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文學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宗教與文學齊河朱多錦先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早已受洗,濟陽徐樹愛先生也信仰基督,每晚都捧起《聖經》讀讀,我呢,還只是個潛在的信徒,偶爾河邊走一走。與兩位文化界的學長交流,感覺宗教之於文學,或者文學之於宗教,關聯的確不少,在此借兩位學長壓陣,就己之一知半解談談宗教與文學。
近年來,我寫了不少涉及“死”的作品,對這個必然降臨的節日進行過大量渲染和描述,諸如《月圓之夜》、《兩位老輩人的死》、《我的老師》、《莉姐》、《窮人》、《闞氏五虎》等,也發了幾篇,寫的悼友詩也很多,準備潤潤色收錄進N年出版的《半青集》里。中國的傳統教派是道教,道教談養生,不談死,不談死後如何,所以灌輸給人的就是生前多撈多佔,死了玩完,從這一點講道教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宗教;道家的始祖老子本不是一個姓名,意為老思想家。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只要按“道”按宇宙自然規律去過活,就可長生不老,永遠逃避死亡。魏晉之際的士林服膺老莊,《老子》、《莊子》、《周易》被認為是真學問,儒學倒在其次,那個年代尊孔的人真還不多。孔子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從理念上講不能再前進了,沒有向善的空間或者說到頂了,一個人長大變惡,就會仇視使他變惡的社會,因為他生下來原本是“善”的。儒家認為“不知生,焉知死”,也不涉及死,好死不如賴活着,不去談論神,所以壓根沒形成宗教;朱多錦先生、徐樹愛先生信奉的基督教,是在前清被殖民統治時期隨着洋槍洋炮湧進中國的,一度受到國人的抵制,我們菏澤那地兒就發生過“巨野教案”;新文化運動中,基督教更是引起很大非議,中國人沒法對抗列強的大炮,就去對抗外國的文化侵略,認為基督教是伴隨侵略而來的別動隊,是文化侵略的具體表現,是鴉片,妄自輕信加入教會就是漢奸。實際上,后殖民主義的東西一直到今天都滲透着我們這個國家,如果把軍事殖民看成前殖民的話,文化殖民就是后殖民,就比如國際搖滾樂巡迴演出,就比如好萊塢電影,就比如麥當勞,都可視為後殖民的東西。當然,今天再批判這些已經是錯位的批判了。
在人文關懷的基礎上,找到樸實的價值觀,宗教便是我們要找的;人一旦考慮到未來,考慮到死亡,向死而生,就會考慮到宗教,徹底的、超驗的批判便是宗教的批判。傳統理論首先是承認、肯定這個世界,宗教則是以審視、批判、顛覆的眼光看世界。對超驗世界的探索,潛意識深處的原發性需求,很容易走向宗教,畢竟只存在人性的世界無法向善,人生本身的積垢不能自除,靈魂必有寄託才能在煉獄的凈火中完成凈化。當然,宗教儘管不斷地世俗化,解決的也還只是個體生存問題,並不能解決公眾的生存問題。
沒有世界倫理就沒有世界文明,基督教作為西方倫理的精神支柱,和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公元一世紀發源於羅馬,她脫胎於猶太教又高於猶太教,宣揚順從、忍耐,不講鬥爭,只信上帝,因為否認當時的羅馬皇帝,說羅馬皇帝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遭到兩百多年的鎮壓和迫害,公元329年新皇帝變鎮壓為整合利用宣布其為國教,才有了大的發展;但直到馬丁·路德把中間人(神父)的地位降低了,宣揚你怎麼理解《聖經》你就怎麼來理解上帝,自己讀《聖經》自己就可以直接跟上帝溝通,把僧侶降為凡人,把凡人看成僧侶之後,基督教才真正的深入了人心,使人們在理性範圍內廣泛地予以接受,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用公元做紀年了,今年是2010年,也就說耶穌出生了2010年了。佛教在中國的普及非常之廣,有人說中國的佛教寺廟多和太監太多有關,佛教在中國分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佛”談的是覺醒,那些把“佛”供成神的,大都不怎麼懂“佛”,“南無阿彌托佛”的梵文直譯便是追求光明的意思,“俺嘛呢叭咪哞”六子真言各代表某個意思。