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湯圓、板凳龍以及煙花爆竹

湯圓、板凳龍以及煙花爆竹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一、

  ??時光流逝,這個春節眨眼間就過去了。人們還未來得及從沉浸在新春的喜悅里溜開,元宵節已接踵而至,到處都顯熱鬧的景象。

  ??站在陽台上,抬眼去看那一線藍過天空的流雲。目光所及處,依然是那一排鋼筋水泥構築的層層高樓,依然是忙碌的車流在街路晃動,依然是山城一片廣闊的田園風光和濃度漸漸加大了地摻雜着汽油味的空氣。

  ??“錦粉糊……八寶粥……綠豆湯……賣!”樓下傳來小商販抑揚頓挫的吆喝聲。起勁吆喝的是一位中年婦女,騎着一輛三輪車,車上順序放着四、五個斗大的容器,揭開那蓋子,熱氣騰騰冒出。這時,女兒就要嚷着吃綠豆湯了——即使不餓。女兒對於這整日吆喝的聲音耳熟能詳,並在她幼小的心中留有深刻記憶,於是我想到了湯圓。

  ??關於湯圓,有兩個節日是一定要吃的。一是冬至。冬至來臨,闔家要吃湯圓,以象徵家庭和諧與團圓。湯圓用糯米粉製成,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湯圓又有咸、甜、葷、素之分;二是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湯圓古稱元宵圓,亦稱“浮元子”,“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涌膩偏宜蟹眼湯”。湯圓除了雅俗共嘗,甜而不膩外,還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平安吉祥。難怪此物歷經千年,仍風行不衰。

  ??儘管如此,我對於湯圓仍是不敢“恭維”,也不甚喜歡。在那個歲月,從小隻有親戚結婚時才能吃到湯圓。因此,對這小丸子不太感興趣,加上胃疾,糯米食難以消化,吃了湯圓返酸。我始終沒能愛上湯圓,或者是因為黏黏呼呼、混身滾圓的湯圓終究不適合我吧。

  ??湯圓在寂寞的節日中守着那份寧靜,清醒與獨立地保持着曾經的富貴。大部分人都願意從城裡的喧嚷出來,端起那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的“浮元子”,在這個追求物質與虛榮的年代里。

  ??二、

  ??在年節前後烘托熱鬧氣氛的另兩個項目便是懸燈賞燈、舞板凳龍了。昔日元宵佳節,家家戶戶懸燈賞燈,城區大街小巷,一片通紅。燈的形狀,種類繁多,親朋聚會,觀賞花燈,喜氣洋洋。不過,現在除了單位在各自門口掛的彩燈外,現在卻倒又是另一番景象,看不到那熱烈的玩燈場面了。

  ??板凳龍是一種舞龍運動。相傳源於漢代,由“舞龍求雨”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相傳,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東海的一條水龍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下了一場大雨,但水龍由於違反了天條,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間。人們把龍體放在板凳上,並把它連接起來(稱之為“板凳龍”),人們不分晝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來,舞“板凳龍”的習俗也由此產生。水龍與人方便的一毫之善,能激起如此民心並沿續至今,想必是那水龍所始料不及的。

  ??板凳龍製作精細,氣勢雄偉,別具一格。它由龍頭、龍中段(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龍身則是幾十檔形似板凳的木板連接而成,板與板之間用一木棍相連,每一個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條板凳上都扎着花燈,花燈與花燈之間立着花草樹木、花鳥走獸、神仙佛爺等圖案。

  ??每年元宵節前後,溫州的許多地方都會舉行舞板凳龍活動,三四天內游遍全鄉各村。舞龍隊敲鑼打鼓,穿村繞庄地遊行,給傳統節日增添了熱鬧的氣氛。舞龍手們都是當地百里挑一的壯漢,個個打綁腿,扎腰帶,生龍活虎般勇猛。舞龍時,前有大紅燈籠開道,後有五彩旗幡擁隨,鼓樂喧天,長號動地,流光溢彩的巨龍,時而似游龍嬉水,排成一字長蛇陣;時而似蛟龍出海,山呼海嘯般飛旋於村頭街巷。

  ??可別看這板凳龍舞起來好看,但要真正做到節節相隨,穿來擺去是需要那麼點功夫的。它需要眾人協調行動,時起時落;它要求前後一致行動,步調統一;它還需要講究技巧,處置果斷。它體現的不僅僅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更是多年來親身實踐的結果。各行其是,自由散漫,沒有集體榮譽感,要舞起這板凳龍行進難度是相當大的。

您正在瀏覽: 湯圓、板凳龍以及煙花爆竹
網友評論
湯圓、板凳龍以及煙花爆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