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標籤:我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金宏仇厚琴

  滔滔江水從天與地的縫隙溢出,飄逸眼帘,奔向雲帆掛處;嵬嵬大橋從此岸縱身一跳,躍過江心,飛峙彼岸。我手執卷書,凝神江水,思緒翩躚。

  卷書中載《八一橋的燈光》,作者是位中學生。一日,他突發其想,攜一腿泥水,掛一臉污垢,高一褲管,低一褲管,從田埂逛游到這城市,駐足八一橋。江水誘發思緒,燈光啟迪靈感,伏案南窗,揮毫作墨,入卷首篇,令我輩多少學子傾倒。瞬間駐足,他放棄了北大、清華的選擇,欣然跨入省城師範學院,就讀中文系。風餐露宿的苦旅,披星戴月的辛勞,登上神聖的教授講台,擢升省古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他就是江西師範大學教授王琦珍。

  書透燈光,溢彩紛呈,璀璨奪目,似乎灼成火把,耳邊響起槍聲,硝煙滾滾,塵土飛揚。腳下的橋與水的交匯處,猶如兩股潮流的撞擊點,兩個時代的承接點,澎湃的喧聲,釀成一段歷史的起點。這天是“八一”,這裡是南昌。“八一”榮耀了南昌——英雄城,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締造了“八一”——打響了第一槍,建立了自己的武裝。

  披一身榮光,懷一腔熱血,憑一時感動,步其塵后,他成了我的老師,我做了他的學生。畢業典禮,他作演說:“……你讀懂南昌,就會愛南昌;你欲了解歷史,就須研究南昌……”聽完演說,又是怦然一跳,結果我接過他的教鞭,續寫八一橋的燈光……

  我站在這段歷史的起點,晨曦托起的曉月倦伴着我;晚霞映襯的孤鶩鳴催着我,陳絹中搜索,黃頁中跟蹤,試圖找到這座城的起點,企圖連接那些個駐足點,力圖尋覓那些感動城市的諸多元素。

  這天,距今二千多年。一彪人馬,跨過長江,飲馬彭蠡,掘井潯陽;一個轉身,縱馬赴南昌,埋鍋升炊煙;餐罷歇腳,系馬樟樹林,小憩溪水畔。

  揚起塵埃那支人馬的統帥,身卧綠草茵,眼望藍天雲,鼻聞香草味,耳聽汩水聲。他志得意滿,悠然自得。

  這是誰?漢軍騎兵統帥灌嬰。

  他參加垓下決戰,將起兵8年,身經70餘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西楚霸王項羽,合營包遷,圍困堵擊,使之深陷重圍。項羽目睹八面威風,耳聞四面楚歌,士卒思鄉淚催,楚軍潰不成伍,為之倉猝。此刻,身僅28騎同行,一姬生死相伴。遙想當年,英姿勃發,氣吞山河;看今朝,日薄西山,勢單力薄。

  何也?問蒼天,獨淚下。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相愛篤誠,一往情深,搏殺疆場也形影不離的虞姬,絕望中和一首:“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拔劍自殺,項羽悲憤欲絕。

  灌嬰飛騎,窮追不捨,迫項烏江自刎。部屬五人各搶塊屍,爭功逐侯。爾後,受令追窮寇,掃殘餘,取江淮,受封穎陰侯。他鞍未下,蹄不停,一路破竹,直搗南方昌盛之地。

  他本是睢陽販賣絲繒的小商人,受秦盤剝,參與劉邦起義,憑着做生意見多識廣,又練得一些拳腳功夫,跟隨劉邦,對秦作戰。他由漢中進取關中,攻塞王司馬欣,圍雍王章邯;與楚決戰,劍刃彭城,受封騎兵將領;一舉破魏,再襲楚軍則后,絕其糧道;隨韓信攻戰齊地,復深楚地,迭克城邑,會戰垓下,建立奇功。

  他掠地攻城,屢戰屢勝,累功進爵,封妻蔭子。至此,親率將士擊破敵軍16支,降服城池46座,平定一個諸侯國,兩個郡、52個縣,俘獲將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的官吏10人。

  塵撲江南水鄉,竟被這青青的山,藍藍的天,綠綠的水,芬芳四溢的花草,傾刻醉倒。他盡情回憶自己的戎馬倥傯,盡情地欣賞江南的水色山光,大有駐足而難返之感。他感懷罷刀槍,止殺戮,卻戰爭,在這水鄉享受安寧,享樂富貴,寄託晚年。於是躍身而起,鞭指樟樹林,一聲令下:“築城!”

