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廬山詩韻

廬山詩韻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峰巒翠疊顯峻秀,山巔霧葛論英雄。如琴糊下居雅客,知春尋秋踏歌來。三疊百丈凌霄壁,蛟龍下界顯神威。千年銀杏映古剎,不老柏松道問安。敢問仙人何處去,太乙遙望煙雲間。相戀廬山,源自十年前一次短暫的接觸。心中相惜了巍峨挺拔的青峰秀戀,眷戀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嚮往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驚嘆俊奇巧秀的典雅別墅,飛檐凌空的殿閣,山側深邃的險峻峽谷。再一次探知廬山真面目,詩景交融,山水情懷共揍着一曲廬山華美樂章。九九山峰疊欒翠,三百平方皆綠洋。春遲夏短秋早臨,半年雲霧半年明。臨江接湖,獨傲大地的雄奇,成就了廬山"磅礴五百里,奇秀甲江南”的美譽。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相擁大山腳下,潺潺山水,幽幽桂香將我們引入了一個千年以前的書香門第,高等學府。白鹿洞書院堪稱“天下書院之首,海內書院第一”。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弘揚“理學”,為當時的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實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遐想先賢們能在參天古木掩映之中的樓閣庭園裡面飽讀聖賢書也是一件幸事。廬山不愧為文化名山。山下有千年書院,山上更是有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1500餘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所留下4000多篇詩文篇章。如琴湖畔白居易尋春而至,懷春而居。留下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佳作。

  太白遙望香爐興嘆,蘇軾恰是領悟了西林壁遠近高低的妙哉,不巧山間雲霧四起,奈何只能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孟浩然掛席幾千里,只為一睹香爐峰的風采。平民皇帝朱元璋也由衷的感嘆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何況廬山高大挺拔,相傳鼎盛的時候有大小三千廟宇坐落山間,香火裊繞着仙華福地,佛堂和道觀相安相顧,靜守着自己的修行世界,造化着優美山間多彩的祥和。可惜的是日寇入侵,舉國蒙難,就連佛國凈土,仙家禁地也不能倖免。佛祖雕塑,仙祖金身,廟宇廳堂都葬送日寇的屠火。化為烏有。倘落佛仙有知,定當不可饒恕。相傳道家五老祖之一的呂洞賓悟道修身成仙於廬山。現在錦繡谷的仙人洞就是呂洞賓的得道之處。紫葛雲霧旅仙境,踏入幽程覓仙蹤。冪冪之中,霧葛雲端尋覓仙容,緣逢仙人點化,超脫凡胎,成就仙骨。清末亂世,外強紛至沓來。都想侵佔廬山一席之地,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紛紛落腳廬山,至今留下昔日的足跡。也因此造就了世界性宗教匯聚一山的獨特奇觀。