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陽山問碑

陽山問碑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今天,我再次來到南京,閑着無事,想出去溜達。市區的景點似乎看得差不多了,於是,我翻開南京地圖,想尋一個可玩的去處。最後目光鎖定東郊湯山鎮的陽山碑材風景區。

  湯山是因溫泉而稱名的,但我並不是衝著溫泉而來的,因為,巢湖地熱資源豐富,有名的溫泉比比皆是,廬江的湯池,巢城的半湯,和縣的香泉早已名垂青史,據說含山的昭關也探出了溫泉,這並不奇怪,它們與南京的湯山處在一條地質活動帶上。

  上午十時許,我獨自駕車沿寧杭公路東行二十公里,來到陽山碑材景區,中秋剛過,景點遊客稀疏,但這裡山明水秀,金秋的紅葉把這座胖墩墩的小山點綴得五彩繽紛,遠遠地望去,陽山卻像一位成熟的女性。旅遊是能增長知識的,在這裡,我第一次見到了木瓜樹,樹榦像棠棣,樹葉像彌猴桃,果實像長長的鴨梨。木瓜人們並不陌生,但木瓜樹見到的並不多。收穫的季節,一個個略顯臃腫的木瓜,就像青銅鐘吊在樹上。

  走進大門,右側立着一塊高達八米的石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到陽山就是要追尋前代石場開採,石碑雕刻的歷史;追問這項巨大的工程為什麼半途而廢;從中探索明代的建築,雕刻藝術和運輸能力;揭示明朝的科技文化水平;考問當時統治者的道德良心。

  再向前走,有一方石壁,正面寫着“天下第一碑”幾個大字。其實陽山石碑只是毛坯,如果真能把它立起來,天下第一非它莫屬。

  陽山一帶,古代曾是一個採石場,好比屯溪的花山迷窟,南京城大多數石基、石柱都取材陽山。而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巨型石碑的三個部分:碑基、碑身、碑額。這塊石碑總高度75米,重達2.6萬噸,立起來有26層樓高。從遺迹來看,工匠已把它們從山體切開,並初具模型。據說是明成祖朱棣為了給父皇朱元章歌功頌德特意定做的,他調動了數萬工匠,開鑿了13個月,後來突然停工了。其原因有人說碑材過重,無法運輸。有人說朱棣北方政權已經鞏固,不再需要借用父皇的餘威來彈壓南方地主。至於真正的動機,恐怕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但是,不論出於什麼因素,總不是皇帝善心大發——怕役使勞苦民眾。為了一塊石碑,皇帝卻興師動眾,役民數萬,封建帝王的無道可略見一斑。難怪張養浩說封建王朝“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天命難違,皇帝也有辦不成的事,空留石碑深山中,著名文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給予了莫大的諷刺。六百年來,石碑默默地躺在山中向人們訴說著迷離的過去。真是“石上有痕已為前朝記功過,碑中無字留與後人論是非”。

您正在瀏覽: 陽山問碑
網友評論
陽山問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