  蜂擁的士卒,竹筐抬土,石礅夯基,和泥築牆,草把粉壁。勞動的號子聲中,一座土城拔地而起,取名灌城。他劈樓宇,設宮闕,欲做南天王,治理這二郡、52縣。可是秦未滅,漢未穩,統一大業路遙遠,豈有在此享受清福之理?

  他在秦漢歷史交叉點,南方昌盛之地,短暫駐足,留下一座古城的起點,留下二千多年百姓的感動;留下他人生壯歌的一個音符,留下他對江南水鄉永久的愛戀。

  終於,他披一身硝煙,染一身塵埃,又走進風雨。參加平定臧荼、韓王信、陳豨、英布的叛亂;呂后亡,參與密謀剿滅呂氏集因;與周勃等擁立文帝,升遷太尉;繼周勃任宰相,參朝政,理國務,居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灌嬰是開國元勛,三代輔臣,名僅次陳平、周勃,赫赫戰功,偉偉業績,光照一生,輝煌一世。

  南昌因他,應運而生;小城因他,披上榮光。他是南昌基業的鼻祖,古老城邑的開基公。

  南昌的榮耀與隋唐交接點、唐傳宋承拐點上的那位才子、那位皇帝分不開。

  雄才大略的李淵,隋的棟樑、國的柱石,本當建功立業,而國君昏庸,江河日下,一柱匪力難擎天。乘勢晉陽舉反兵,直搗長安天下令;三兒一女大會師,20萬大軍破都城。總攬軍政逼退帝,掌控天下親登極。草創新制,穩定朝野。均田號天下,科舉選人才。

  此時,文人浮世,隱士出山。中有翩翩少年,風姿綽約,才華橫溢,名列“初唐四傑”之首。他就是王勃。絳州龍門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孫。六歲能文,未冠應試及第,授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遊蜀中,客於劍南,後補虢州參軍。又因私殺官奴,遇赦除名,父受牽連,累貶交趾令。王勃渡南海,省親探父,溺水受驚,不幸而亡。

  勃卒上年,省親路經彭澤,風高浪急,不能南行。早聞南昌是江南昌盛之地,邀伴折身豫章(南昌)。

  豫章城有座名樓,叫滕王閣。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原本是歌舞宴請之地。22年之後,閻伯嶼時任都智,擴修樓閣,並攜文武官員歡宴於滕王閣,共慶重陽節。恰逢名聲大噪的王勃,邀請入席。酒興正酣,閻公恭請諸位獻文賦詩,以此助興,且紀盛況。閻公本欲藉機,讓略通詩文的女婿孟學士,顯山露水,以備重用。孟學士也早有準備,只等當眾吟詠。暗使機關,席內人士早已心知肚明,獨有王勃初來乍到,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眾愕然。王勃離席,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緩推磨。瞬間龍飛鳳舞,一氣呵成,一篇揚揚洒洒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就。那“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句句使人震撼,字字讓人折服。雅望閻公把王勃攪局的不快,拋之腦後,激動得拍手叫絕。

  在隋的垂暮爭扎,唐的摧古拉朽的烽煙中,文化處於低迷拐點,興起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批鼎新革故的文化旗手,是國的幸,唐的興。王勃的滕王閣序,問鼎江南,攜來一陣清風,帶來一股詩潮。登臨滕王閣的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留下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文,傳來一曲曲賞心悅目的纖歌。與其說它是篇閣序,倒不如說是一個世代、一個地方文化興起的序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發展史的緒論。與其說滕王閣是鋼筋水泥砌成,用國內難覓、峽江縣所產花崗岩石裝飾,倒不如說是贛水般浩瀚墨水把它浮起,一張一張陳絹黃紙的詩文把它抬高,一軸軸丹青畫卷把它壘成。