廬山也是建築名山。25個國家在廬山修建有上萬棟別墅,各國迥異的建築風格,如此集中地呈現,恐怕也只有廬山能承載。雖是曾經的國恥蒙羞,但現在也無疑是飽了國人的眼福。廬山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景觀。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印證了中國第四紀冰川的足跡。因而廬山盛產冰川石。廬山是避暑天堂,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天191天,7到9月平均溫度16。9度,夏季最高溫度32度。相對濕度78%。可借名山消暑避世嘩。自從民國政府將廬山視為夏都,廬山又蒙上了政治色彩。蔣氏政權很多的重大決議都在廬山制定,剿滅共黨的計劃一次次覆滅,又重新燃起。著名的抗戰宣言也在廬山上發表。最為有名的美廬別墅就是蔣宋的居所。開國以後,毛主席也點名入住美廬別墅,下榻當年蔣宋的房間。因而美廬別墅是國內唯一的一座入住過兩位領袖的處所。當毛主席剛走進房間還風趣的脫口而出:蔣委員長久違了!。彭德懷元帥蒙難在廬山,林彪吹捧毛主席然後想當國家主席被毛主席察覺懷有二心陰謀敗露,從廬山下小道逃離。乘專機出逃墜毀外蒙古。結束了一段紛爭的歷史。環遊廬山,一步一景,景景相扣。美幻絕倫。三疊泉瀑布,從東門而進,等級而上,歷經數千台階才可一睹瀑布的尊榮。然所攀之處,絕非是荒廖無趣。山下有一譚山泉清澈見底,水深遙感足有十幾米,也可一覽水底的雜石碎屑。水清着無魚,此時感覺古諺的真諦。由於秋季罕見的少雨,山澗間只有一絲清泉潺潺流淌,演奏着孤寂的樂章。相伴着行路人勇攀高峰。也不知是誰撬動了山嶽間的磐石,滑落的巨石橫亘在山澗之中,被常年的水流沖刷的圓潤光滑。大小不一,形態各具。很富自然神韻。很喜歡這樣的風格,不需人工的雕琢,全隨雨水的細工慢磨,菱角消退圓潤浮現。這是自然的造化,這何嘗不是人生的縮影和迎合世態的需要。登山需有風景的相伴,也需領悟風景的心態。一邊欣賞着沿途的景緻,一邊細細的發現沒落在大風光下的自然美。心中有了美的感情,才能更多的發現美,感觸美得真諦。一灘毫無污染的碧水,一股岩石間冒出的泉水,喝一口甘甜爽口,久違了的兒時記憶。落石相間,一股溪流穿縫而出,下落處飛濺的水花,泛起水霧漣漣。修築的台階大都在懸崖之間,每登高些許回望山谷,高低錯落間形成了視覺落差,十分養眼。兩邊高山俊立,裸露的岩山活像被斧子砍劈而成,顯現着遙不可及的陡險。山間林木繁茂,年代久遠的硬木,低矮的別緻。根部更是曲折扭曲,十分詭異,很適合盆景栽培。途中聽見勁爆音樂,正疑惑怎麼能和靜謐的山水相配,忽感頭頂異樣,抬頭仰望,原來是高空走鋼絲表演。細看一人騎坐單論小車車下懸挂一人,正在悠然的行進或後退。好像毫無保險掛繩,看了真是心裡捏一把汗。十分佩服高超的技藝。水峰愉越三重疊,曲折凸顯滂沱簾。遙望白幕飛濺下,恰是蛟龍塗九天。突破體力上的疲勞,遠遠遙望着三疊瀑布,恰是有至銀河而下的壯觀畫面。飛濺的水簾隨風飄散着水霧,只感覺絲絲的涼意直透全身。頓感涼爽無比,舒心暢然。瀑布至山頂而下,一水三折,跨越三重關卡。然後從落差155米的山谷傾瀉而下,徹底而洒脫。三疊好比人生的一波三折,履歷人生路不會一帆風順,坎坎坷坷然後感悟生命,生存,生活的真諦,就像水柱洒脫的傾瀉而下,果敢堅毅。蒞臨瀑布之下,感觸動人的泉水,冰涼的透心。拂水飾面,洗卻一路的浮華。倚譚而坐,慢慢品讀如此難得的一份遐情。有山有水,有瀑布,人間至美不過如此。俊秀谷景區原來叫豬頭峰。毛主席嫌不夠文雅欽賜名俊秀谷。俊秀谷體現了廬山的另一面的風格。峽谷山峭,高低錯落,險象環生。