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也有1400多年,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穆斯林的一種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十幾個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像回族已經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她的書面語言就是漢語,只靠信奉伊斯蘭和漢人區分開。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葉派兩大教派,也有一些小的如作家張承志信奉的甘肅西海固的哲合忍耶教派,通用的《古蘭經》直譯就是必須背誦的經文。我想這裡還應該贅述一點我們傳統的道教,年數更長漢末就有了的道教發展緩慢,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本元的東西,是無所不在的氣場,“二”是陰陽二氣,通過“三”衍生為萬物,故三元產生於二又超越於二,是包容二的一個空間。一元是僵化的,二元是對立的,三元是洞開的。道教推崇讓“道”讓自然界自己去說,而非使用我們的語言來描述,對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使道教形成了天神、地祗、人鬼的多神教派。
人所面對的今世是暫時的,後世是永世的,人就是一種沒意義的東西,只能賦予其一種意義,宗教無疑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2010年9月2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刊登了《尼山論壇:兩位聖者的相遇》,殊途同歸地關切過同一命題:孔子在東方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比孔子出生晚500年的耶穌在西方教導:“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文中說: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呼籲“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1993年,世界上120多個宗教團體的6000餘名代表在芝加哥召開“世界宗教會議”,通過宣言,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確定為“全球倫理”,指出“這個終極的、絕對的標準,適用於人生各個範疇,家庭和社會,種族、國家和宗教”。這樣看來,信仰是一份力量,甚至連許多高精尖的知識分子也認為基督教文化是拯救社會的一種途徑了。
人本身其實是一個有缺陷的動物,缺少一個靈魂深處從未動搖過的根本信念,“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在自作聰明地利用某些事情達到目的,但事情過後就只想弄清楚,這些事情究竟把他們帶到了什麼鬼地方,”今天人被消費主義劫持已不足為怪,被包含在夏娃的詛咒中的蛇,又在誘惑我們了,我們不是都在追求GDP了么?很多人在享樂中忽視了靈魂的得救,生者的樂趣一直擴展到逝者墓旁的青草地。國人沒信仰的多,輕侮宗教,如魯迅先生說尊皇帝又想方設法操弄他,尊后妃又光想吊她膀子。好多人覺得天上只有空氣,哪有什麼上帝、真主、釋迦牟尼?可人不能只靠理性活着,國人實際上需要一個當面尊重,背後也敬畏的神,來限制自己的劣根性,凈化自身的靈魂。我們現在只靠道德約束行為準則,而道德這東西沒啥子標準,也很虛,不過是自個跟自個的內心達成的協議,並不可靠,社會漸漸缺失誠信機制,許多人都快樂得不講道德,老人在公交車前摔倒也沒人敢去攙扶……
太陽底下無新事,今天發生的事昨天都已經發生過。在西方社會,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我們已經知道科學讓這個世界太明朗化了,一切都太明顯了,沒有神秘了,但宗教帶給人們的依然神秘,非洲人至今還有拜物教,很多人仍然認可宗教的思辨,認可“博愛”和關乎人類終極價值的東西,認可“上帝造人對人很公平”這樣的說法,上帝給了你這個就沒給你那個,人的勞碌,就是其一生在陽光下的勞碌;在你很高的時候他降低你讓你知道你是一個人,在你很低的時候他抬高你讓你知道你還是一個人。真理在哪?就在十字架上。我們需要明白情緒不需要思考,人必須內在地服從於某一種高於一般自我的東西。人的本性追求無約束就會在某方面膨脹發展,聽憑慾望的驅使,所以必須有驅動和制動,沒有制動就會導致慾望無休止地膨脹。作家史鐵生就說:“人就是直立動物,我都不能直立了還叫人嗎?”面對自然造化的萬物和空靈虛幻,人其實太渺小太卑微,慾望無邊能力有限很難掌控自己,你一出生就差不多決定了你的命運,哪有什麼對錯之分?
