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巴金《家》讀後感

巴金《家》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巴金《家》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高覺新的悲劇

  ——巴金《家》讀後感

  (1416000450 范翔)

  巴金先生在《家》的緒論中寫道年輕的他曾認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然而,巴金先生在經歷了封建社會的腐敗,革命時代的激情,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四人幫"的迫害之後,又推翻了他自己年輕時的想法"生活並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鬥,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征服生活。"所以,《家》中的二弟高覺民,通過對頑固腐朽的大家長祖父的"搏鬥",贏得了自己的愛情,避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悲劇。《家》中的三弟高覺慧,通過對封建禮教的不屈不撓的"搏鬥",從那個已經腐化的家中逃出來,避免了與封建禮教同流合污的悲劇。

  而《家》中的大哥高覺民呢?他奉行他的"作揖主義",從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從不起來"搏鬥",只是一味地敷衍別人,敷衍自己。任憑父親用抓鬮的辦法決定了你的妻子,放棄了你鍾情的少女;因為別人的鬼話把你的愛妻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去,使妻子難產而死。生活本不該是一個悲劇,而高覺新只是含着淚默默忍受了一切不義的行為,不去"搏鬥",使自己的生活變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其實在《家》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悲劇,鳴鳳被高家作為討好馮家的禮物,要嫁給脾氣古怪年逾古稀的馮老太爺做小,無路可走的花季少女,最後投湖自盡;梅表姐成為寡婦之後,屈從於禮法,默默在家中忍受寂寞,再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最後遺恨而死……可是,這本書中許許多多的悲劇,都沒有高覺新的悲劇更讓我感到痛心。

  高覺新曾經也是一個懷揣着夢想的少年呀,他是如此聰慧,學習成績總是第一;他是如此多情,痴痴地愛戀着梅表妹;他是如此進步,深深地為新文化運動所感染。某種意義上,他應該算是一個新式的青年了。可是他又是一個封建主義的代表,他是鄉紳大族的長房長孫,他的命運,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他得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有一份體面又安穩的挂名工作,他得繼承家業,並竭盡所能地維護家業安穩。這種新文化與舊文化的衝突淋漓盡致地在他身上展現,讓他每時每刻都在受着良心的譴責,讓他痛苦不堪。

  若他像周姨太一樣只接受過封建文化就好了,就不會因為相信封建迷信導致妻子難產去世而日日自責。若他像高覺慧一樣沒有封建大家族長房長孫的壓力就好了,就不會因為協助覺慧逃離這個壓抑的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而感到鄉紳顏面受損,覺得對不起父親臨終的囑託。

  說到高覺慧,他雖然是書中最激進,最革命的人,他拒絕任何的封建思想,他有着改變社會風氣的宏偉理想。但我卻並不喜歡他,甚至厭惡他。就是他絕不向封建思想低頭的進步思想。總是像一把利劍,毫不留情地划傷他身邊愛他的人,其中被他的利劍傷得最深的人就是高覺民。

  高覺慧時常諷刺高覺慧的作揖主義,拿父親的遺言脅迫他,譴責他辜負了梅表姐。高覺慧是自私的,他的眼裡永遠只有他的革命進步思想,卻從不關心別人的苦衷。他從不知道因為他的進步舉動,高覺新的為他承擔全封建社會的責難;為了幫助他實現理想抱負,高覺新最終將自己推入了封建社會的深淵。這一切的一切,高覺慧都不曾知道,他的幸福都是建立在高覺新的悲劇之上的。

  高覺新可憐的,雖然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沒有去反抗,但他之所以沒有去反抗這加諸於他身上的不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犧牲精神。他犧牲自己,換取這個大家族的平穩,他犧牲自己,為兩個弟弟實現了他們的夢想。

  噫嘻悲哉,覺新之不幸,實非自願也!

您正在瀏覽: 巴金《家》讀後感
網友評論
巴金《家》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