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年輕的堪培拉

年輕的堪培拉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4月8日,我們乘巴士去堪培拉。堪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現在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十九世紀以前,這裡還是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直到1820年以後,才有移民來此建牧場。此後逐步有所發展,到1840年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小鎮。堪培拉在澳大利亞地位的提高和真正發展那是二十世紀的事。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然而在定都問題上,卻出現了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爭執不下的局面。這種局面一直存在了十年,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終於通過決議,在悉尼和墨爾本這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有山有水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建立新首都。後來終於選擇了這塊距悉尼238公里,距墨爾本507公里的地方。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後,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美國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芝加哥人沃爾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城市設計方案選定之後,實施這個方案的建設工程也就展開了。在建設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人類的不幸事件,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工程不得不停頓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工程繼續展開,終於在1927年建成,並遷都於此,從方案選定到建成遷都共用了14年。後來,經過多方的協商討論確定新首都的名字叫“堪培拉”,這是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其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

  我們的巴士駛進堪培拉市區就好像駛進了森林那樣。道路上靜悄悄的,道路兩旁全是不很高的大樹,整條道路都在樹蔭之下。道路兩邊有草坪,草坪那邊有房子。其實這兩邊的房子之間就是街道,由於太寬闊了,而且又有草坪,所以就沒有街面的感覺。巴士轉了個彎,由北向南駛上了一條平直的大道,大道的右邊(西邊)有一座公園,它叫黑格公園。這條大道叫北伯恩大街。大道的前頭有一座小山包,這座小山包叫城市山(chity hill)。我們繞過小山包繼續直走,右邊豎著一座高塔,它叫首都塔。過了小山包的這條大道已經改了一個名字,它叫聯邦大街。這條聯邦大街把我們引帶到了一座湖邊,這湖叫伯利格里芬湖(Lake Burley Griffirl)。我們在湖邊停下來,觀賞湖景。這湖有許多湖灣,比如大街的西邊有叫西湖的湖灣和叫西灣的湖灣。在大街東邊的湖裡有一口噴得很高的噴泉,這就是庫克船長噴泉。東邊的湖裡有一個叫東灣的湖灣。這湖的形狀很有特色,湖岸多變化而不單調。看上去,這湖好像是天然形成的,其實這11公里長的湖是人工湖,其35公里長的湖岸更是人工刻意打造的。伯利格里芬湖湖水來自摩羅河,1964年引水注滿后,即以設計師格里芬的名字為湖命名。伯利格里芬湖把堪培拉一分為二,在春、夏、秋三季的多個月里,許多活動在湖邊舉行。

  聯邦大街從湖上架橋而過,把湖劈成兩半,我們穿過這湖就來到了一座小山腳下。這座小山叫首都山。這裡有國家圖書館,有不少政府機關的大樓。我們從左邊沿着繞行的大道向山上駛去,很快就到了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與美國一樣,議會大廈居於最高處,似乎象徵著議會權力的至高無上。

  山頂上的議會大廈是新的,舊的議會大廈在山下。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只能在1927年匆匆建成了一個臨時議會大廈作急用,這就是舊的議會大廈。新的議

  會大廈建成於1988年,在澳大利亞建國200周年時正式啟用。新的議會大廈佔地面積32公頃,它隨首都山的起伏,雄踞于山中。山頂便是大廈的屋頂,屋頂上聳立着一個巨大的旗杆塔,這座旗杆塔由四根不鏽鋼支架構成,旗杆塔上矗立着高81米、重220噸的不鏽鋼旗杆,旗杆上飄揚着一面長12.8米、寬6.4米的澳大利亞國旗,這就成了首都堪培拉的標誌性建築。

