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活在精神的世界

活在精神的世界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不久前寫過一篇博文《活在童年的世界》,那是在拜訪過我小學時代的一位老師,如今已八十多歲還童心未泯,經常做出一些令我們這些當年的學生驚喜、驚奇、驚詫之事的“老小孩”之後有感而發,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匆匆寫就的。這些天因手頭有幾篇“文債”要還,同時也是為“逃避家務勞動”(老伴戲語),幾乎整天泡在新落成的天津圖書館新館里,徜徉於書香墨海之間,與眾多為考學、考級、考資格證而伏案攻讀的莘莘學子混在一起,渾然不知今夕是何年,自己已何歲?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在大學讀研的時代。欣欣然忘乎所以,熙熙然感到精神少有的暢快,不禁又生靈感,再寫一文。

  我自問並不是志行高潔的聖者,也不是甘守書齋的學究。我也喜歡遊山玩水、出入商廈酒樓,也曾在年輕時經常盤算,湊夠多少錢就可以去買新潮家電,或是時髦衣冠。這些都曾經是我利用業餘時間炒更賺錢的動力,是我不惜付出艱苦辛勞之後的心理補償。也許是現在年齡大了,身體每下愈況,收入則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滿足物慾變得不難,而物質享受所帶來的快感卻日漸削弱,甚至有時竟感到索然無味,有不如無。比如下餐館,面對一桌油膩,大量的高糖、高脂、高膽固醇、高嘌呤,也許還有塑化劑、吊白塊、蘇丹紅等可疑添加物,不用別人提醒,自己也覺得沒有了胃口。再如出門旅遊,偉大祖國無可爭議地佔世界第一位的眾多人口,讓你不論到哪個名勝景點,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都是擠不動的人群、搶不全的鏡頭。買來無論多麼高檔的商品,花去很多辛苦掙來的錢不說,那迅速升級換代的消費潮流,加上不時遇到的偽劣假冒,使許多當初千挑萬選、好不容易才出手拿下的貨色,用不上多少日子就變成了舊貨垃圾,就要為如何處置它們而犯愁。每當這時,我最感到難受的還不僅僅是天物的被暴殄,還有自己當初花在它們上面的心血與精力的付諸東流。這時就會感到,以前為得到它們而付出的種種努力,是多麼地不值!

  人老了,再美麗的景點也會走不到、爬不上;身體差了,再美味的珍饈也會吃不動、吃不得;病痛多了,再舒適的沙發睡榻也無法讓你酣然入夢;時間長了,再華貴的服飾器物也會破損變舊,最後棄之如敝屣,拋之唯恐不及。這時你就會悟到,最大的富有其實是精神,最高的享受,其實是在精神的世界!

  台灣怪才李敖先生說過:“我二十年前的精神部分,一樣都沒少,只不過都上升了。我二十年前的肉體部分,一樣也沒少,只不過都下垂了。”人老了,肉體功能下降,是天理常規,不足嗟嘆,不足為怪。但精神境界的提升卻十分重要,它關係到人真正的生活質量,關係到人的生命是否真的有價值、真的有意義。活在精神的世界,漫步在至美至純的心靈天國,與人類文明史上的大師為伴、大匠為友,你就能克服肉體的局限,擺脫物質的困擾,享受到人的本質力量自由施展、自由抒發的快樂!

  記得“文革”期間曾廣泛宣傳過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講過的一句話:“人是要有點精神的。”老人家講此話的緣由,據說是在解放戰爭期間,錦州那個地方盛產蘋果,但我們的解放大軍路過時,沒有一個動樹上的果子的,這就為解放軍贏得了民心,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當年“文革”中重提這段故事的背景,是因為林彪事件之後,全黨全國人心渙散,故老人家要重整黨紀,提出“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無非是要全黨、全民繼續聽他指揮。此外,這段舊事重提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文革”搞亂了國民經濟,物資匱乏,民生艱難。為平息人民不滿情緒,故執政者有意以對精神境界的提倡,來消弭物質生活供給不足的尷尬。其實60年代初提倡的“學習雷鋒”,特別是對雷鋒“艱苦樸素”事迹的刻意誇張報道,也都蘊含著同樣的心機。但今天看來,一個一貫標榜奉行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政黨,卻在某些時候又大講精神作用、精神價值,雖然這裡不無政治功利的權宜因素,但對精神境界的提倡,也確實有其正確的一面,說明這一主張具有普世價值和普遍意義。

  確實,“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古代思想家荀子說過:“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人為五行之秀、萬物之靈,其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人有思想、懂禮儀、講文明、知廉恥。人在物質世界中生存,這與世間萬物相同;但人又活在精神的世界,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之所在!

  人活在世上不能離開物質資料的供養,沒有基本的吃喝住穿,就不能從事其他一切活動,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否定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是邪教狂人和極端主義政治家蠱惑人心、欺騙群眾的歪理妄說。但人對物質的需求,實際上又以自身需要為限,超過了,便成為多餘,成為累贅。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長物”(“長”在這裡讀作zhàng,多餘之意),所以魏晉名士要標榜“身無長物”。廣廈千萬間,夜宿只一床;家藏千鍾粟,日食不足斛。即便說此身享用不盡,還可傳饋子孫,為家族後人留下豐厚的遺澤;但殊不知,“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受人謗”。錢來得容易,花起來也就順當,待到後人盪盡家財,變成浪子之時,當年辛苦聚斂的前輩如果泉下有知,是否該悔不當初呢?

  活在精神的世界則不同,“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當年孔子的弟子顏回能安貧樂道,就在於他活在精神的世界,自得於學問的探尋、道德的涵養。莊子形容枯槁,生活窘迫,但他怡然自得,遺世獨立,就在於他始終追求和享受着精神的快樂。德國古典哲學大師康德一生沒離開過他故鄉的小鎮,但他並未覺得孤獨,並未感到無聊。他醉心於宇宙萬物哲理的思考,內心世界是絕對的豐富多彩。古聖先賢們雖然早已遠去,但他們的思想和學說萬古流傳,實現了精神上的永生。故魏文帝曹丕發出這樣的慨嘆:“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活在精神的世界,嘯傲山林、吟詠皋壤,浮雲富貴、糞土王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馳”,這是何等的自由與快樂!

  活在精神的世界,不只是自己一身的快樂輕鬆,還以自己的精神財富,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台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先生的女兒王雪紅女士在悼念父親的文章中寫道:“是父親教我要正直、善良、誠信、承擔、包容、感恩;是父親教我要有獨立的人格、自強的精神,一生都要勤勉努力,一切要靠自己打拚;是父親教我要戒絕驕奢,戒絕浮躁,追根究底,潛心經營,敢為人先,止於至善。”(王雪紅:《止於至善》,《讀者》,2008年第24期,第40頁)為子孫留下萬貫家財,何如留下一句警世的格言、一樁安身的技藝、一襲品德高尚的家風!那才是後人享用不盡的永久的精神財富。

  物質的世界終究有限,而精神的世界則無比寬廣。活在精神的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才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真正活明白了的人。

您正在瀏覽: 活在精神的世界
網友評論
活在精神的世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