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標籤:798藝術區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沃爾夫林是瑞士美學家和藝術史家,是形式主義美術史研究方法的奠基人。《藝術風格學》這部作品是沃爾夫林研究藝術風格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他考察了15至17世紀的藝術史,並對藝術家作品的風格進行分類,通過比較分析各個時期多種藝術形式的區別,提出了五對概念,分別是:線描與圖繪,平面和縱深,封閉的形式和開放的形式,多樣性的統一和同一性的統一,清晰性和模糊性。

  五對觀念各有側重,在線描與圖繪方面,沃爾夫林認為16世紀的古典藝術傾向於線描,而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藝術側重於圖繪。這對概念反映出兩種不同造型的基本要素和觀察方式,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在平面和縱深方面,則是與作品的空間視錯覺有關,探討的是如何構建,突出三維空間感。沃爾夫林認為,在古典藝術中,繪畫作品經常把空間處理為平面,互相平行並且與作品表面平行。而在巴洛克風格的作品中,對角線的延伸所產生出的縱深感,會給藝術作品帶來一種不斷延伸的深度。在封閉的形式和開放的形式方面,這對概念體現了構圖與圖外環境,個別形體與相鄰形體的關係差異。封閉的形式習慣從整體看問題,諸多要素都呈現出一種完美的平衡關係。而開放的形式則習慣與外界產生關聯,形成一種無限擴張的延伸感,這一點在巴洛克風格藝術家魯本斯的畫作中體現得很明顯。多樣性和統一性這對概念,則反映的是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差異。古典藝術習慣於使各個部分成為獨立自由的組成部分來達到統一,而巴洛克風格的作品則取消了各部分的獨立性以便更好的同一整個主題。從文藝復興的作品到巴洛克風格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畫面由絕對的清晰轉變為相對的清晰。以丟勒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藝術家的作品所呈現出的清晰的風格,與倫勃朗這種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晦暗朦朧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沃爾夫林對這五對概念的鮮明對比與清晰解釋,讓人們清楚認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與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之間的巨大差異。總而言之,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是用線條塑造的、平面的、穩定的、清晰明確的、封閉輪廓的;而巴洛克風格的作品是圖繪的、塊面的、動蕩的、模糊的、無限開放的。

  至於哪種藝術風格更好,孰優孰劣,作者並沒有明確的看法,而對於我而言,也不能妄自評價。有的人可能認為這些藝術形式有些過時,但是我覺得藝術是一個時代的體現,我們需要將藝術作品放到特定的歷史時期去欣賞。因為藝術家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創造,它只能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來利用某些視覺的可能,來表達一種時代精神。從沃爾夫林的這本書里我們學到了一些比較分析的方法來鑒賞分析作品,而至於如何去領會作品背後作者的思想、主題、內涵、乃至整個時代的精神,都需要我們繼續學習、提高才領會得到。

您正在瀏覽: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網友評論
讀沃爾夫林《藝術風格學》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