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笛聲何在

笛聲何在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窗外細雨霏霏,已是三月天氣。人說:“暮春三月,江南早長,雜花生樹,群英亂飛。”我眼中的江南卻是細雨綿綿似有無盡的哀愁與幽怨,似一位落魄的美女有些渾然的麗質和淡淡的哀傷,點點清淚飛灑在天際間就幻化成了這無盡的細雨。

  這裡的樹都是常綠的,煙雨蒙蒙之中景緻確實好看,清風細雨,古巷幽境,有着詩意般的境界,而我卻總覺的缺了點什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大好的春光,轉眼已近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清明時節的雨又該是怎樣的一種風情。我忽然想到有一個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咿咿呀呀的吹着橫笛,晃晃悠悠的走在陌上,將一曲清歌摻着或喜或悲的情愫伴着笛聲悠悠傳遍田間地頭,和着鶯兒雀兒的啼唱,抒發著胸中的一片天地。

  “杏花疏雨里,吹笛到天明。”該是何等的一種意境?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然而,那悠悠的笛聲又在何方啊?在這裡人群攘攘的大都市裡,不乏有着能歌善舞精通音律之人,只是我常聽到的卻是小提琴,長笛,單簧管,薩克斯那些西洋樂器的金屬氣味飄蕩在黃昏的夜色中。洞簫的嗚咽柔腸百轉的傾述之聲似乎早已絕跡,清亮高昂的笛聲也是鮮有耳聞,低眉信手續續彈的小巧的琵琶在一些孩子的眼中是那麼的新鮮,只有那繁重的古箏或可以在某個晚會上佔據一個小小的角落,美輪美奐的琴身和艷麗高挑的琴師反而卻使琴聲湮沒無聞了。巴烏,塤,笙,阮,這些字眼陌生的彷彿不屬於我們的國度,誰又知它們竟然都是樂器哪?

  我們是不是該哭泣哪?為那些漸行漸遠的曾經溫暖過我們祖輩的身心靈魂的古老的樂器的離開,為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自覺的遺忘在我們的世界塵封在某個角落。一桿翠竹用生命鐫刻成的笛簫確實抵不過西洋樂器的華美精緻音區廣闊,但是那些曲調和旋律卻慰藉了我們先人多少寂寞和歡欣的靈魂啊!在山之巔,海之角,無論是大漠還是都市,絲竹管弦曾佔據過我們先人生活多麼重要的部分!一曲折柳曲,幾回斷人腸,夜色中的笛音幻化成了多麼美麗的詩句啊!“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遊子的鄉思,羈客的無奈不知會被這曲子引出多少清淚。虎丘的盛會早已不在,琴里挑文君的千古佳話也不復有後來人,高山流水知音難遇,二泉映月冷月孤魂。

  當我們的後代整日忙着學習考試的時候誰又敢奢望他們再騰出少的可憐的休息時間來玩弄一下看起來是最便宜最普通最無用的民族樂器?即便是有,那也是可憐的天下父母替他們想到的通過一條藝考的捷徑從而登上名校高校的天堂。一代代的老人故去,又帶走了幾多嘆息。純粹的名族的東西失去的又何止是笛聲?簡單的洋快餐,舶來的異國文明,幾種文化在我的心中撞擊,有時候我都找不到看不清我自己。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哪裡才是我們靈魂最後的歸宿?誰還有永遠的敬畏,誰還守着不變的誓言?當城市的霓虹亮起,空氣中到處飄蕩着KTV里傳來的歌聲之時,我的心總是隱隱做痛,生命中正有什麼在隨着時間悄然離去,流逝在遠方,悄然無痕。

您正在瀏覽: 笛聲何在
網友評論
笛聲何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