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pp958
老 屋
文/仙島石
破舊的木板門,被蟲子蛀了無數的小洞,也許松木的,松木香能引來蟲子們的噬咬。有一扇還破了一個角,兩扇門關起來便總是不嚴實。那門板早已沒有了松木的紅白相間的顏色,乾枯甚至於霉爛了,我相信只要有人儘力踢一腳它就會五馬分屍破成碎塊,所以我們姐弟幾個再調皮也從來不敢使勁地去對付這兩扇門。門檻倒是塊好青石,與門一側的一塊青石板一樣,早已沒有了打鑿的痕迹,被磨得很光滑。夏天時,姐弟幾個總是搶着坐這個地方,光背貼着大石板,冰涼冰涼的,門前以前是一個大空場的,後來被別人家做了房子,就形成了一條陰暗的巷道,風兒涼絲絲的,帶來舒適和愜意,把暑氣從我的身上帶走。而牆角曾經碼起一米多高的樹樁與片柴,因為我的調皮翻越摔斷了手之後,再也不見蹤影了,父親把它們都搬到了一個隱秘的地方。這老屋隨便一個地方都能隱藏住許多秘密。
這就是我有過17年親密接觸的老屋。
我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裡,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是父母現在居住的那個叫做水碓壠的地方。那是一個移民居住地,是一個小小的山窩,加上一個小小的山包,山腳下就是1970年代修建起來的水庫。我們家在移民時搬了出去,直到1990年代才搬回來。那水庫碧波蕩漾,清澈見底,但卻讓鄉親們嘗盡了生活的苦頭。
我們家一開始住在外公家裡,老屋實際上是外公家的老屋,老屋不大,只有一間大點的房間,可能是父母當年的新房,即便如此,裡面也是沒有粉刷的,地是土地,牆上的磚塊塊可數,一人多高的上面就是土磚,上面糊的是泥,早已干透了,土塊一碰就嘩啦嘩啦地往下掉。另一個房間早些年應該是外公的,幾乎是木板隔成的,木板上雕了一些花,已經成了古老的棕褐色,而且被蟲子蛀了許多的小洞,用手指一捅就能捅個大窟窿。房子裡面像個黑洞,要不是一個亮瓦從樓梯口投點光亮進來,在大白天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那時,村裡已經用上了電,但卻是全村統一的,誰家也不許用大功率的燈泡,別的電器更不用說了。晚上的一盞低瓦數的燈昏暗地照着,比煤油燈好不到哪裡去。我就在這樣的一片陰暗昏暗黑暗之中度過了難忘的幼年生活,直到後來搬到父母的房間里去,那張小床成了我新的起點。不知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上課外書了,從演義小說、民間故事、連環畫,到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我都來者不拒。但是,看這些書都是躲着家長們的,有時是在廁所里,一蹲就是十幾分鐘,最長的都有將近一小時左右,甚至雙腿發麻幾乎站不起來,有時是在睡覺后躲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照着看。這樣看書導致了我的視力急劇下降,小學還沒有畢業,坐在第二排我就看不清黑板了但我一直都不敢聲張。那時全大隊(如今叫做村)都沒有一個戴眼鏡的,也沒有聽說過誰有近視眼,只有在別的村的大表哥戴着眼鏡,可他那時候已經是大學生了——那時候的大學生不戴眼鏡還說不過去呢。廁所里只有一個兩米多高的小方孔當做窗戶,被窩裡只有一束光,在那麼暗的環境下看書,而且一看就是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現在想起來,不近視才是最怪的。姐姐是因為近視小學沒讀完就不肯繼續上學的,我不敢說,更不敢要求父母給我買眼鏡。知道初中三年級,我才去找在縣城師範教書的表哥帶我去配了眼鏡。而那時候,我們一家就開始與老屋有了距離了。
外公去世得很早,我記事起,他就已經不在了。外婆則更早,聽說媽媽才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外公沒有兒子,他就帶着姨媽和母親,姨媽大媽媽好幾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定程度上說,母親是姨媽幫着外公拉扯大的。老屋也多年沒有整修過,堂屋的中間有一根木柱子,被蟲子蛀得很厲害,上上下下都是洞洞,但一直都沒有倒下來。隨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家裡明顯顯得很擁擠,而且就一個堂屋,比兩個房間都要大,父親便用木板在木柱和外牆之間搭了一面木板牆,堂屋小了,卻多了一間房子。那些年家裡時不時發生一些事情,家運不好,養豬養牛都不順,信迷信的人說伙房的門開得不好,而且一戶對我們家有宿怨的人家在門前一米左右建了一棟房子,堵住了大門和伙房門。那棟房子把我們家門口的一個小院子都給佔去了,小院子邊上的兩棵楊皮樹——後來才知道學名是楓楊,一排木槿樹,還有一條小水溝,就都沒有了,只剩了一條窄窄的巷道,通向外面的一個不算大但一年四季都很忙碌熱鬧的禾場。伙房的門便也開向了那個禾場,這樣一來,伙房裡就沒有角落放置火塘了,火塘便被撤到了堂屋那個剛隔起來的房間里。那時候,我已經讀到小學三四年級了。
