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上觀盛唐話岑參

上觀盛唐話岑參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在大唐歷史的天空里,可謂文星璀璨,數不勝數,而以優美詩句經常擊打我們靈魂、牽動我們嚮往的當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之渙、賈島、孟郊,還有那個以《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

  但在這繁星點綴的大唐文學天空里,卻有一個詩名直追“李杜”的傳奇詩人,他就是被文史稱為“邊塞詩人”的岑參。他以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絕句,一直敲打着文學愛好者的心扉,引導着我們對西域的山川河谷展開無窮的想象。

  岑參大約出生在公元715年的唐玄宗開元三年,卒於唐代宗大曆五年,享年56歲。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年近30歲,出身名門望族的岑參,在經歷家庭沒落的磨礪,收穫了“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的人生閱歷之後,以榜眼的成績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開始了他的文職軍旅生涯。后一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二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

  岑參在西域的六年軍旅生活中,留下了70多首邊塞詩作。其中的《磧中作》“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日沒賀延磧作》“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這些詩句感性地描寫了在莫賀延磧行軍的難與思家的苦。而岑參在赤亭口收回鶻人也里(改姓名為岑鶻)為義子,並對之悉心培養的義舉,更讓後人傳唱不已,至今仍為鄯善(蒲昌)這方土地上人們的美談。

  縱觀岑參生存的年代,前生處於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時期,而後半生卻處在大唐發生歷史轉折的“安史之亂”時期,經歷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鼎盛繁華,也經歷了一代盛世的盛極而衰。想象那個年代,在李白豪放吟詠秀美山川、杜甫凄美記述流離之苦的時候,岑參卻從前到后經歷了開元盛世由盛到衰的過程,以詩人的眼光有意無意地記錄了大唐的豪情與哀傷!

  讀和運超先生著述的文章《赤亭,絲路古道上見證大唐興衰》,對史學家一直爭論不休的“恆羅斯之戰”,有了大致的了解。唐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唐朝出動三萬多人馬,在夏季翻越蔥嶺,在恆羅斯河畔,與黑衣大食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的結果出乎身在西域的岑參的意料,唐軍大敗而歸。主帥高仙芝副將李嗣業的奮勇掩護下,撤回都護府。詩人岑參作為一介文吏,是無緣參加這場戰爭的,但他的好友封常清卻參加了那場“恆羅斯之戰”。

  唐軍戰敗之後,詩人岑參敏感地發現了問題之所在,也看到了大唐盛極而衰的跡象,但他無力扭轉乾坤,只有繼續寫詩,有兩首詩記述了唐軍主帥高仙芝出征與兵敗時詩人岑參的心情。一首《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此詩寫於高仙芝大軍西征出發之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另一首為《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應為高仙芝率軍出征后。“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拿常理說,“恆羅斯之戰”的失敗,並沒有動搖唐朝的國家基礎,只是一個小小的傷害,可最高統治者唐玄宗卻沒有認真地分析失敗的原因,研究西域各部力量的變化,計算大唐國內矛盾的累積,依舊歌舞昇平,與楊貴妃演繹着他們的愛情故事,並且豢養了有西域背景的鬥士:安祿山、史思明。在大唐統治者依舊陶醉在開元盛世的輝煌中的時候,安祿山、史思明這兩個鬥士從“恆羅斯之戰”中看到了唐朝軍隊的疲軟和唐帝國對西域的失控,在陽奉陰違中開始了他們的作亂準備,於唐李隆基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動了史稱的“安史之亂”,歷時八年,於唐代宗李豫寶應二年才告結束。

  這場戰亂徹底動搖了大唐的根基,社會調弊,百廢待興。可惜再無英主橫空出世,振幫興業,一直頹廢到唐朝的結束,歷史學家把這段時間稱為後唐。

  無獨有偶的是:公元761年,王維因為“安史之亂”的不良記錄而被降職,不久死在尚書右丞任上,次年詩仙李白病死於安徽當塗。公元765年,和岑參齊名的邊塞詩人高適死在任上,贈禮部尚書。公元770年4月,詩聖杜甫凄涼地餓死在湖北昌江的一條小船上,而詩人岑參在同年從嘉州刺史任上罷官,在杜甫待過的成都一家旅舍中含恨告別人世,停止了他的吟唱,卻留下了一個他曾經數次停留過的赤亭古城,讓後人們憑弔唏噓。

  盛唐的衰落,卻伴隨着一個個文星的隕落;或者說,伴隨着一個個文星的隕落,盛唐開始衰落了。這兩者冥冥中似乎有着什麼關係,可誰也參不透是什麼?況岑參去世時只有56歲,應是英年早逝。

  歷史就是這麼讓人着迷,但謎一樣的歷史中有着沉重、有着惋惜、有着悲涼,更有着無窮無盡的思考。

  (2012年8月7日寫於新疆鄯善)

您正在瀏覽: 上觀盛唐話岑參
網友評論
上觀盛唐話岑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