宗教與文學之間托體同根,真正的現實主義批判是從人類出發,揭示人性世界的複雜性(每個人的心靈體驗都不一樣),有着人性的深度和關懷;膚淺的現實主義則熱衷於表現社會實際,熱衷於揭露現實,中國目今很大一批作家都在鼓搗後者。中國文學一方面反宗教,一方面又認可宗教,自用白話翻譯西方文學以來,對中國文學不斷地進行大輸氧,借鑒頗多,離開宗教去研究西方文學無異於隔靴捎癢,宗教對作家的精神取向、審美趣味有很直接的影響,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也為文學理論提供了思想資源。從學術層面上看,不少學者、作家根本不信宗教,卻在天天研究它,這不僅是知識的需要,也是重建中國文化要借鑒要彌補的。
文學自其產生起,就包蘊着宗教的內涵,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人性的維度描繪得非常深刻。——讀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看到女主人公韓新月的章節,就會想起伊斯蘭教堂頂端的半邊彎月;讀張承志《西省暗殺考》、《心靈史》,就會想到他所信奉的窮人宗教哲合忍耶;讀海子的詩歌,就會看到他反覆吟誦的“鹽”的意象,正是來自於《聖經》;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可以體會到作品冥冥中的異己力量和具有的終極意義。宗教是向內的,文學也是向內的,帶給人的作用都非常慢,這一點二者是相通的。文學主要不是以文載道,不是教育,而是一種審美,陶冶陶冶情操。靠宗教暖化人心,作用有限;靠文學改造社會,更不靠譜,因為它本身就是甘心邊緣的東西,都無力承擔根本根本做不了的事情,時會使然,看看今天的解構主義文學,已經不再提什麼是中心,不再有宏大的敘事,一切的一切都變得瑣碎。
《約翰福音》序曲有言:“太初有言辭,斯言與神俱。”沒有文學的參與,宗教的發展只能是低端的發展,科學追求真,藝術追求美,宗教追求善,智力的局限要用悟性來補償,科學的局限要用宗教來補償。宗教讓我們相信救苦救難的菩提,相信萬物非主,相信沒有神跡依然有上帝,沒有教會依然有上帝,沒有《聖經》依然有上帝。宗教要求從事文學事業的人應該有更寬的感恩情懷,如台灣散文家張曉風說的那樣,
www。kfpwz。comwww。kfpw。netwww。sz0888。comwww。fp2008。com
www。kfpqw。comwww。fp2011。comwww。bckfp。comwww。dtkfp。comwww。774a。comwww。kfp。com
——“都要學會感謝”。
相關範文
- ·《宗教與神教》學說
- ·文學魅力與文學導遊
- ·尊師重教與師德修養———師德建設徵文
- ·“法律與文學”:主旨、方法與局限
- ·我與文學
- ·文學創作與文明發展
- ·我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 ·文學依然神聖——第一屆神華文學獎頒獎
- ·《全國首屆高校文學創作大賽——當代高
- ·【人類征服月球的新文學呼籲】文學的新
- ·《超越宗教》讀後感
- ·全縣統戰、民族宗教工作主持詞
- ·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
- ·競選市民族宗教局正縣職幹部個人演講稿
- ·在市民族宗教助理培訓班上的發言
- ·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統戰工作總結及工作意
- ·《宗教事務條例》培訓班主持詞
- ·抵禦宗教滲透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 ·宗教的進步
- ·漫話京都兼說宗教
- ·巫術與宗教的區別
- ·宗教文藝生活的感悟
- ·《文明伴我成長,我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 ·“與文明同行,建和諧校園”演講比賽方
- ·標語口號的妙用與文明
- ·空山新雨與文友對聯集錦
- ·與文相約
- ·與文字共舞人生
- ·這一生,與文字相遇又何妨
- ·今生,與文字談一場戀愛
- ·逝水年華,唯與文字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