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漫話京都兼說宗教

漫話京都兼說宗教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不到京都,就不算真正的到過日本。這不單因為它是延續了一千餘年的古都,更是大多數日本人心靈的歸依地。至今仍是紡織、陶瓷、漆器、印染等傳統工藝的重要產地,也是花道、茶道、藝伎的繁盛之處。無論是藝術、戲劇、宗教、烹調、民間技藝,這裡都是傳授中心。

  京都作為京城,並非出於偶然,它位於島國中部,關西地區的盆地之中。經過一千多年的悉心經營,底蘊深厚,現存有數百間有名的神社、神閣和古寺名剎。據說日本有兩成以上的國寶,都被它們掌控。同時豐富的水資源,保證了其城市規模的發展和擴大。從平安建都時代開始,先後開鑿了幾條運河,他們很形象的稱為“掘川”,基本上能免受乾旱的影響。這對促進農業及相關的釀造、飲食文化的成長很有利。加之漢文化影響很深,大多老式店鋪的招牌上仍然全是漢字,而且很講究書法。被視為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好地方。

  現在的京都,已是一百多萬人的大城市。現代的高樓大廈、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交通體系交相輝映;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人文歷史、古老的建築自然和諧。給人一種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的感覺。據說京都幾乎每天都有,帶着濃郁地方鄉土風情的節日活動,是日本舉行廟會最多的地方。因而保存大量的文化傳統,其中以葵節、祗園節、時代節的三大祭禮最重要,以八月十五求祛病消災的五山送火節為最宏大的的儀式。充分展示其作為古都在歷史、傳統上的魅力。同時因它擁有眾多的大學和現代教育研究機構,也作為一個學術大都市而聞名於世。

  從旅遊角度看,因其盆地地形,盛夏較悶熱,冬則寒風刺骨,以季春賞櫻,秋末觀楓,為最好的時節。我們來得稍早,氣候到很宜人。導遊引我們走馬觀花,像蜻蜓點水般的在各寺廟及街道上亂竄。只疲於反覆的上車、下車,彷彿觀賞一部東洋大片。相機中裝滿了一大堆雜亂的鏡頭,真留下點印象的僅平安神宮、八阪神社、清水寺、袛園花街和被譽為“天空之城”京都車站。

  其實每個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本土宗教。有是正常的沒有才是不正常的。前些年我曾經問過到我門診樓來實習的大學生,問他們是否有信仰的宗教?除一個回族學生說“伊斯蘭教”外,回答是驚人的統一:“馬列”我說那是科學思想,不是宗教。其後才有人說:“佛教吧”沒有一個人說到曾經的國教:“道教”。我們從小不懂宗教,將其混同迷信。加之破四舊、移風易俗及打翻一切文化傳統的文革歷練。可以說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似乎就已經沒有,什麼真正的宗教信仰了。但日本不同,除了同中國一樣,很早就溶入了佛教及一些西方的教派。其本土的“神道教”,卻至今長盛不衰。他們信奉“天照大神”,自信是神的傳人,天皇更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儘管民族、社會、地域有所不同;先進、落後發展的情況各異。人類從整體上說,固然是十分的強大。但對單個的人來說,卻是非常的弱小。個體生命相對於大自然和人類社會,更是如同螻蟻,特別的脆弱,故古今中外的老百姓,有蟻民之稱。人在漫長的一生中,總是需要有一種精神的支撐的。因各個民族的精神寄託,圖騰、宗教便隨之誕生。

  國運興隆的時候,宗教更隨之興盛。這種源於精神層面的寄託和歸屬,往往形成延續民族精神的凝結力量,升化成上層建築的範疇。同時也帶給人明顯的依賴性和消極的順從,起到維護現成秩序,鞏固統治階層地位的作用。並擔負起法律無力承擔的,道德教化和約束作用。現在他們不但有神的代表“天皇”存在,更有遍及全國各地,供百姓參拜的數不勝數的神宮、神廟、神社。其特徵是入口處的“鳥居”,類似於中國的門樓或牌坊。規模小的“鳥居”,就是立個簡單的架子,外形像簡體字“開”的形狀。有大有小,多塗硃紅色。 這平安神宮雖然歷史短,又是遇火災后重建的。其鳥居,神門、大殿、神苑、庭院,都自詡為是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意義者。可惜對新的仿古宮殿式建築,我一般不愛看。特別是這裡,就如我們的家廟一般。常言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人家拜祖宗,關我們什麼事?參觀、了解一下,拍幾張照片就行了。但裡面的日本人很多,香火很旺,滿臉虔誠的表露出,根深蒂固的“神教”情結。

  森嚴的等級制度,在這裡也有明確的體現。神宮是天皇祭拜的神廟,神社才是百姓祭拜的。據介紹信徒在孩子出生后三十天,要到神社行出宮禮。死後,家人要到神社為其討封號。據說人死去的那一天,便一了百了。其生前所有罪惡也都一筆勾銷。不似道教、佛教的勸人向善,講究因果報應,有十八層地獄,有仙界或西方極樂,總以懲惡揚善,引人走向真善美為主旨。我想這個神道教,儘管我不了解。但依據現代人只問結果,不管過程的原則來看,應該說有些問題。或許就因為有這個混帳理念,使他們當年在侵略戰爭中,能無惡不作、特別兇殘、特別歹毒、有恃無恐吧!

您正在瀏覽: 漫話京都兼說宗教
網友評論
漫話京都兼說宗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