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僧同塌而眠
手機:M版 分類:精彩小小說 編輯:小景
話說清康熙年間,在山東的萊州府有兩位秀才,一位姓張叫張文明,一位姓李叫李儒風。倆家是多年的世交,經常往來走得十分近乎。兩家各有一位公子,年紀也不差上下。張家這位公子不僅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聰明過人知書達理,對文章更是過目不忘,十分討人喜歡。而李家那位公子哥就差遠了,從小就非常頑劣,那是上房掏家雀、下河滾泥巴,打架罵人好手,說個屁嗑罵句葷話,不用老師教張嘴就來。可是讓他上私塾上學那就一蹦三個高,一百個不願意,長到十一、二歲,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
這一天,李儒風有事情要找張文明商量。他來在了張家門外,輕輕一拍大門,就聽見裡面一位少年應聲道“誰敲我的柳木門啊?”李秀才一想,總聽人家誇張家的小子有出息,今天我到要考考他,看看他究竟如何?此時吱呀一聲院門開了,只見一眉清目秀的少年從院里走了出來。他一看見李秀才忙一揖到地說“不知伯父到此,小侄有失遠迎”!把個李秀才喜得,不由在心裡讚歎“好一個美少年啊!果然如大家誇讚的一般知書達理”。
及至進得院內,見一老嫗在樹蔭下用紡車紡線,李秀才隨口說道“老人家真是身體壯實、紅光滿面啊!”那孩子說“這是好飯好菜供養的結果”。又往裡走,見樹上栓着頭驢,他又問“這驢子膘很肥啊”!少年答“全靠精草細料餵養的好”。李秀才更加讚歎,他又問“你爹爹呢”少年恭恭敬敬地回答“家父去寺廟與老僧長談”。再問何時歸來,少年說“早則歸來,晚則與老僧同塌而眠”。
回家后,李秀才越想越生氣。想一想人家的公子小小年紀知書達理,與客人對答如流,再看看自己的兒子不學無術,就知道遭災惹禍,這氣就不打一處來。他把兒子叫來好一頓教訓,並且把今日之事一一道來,說“你個敗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能趕上人家一半兒,你老子也就臉上增光了。”那小子卻心裡不服,把小脖子一梗,心想不就那麼幾句話嗎?誰還不會說啊?還把他捧得像個天上的月亮似的,哼……
事也湊巧,過了不長時間,張秀才的夫人要繡花兒,找遍家裡沒有可心兒的花樣,於是她決定去找李家妹妹討要一張。來在李家門外輕輕一敲大門,碰巧是李家少爺在家,他張嘴就問“誰敲我的柳木門啊?”張秀才的夫人想“都說李家的孩子不長進,成天惹禍遭災兒得,這不說話也很文明嗎?一定是大家訛傳把人家孩子名聲給糟蹋壞了”。
進得門來,見李秀才的老娘正在那做飯,張秀才夫人隨口贊道“大娘好身板啊!”還沒等老人家開言,那孩子在一旁就接上了“好飯好菜供養的唄”!再往裡走見一匹馬拴在馬廄里,張秀才夫人說“呦!好壯實的馬啊!”李家少爺也不含糊,順口答道“都是精草細料餵養的呢!”張秀才夫人摸着那孩子的頭連聲誇讚“你真是個聰明伶俐的好孩子”!那小子得意的連蹦帶跳差點兒走了人型。再往後,張夫人問“你母親在哪裡?”,李家公子也不用腦子想想開口就說“我母親去寺廟與老僧長談,早則歸來,晚則與老僧同塌而眠……”,把個張夫人驚得嘴巴白天都沒有合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