在我更小的時候,家裡的生活比較安定,家人也都健健康康。沒病沒痛的,過得還算安穩。每到冬天的晚上,一家人都圍在火塘旁,大人們總是輪流講着故事,或是讓我們姐弟幾個猜謎語,教我們背童謠。如“太月亮光光,細月亮光光,高公(外公)起來做木匠,高婆(外婆)起來打鞋底,媳婦起來燜糯米……”方言唱起來挺好聽的,朗朗上口,鄉味濃濃。我和姐姐每次唱到這裡時都會問母親:“外公呢?婆是外婆嗎?為什麼我們沒有舅舅?”等許許多多的問題母親總是被我們問得不知所措。我從那時起,就開始聽故事了,其中最多的就是鬼怪故事,聽的時候津津有味,不停地追問結果,當夜深了,大人們都催着去睡覺時,我才感覺到了害怕,特別是害怕那黑暗的堂屋。堂屋裡邊放了一副新棺材,雖然沒有上漆,但卻給了我無限的恐懼,尤其是聽完故事後,要一個人穿過黑黑的堂屋,去奶奶的那個比黑夜更黑的房間里睡覺,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有時候即使亮着燈,我也不敢一個人過堂屋。在那些夜晚里,我常常做噩夢,常常做一個同樣的夢,夢見堂屋棺材的前方,有一個棒槌高的小人模樣的怪物舉着一根棒槌追着要打我,而我卻是喊不出跑不動,拼了命似的掙扎,然後就大汗淋漓地醒來了。這個夢困擾了我很多年,它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對堂屋,甚至是老屋都產生了莫名的恐懼,至今也沒有釋懷。
1990年代中期,我的少年時代即將結束時,我家搬回了老家,老屋也讓給了一個過繼過來的表哥。沒過兩年,表哥就把老屋拆了,建起了一幢樓房起來,裡面的格局全都變了,只是還留着那個大門。那個大門以前也讓我產生多許多恐懼。搬家的前幾年,我已經讀到了小學高年級, 並且開始準備升初中了,村裡早已實行了田地承包責任制,我們家已經有7口人,因分田地的事情引起了許多村裡人的排擠,也因為是異姓,母親又沒有親兄弟,有些人就總是與我們家過不去,父親他們在無可奈可之下退了田地,戶口全都遷到庫區的老家了。從那時起,老實巴交、沒有任何手藝的父母開始去別的地方掙糊口的錢糧了,奶奶帶着我們姐弟三個住在老屋,我和妹妹在上學,弟弟跟着父母,姐姐閑的時候在家,忙的時候就去父母租田的地方幫忙。我那是已經讀過不少的書了,也聽過很多很多故事,村裡的人情世故也都知道了不少,知道村裡人對我們家有意見,就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出去亂跑亂瘋了,放假在家基本上也不離開家,躲在家裡找些書看。但更多的卻是無所事事,就胡思亂想,總覺得有人要害我們一家一樣,村裡平日曆陽光燦爛都像是被蒙上了一層霧一般,多年後我讀巴金的《家》時就是這樣的感覺,翻開書,心就像進入了黑暗之中,後來在黃梅戲電視劇《家》里看到那些明亮的場景時,我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夜裡睡覺前,我總要去用槍擔(有的地方叫沖擔,兩頭安裝了尖尖鐵尖頭的扁擔,挑柴火和稻草專用的)去頂着那扇大門,有時還到外面去試試能不能推開。每個夜晚睡覺都不踏實,內心充滿着害怕,常做噩夢,但只是我一個人的秘密,一直不曾告訴家裡的任何一個人。那些最怨恨我們家的人恨不得把我家從他們的村子里趕出去,平時,我們因為一點小事就會遭到他們的謾罵,甚至是毆打,卻從來沒有還嘴,更談不上還手。有一次放學的時候,一個以前玩得很好的同村小夥伴因為幾句話把我按在馬上上打,剛剛修起來的柏油馬路上到處都是沙子,我的頭被他按在地上,硌得很疼,他的拳頭落在我身上,更是疼,他打完了我後站起來就跑,我爬起來后撿了一顆石子扔過去,打中了他的額頭,他的額頭上起了一個大包。他哭着回去了,我膽戰心驚的,嚇得不敢回家,回去后裝出很乖的樣子。可是沒一會,他的母親就拉着他趕到我家來了,當我父母的面打了我一巴掌,半邊臉都腫了,然後就是罵,什麼樣的髒話都罵出來了。母親哭了,一邊哭一邊打我,父親鐵青着臉,什麼話都沒說,奶奶一邊替我擋着母親的竹枝,一邊不時地跑出去跟那個人的母親說好話。我站在那裡,任由母親打着。多少年過去了,我從來沒有恨過母親,我心裡只有對那個村子的恨,搬回家后的十多年間,我都沒有踏進那個村子半步。多年之後,母親有一次去表哥家,在路上,那個小夥伴的父親辱罵了母親好一陣子,還打了母親一巴掌。母親一直都沒跟我說過,是姐姐偷偷告訴我的,我聽了,淚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淌。
如今,又是許多年過去了,老屋的印象卻總是沒有淡去。那扇門,那門檻,以及那門上被我們的背脊磨得光滑的大石板仍然存在着,但我又是許多年沒有見到它們了,更是沒有光着背去貼緊它,享受它那來自吸收天地之精華的清涼了。
有人說,記憶能夠死灰復燃。也許是對的,老屋帶給我的無論是快樂,還是傷心,我都在心底銘記着,不是為了懷恨,而是為了紀念。
老屋已經不在了,曾經的快樂,曾經的痛苦,更多是恐懼都隨着歲月的風遠去了,那些恐懼與痛苦,還有憤怒,都在我的心底悄悄地消融了,化作了堅強與平淡。這兩種很不和諧的力量交織在了一起,讓我經受住了這之後的人生中更多的更大的風雨。
曾經為我遮風擋雨的老屋不在了,但心中已築起了一座更堅固的房屋,它能為我阻擋住了人生途中所有的風霜雨雪,讓我堅強地堅持到了現在,還會到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