  閣文如潮,滾滾而來。聽,杜牧吟詠:“垂樓萬幕青雲合,破浪千帆陣馬來”;白居易歌誦:“翠暮紅筵高在雲,歌聲一曲萬家聞”;蘇軾描繪:“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汪應軫盛讚:“十載扁舟去五湖,煙花千里又洪都”;錢謙益品評:“吳楚風煙接上游”,“題破江南第一樓”……

  丹青如煙,直涌眼帘。看,蔡超的《人傑圖》,囊括江西歷史名人80餘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渾然一體,際會一堂;與其對應薈萃贛鄱山川秀麗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黃秋園臨摹五代畫家關仝的《西山待渡圖》,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勝於真,難怪李可染稱讚他的畫是:“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

  文以閣名,閣以文傳。黃鶴樓、岳陽樓又何妨不是如此?

  目睹黃鶴樓,心想唐崔顥。一首《登黃鶴樓》使遊人往返不絕,為一睹“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風韻而後快。崔顥也因登黃鶴樓留下千古絕唱的詩篇,被嚴羽稱為“七律第一”,揚名天下。

  岳陽樓本是三國魯肅的閱兵樓,幾經修茸,逐成今日。范仲淹又妙筆生花,賦成一篇《岳陽樓記》,使其名聲大震,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范仲淹也以閣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朝野推崇,成為官宦的座右銘,讓國人婦孺皆知。豈知他寫這篇閣文時,尚未去過岳陽,更未登過樓閣,只憑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函請范仲淹作記,附去《洞庭晚秋圖》,著成耐人尋味的閣記。閣助名揚,文抬樓高。從此“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名播四海。

  滕王閣這張名片,王勃這篇閣文,厚重了文化底蘊,遠播了古城聲譽。而那位皇帝又為南昌留下了些什麼?

  唐亡第二年,南方興起一個小朝,叫南唐,五代十國之一。他們打起複唐旗號,建立獨立小國。歷時39年,有三位皇帝,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後主李煜。先主靠篡位登極,頗具帝王雄才,可惜食丹中毒,英年早逝。中主李璟,自幼好學,詩詞歌賦,爛熟精通,並寫得一手好文章。時逢兄奪叔權,爭立儲君,宮闈黯然,瀰漫殺氣。他免沾是非,遠離政壇,一味文學。兄鴆叔亡,本當繼位,卻老早夭折。不想做皇帝的李璟當上了皇帝,自己不會掌政,權旁奸佞。他偏聽偏信,棄父遺囑,離經叛道;一味掠地攻城,吞併閩楚小國;冤結仇報,叛亂迭起;平反操戈,勞命奔波。此時,中原大亂,空空無主,本當垂手可得。可是,遺資殆盡,兵力消散,統一天下,錯失良機。而後周,虎視眈眈,步步逼進,日日挑釁,干戈相見,國無寧日。迫使城下之約,澶淵之盟;施行划江而治,退讓江北,留守江南。儘管如此,對峙江畔,仍有兵臨城下之危,一口鯨吞之險。日不安食,夜不寧寐。他嚮往少戰爭、且安寧、尚祥和的吉祥之地南昌。於是心生一計:遷都。

  愚動莽舉,朝野反對,人心浮動,好在樞密使唐鎬贊成。暗遣心腹,擴王宮,改帝都。一切妥當,浩浩蕩蕩,趕赴南昌。可是南昌城小巷窄,宮室難容諸多嬪妃,官舍擠不下眾多幕僚,上下怨望,群心思歸。李璟骨子裡就是文人氣味,愛慕江南水鄉,心戀風花雪月。面對帖帖奏章,聲聲怨言,坐如針氈。他思南不得,望北嘆息,鬱鬱寡歡,只好罪加唐鎬。唐鎬害怕,竟被嚇死。朝議回歸金陵,但心不甘,情不願,整日神魂顛倒,終於病倒床榻,吃不下飯,只喝甘蔗漿,不久病重而亡。臨終遺詔:留南昌葬西山,簡埋薄葬,幾尺墳頭,非帝陵寢。