懸崖陡立,深不見底。沿山崖修築的載道,彷彿行半空遊走。倘若雲霧升騰,環山繞繞,那真是別樣仙境。只可惜今天天氣甚好,在廬山是難得的清爽眼界,成全了我們一睹廬山的真面目。石頭山,岩壁陡峭,神斧劈就。令人敬畏自然造物的完美。峭壁間任有頑強的茂密植被,相擁着堅石,和日月相伴。鬱郁綠點綴着裸露的山岩不在單調。據說那是獼猴的天堂,峭壁間嬉戲玩鬧,繁衍生息。窄窄的遊覽載道,隨山勢婉轉,高低起伏。兩邊更有凌立的巨石彷彿夾道歡迎的列隊,姿態各異,形象萬千。百年以上的松木,不受巨石的阻擋,狹縫生存,屹立蒼翠,不失活力,溢流着一份歲月的滄桑。很喜歡這樣的古樹,常常能使人無限遐想。“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當年毛主席描繪的仙人洞如今呂大仙祖金身端坐,香火鼎盛。大仙遠矚群山疊峰,彷彿指點修仙佳所。天然生成的岩洞並不寬敞,但其生成的位置絕佳,位立高處,屹領群山,峽谷幽深,雲騰霧氣,頗具仙氣。早幕微起,端坐臨崖巨石之上,吸收日月精華,潛心研修仙家之道,人生之大幸也!含鄱口景區,因可以遠望鄱陽湖而得名。也可看見廬山的最高山峰漢陽峰,南面有五老峰。五老峰略帶遐想好是一個老者的側臉仰天長笑。為表偉人功德,後人將老者直接看成為毛主席。寓意廬山永遠伴隨主席。登上含鄱口的一座小山峰,此山雖小,但很是陡峭,延山而上的台階幾乎是為90度,還好並不恐高。登上山頂也費一番周折。然矗立山巔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滿懷,將登山的疲憊隨之灑散在林立的山間雲霄。遠處波光粼粼處想必便是鄱陽湖,隱隱的泛白,渾然於天共一色。頓感湖面的遼闊,不愧為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陽光迷媚可見遠近的風光,臨高俯視遠山,韻綠蒼蒼,空闊的視野,放大了胸襟膽略。將一份對山水的無線眷戀感慨成內心的思潮,相隨那山那水那陽光絢麗處的瀰漫,低吟而出:游含鄱口有感:登高瓊目臨重山,鄱陽湖口粼光閃。五老山峰遙相望,南天門前欲成仙。好山之客不知疲憊,道別以作休息的團友,一人閑逛南天門后的山間小徑,雖然路徑已無別樣的風景,心中還是惜愛着這樣的一份恬靜的優美。路上不會有很多的路人相向,遠離喧鬧的吵雜。還原山間的別緻的本色。偶有婉轉的啼鳴,尋聲處可見裝扮華麗的鳥兒正恭迎遠道的山客。環顧小路兩旁松木別緻,可依稀辨別有人為的修琢的痕迹,真是用心良苦。山間無徑處林木繁茂,大的樹木粗實挺壯,枝葉繁茂依然綠意盎然,置身遮天的綠海倒戈了季節,不解秋季奈何不了延夏的綠洋,迷失了讀秋知秋解秋踏秋尋秋對秋季廬山的眷顧。漫步任有芳香瀰漫,花容焉存的山間不知季節的更替,只知幽靜尚存,綠墨繪就的畫卷時刻相伴,靈動的絲絲風帆吹拂沙沙作伴。把一縷思緒掩埋在無盡的綠海,將輕鬆的情懷釋然。體會沒有雜念的靜默,只是還回本就來源自然地天性。相別廬山,有太多的不舍。不舍久違的思念,不舍曾經的天真爛漫,不舍第一次的美好回憶,最不舍的是廬山地道的美景,外險內秀,險而令人生畏,秀可迷幻情志,久久不知歸處。春如夢,夢不知醒處,漫山別緻不知歸路。夏如滴,漫山翠綠,絲絲滑滑,濕霧相擁,別樣清涼。秋如醉,最醉雲谷霧起半仙半閑。冬如玉,冰心玉潔,漫山皆白,那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若是有緣此山客,他日重逢在素裹。

您正在瀏覽: 廬山詩韻
網友評論
廬山詩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