也抹之不去的功勞!

  你看那一道平川,白花花一大片,全是種植的地膜洋芋和玉米;種了當口糧嗎?你猜錯了!買錢,這就叫種植經濟作物,因地制宜的科學種田。一開始農民們不願接受新生事物,現在都嘗到了甜頭自覺買來地膜鋪上了種莊稼。我小時候,這川里人多種小麥和胡麻,因為缺雨不保墒,這裡年年缺吃少穿,經濟困難,農民衣着破爛,也沒出來錢,各家各戶就靠養幾隻雞下幾個蛋換點油煙醬醋錢,一年就進城置辦點年貨還要遭營業員的白眼,真是鄉下人罵的狗眼看人低!如今這莊農人除了臉上的皮膚風吹日晒的黝黑了點,身體勞動鍛煉的比城裡人強壯了點,你看他們個個騎着摩托車進城上班掙錢的那神氣樣,好叫人羨慕啊!其他方面和城裡人差不了多少。如今這裡也將走向城郭,良田即將變成繁華鬧市、高樓即將取代莊園;市政府統辦大樓就已經蓋在離家鄉只有五里路的岳家莊那邊,只是暫時還沒搬遷;這是歷史的重大變遷。以前的家鄉雖然窮了點,弄丟了真有點遺憾!托先父的光我又一次爬上這四十年不走的大山,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我手舉像機咔嚓留下這即將逝去的瞬間。

您正在瀏覽: 藍天下的家園
網友評論
藍天下的家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