  議會大廈為正方形建築,每邊長300米,地上建築有六層,底層為停車場,建築面積達25萬多平方米,有4500多間房間,停車場可容納2000多輛汽車。據說,為了建築大廈,挖掘的土方達100萬立方米以上。其中的80%又被回填以修建草坡,這是全部景觀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使大廈與首都堪培拉所具有的既有城市特色又有鄉村自然風光的幽美環境融為一體,非常協調。議會大廈既是實用建築,又是美學建築。大廈周圍綠樹成蔭,花團錦簇,處處是花壇、高樹、灌木和草地。大廈兩翼有多姿多彩的庭院和噴泉。這就構成了建築與環境、人與自然、政治與社會的美妙結合。

  在議會大廈正門前院里,有一幅用10萬塊花崗岩片鑲嵌的花紋圖案,這圖案所描繪的內容是人們聚集在一個開會的地方,其象徵意義是在歐洲人定居之前,土著人就已經聚集在澳洲大陸生存了幾千年,同時也象徵了作為首都的堪培拉及議會大廈的使命。

  議會大廈的東西兩側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以一條長廊相聯。為了充分體現澳大利亞自身的特色,大廈內的參議院不再用英國議會的傳統紅色而用了澳大利亞北部和中部地區的赭紅色,眾議院也不再用英國議會傳統的綠色而用澳大利亞盛產的桉樹葉的綠色。

  在這座大廈里,陳列着許多藝術精品,其中約有70多件是專門製作的,3000多件是收購的名畫、雕塑、裝飾精品和照片。大廈里有一個畫廊,裡面有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以來歷屆總理的畫像。

  國會大廈可以免費參觀,除聖誕節全年有350多天開放。平時導遊會向參觀者講解會議的運作程序。遊客可以坐在議員甚至總理的座位上,聽講解員解說,有身臨其境之感。如果巧遇參眾兩院開會,參觀者還可以坐在旁聽席上聽總理、部長們和反對黨的辯論,但沒有發言權,只能發出贊同的喝彩聲或反對的斥責聲。

  看了議會大廈,我們還去政府大樓看看,政府大樓分東樓和西樓,但是我們無法進去。據導遊說,有時候會在這裡碰上總理。要是碰上總理,你可以與他隨便交談,但是我們沒有碰到澳大利亞總理。導遊還說,這裡的總理有時候會自己到菜場去買菜。可見他們的總理是生活在民眾之中的。事實上,也只能是這樣,因為他們是老百姓投票選上去的,一任期滿要是不連任就回去做老百姓了,他們不是職業官員。

  然後,我們到中國大使館門前看看。中國大使館在政府大廈西樓的西北面不遠處。白牆黃瓦,翹角飛檐,房子的風格保留着中國特色。我們去的時候,大門緊閉,門前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態。看看門內,也一樣寧靜。我們也就只能在大門外面攝影留念並默默地致敬一番就走了。

  堪培拉是一座年輕的花園城市,雖然歷史的文化積澱不很厚重,但是堪培拉擁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堪培拉大學這樣的知名學府,這兩所大學的學術知名度還是相當高的,每年吸引大量海外留學生前來學習。

  堪培拉的一天之旅很快就過去了,已經到了應該返回悉尼的時間了,我們就啟程返回悉尼。夕照下的大道兩旁的草地現出了金黃色。草地上有成群的牛在吃草、在閑步、在嬉鬧,當然也有伏在草地上的看着的。這些憨厚的朋友引起了我們大家的興趣,於是我們就停下車來,到草地邊上去看看。當我們走向草地時,牛群很整齊地把眼光投向了我們。不一會,小牛開始走動了,大牛還在認真地看着,然後有一頭大牛向我們走來,但是當它走近我們時又停了下來,不再前進,很友善地看着,好像在問我們:來自何地?來此地有何貴幹?又好像在歡迎我們的來臨。面對如此友善的朋友,大家紛紛攝影留念。草地的那一邊是樹叢,遠遠看去黝黑黝黑的。路旁的樹木在斜陽下頻頻點頭又招手,它們在向我們致意,它們在說:祝遠方的客人一路平安!

您正在瀏覽: 年輕的堪培拉
網友評論
年輕的堪培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