  繼位太子李煜,未尊父訓,扶梓金陵,建造宏陵。時值後周政權已被趙匡胤篡奪,哀求北宋,以帝安葬,追復帝號,得以批准。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帝,葬於順陵。

  李璟儘管在歷史拐點,暫駐南昌,但這裡有南唐國都的稱號,有一朝皇帝建都的名份,有皇天后土的尊位,有留傳至今的皇殿側的地名。

  李璟政治庸懦無能,可是他“多才藝,好讀書”,“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他具文學天賦,厚藝術修養,是位著名的帝王詞人。有代表作《攤破浣溪沙》,詞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干”。聽,充滿“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華艷雕琢氣去,真實寫照風存。他內心空慮,情調凄傷。積鬱愁恨,憂慮國命。

  若非帝勞,詞必偉人。可悲又遴,李煜再位。一代英才,重蹈覆轍。爛攤難收,創業匪能。最終國破,君王被擒。又以“小樓昨夜又東風”和“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詞句,被宋太宗斥為:賊心不死,眷念故國,貪懷帝位,心存報復,賜酒鴆死。

  凝視南都遺址,心想李璟父子;再吟璟煜詩詞,恰似惆悵無斷處。喜也,悲也,南昌總歸曾是帝都。

  光陰隧道穿行,歷史列車疾進,明朝停站,清朝啟程。一位青年,心在明朝身在清。他是明朝的王孫,亡朝的遺民,新朝的叛逆。他叫朱耷,又稱“八大山人”,寧獻王朱權九世孫,隱居青雲圃,賣畫繩金塔。他承受國亡家破之痛,只吞輾轉風塵之苦。應對過“臨川之變”,經受了“瘋癲之難”。

  青雲圃院內,古樟似華蓋,修竹臨空舞;羞月舔松根,曲徑賞蘭芷。院落鍍古樸,樓宇陳光陰;苔蘚侵台階,青藤攀窗欞。菖蒲銜柔溪,水榭映繁星;悠然見綽影,涼台聽琴聲。千年古圃,唐磚鐫刻歲月滄桑,宋瓦銘記歷史變遷。漫遊其間,感受到文化積澱的厚重,品味到丹青畫卷蘊藏的內涵。這裡孕育出了“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光照了青雲圃。

  他潛心研究詩畫,造詣頗深。畫魚鴨鳥類白眼向天,充滿倔犟之氣;畫山水花草,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詩畫落款總是“八大山人”連寫,串成“哭之笑之”,孕蓄聯想。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難,一峰還寫宋山河”。朱耷寄情於詩畫,以詩畫表達對舊王朝的深深眷戀。

  朱耷筆墨放任恣縱,蒼勁圓潤,清麗逸出,無論大幅還是小品,渾樸酣暢見常,明朗秀健溢紙。他章法不落套,結構超尋常,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在偏寓中看意境。他獨成一體,自成一家,人贊其畫,更贊朱耷。當今,畫壇研究深,宗師神龕高。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駐足明清交接點的朱耷,深厚了豫章文化底蘊,增添了古城藝術內涵,鮮活了畫壇的旗幟,招徠了五洲賓朋。讓世界了解南昌,讓南昌走向世界,朱耷啊,不愧是南昌的子民,助了你該助的力。

  史點駐足的仁人志士,是你們厚重了南昌的歷史,厚重了南昌的文化,厚重了南昌的榮耀。

  煙雨瀰漫兩千年,回首望,步履蹣跚情濃濃。低頭思,何動容?因你駐足,讓我感動。

您正在瀏覽: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網友評論
你的駐足,我的感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