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民國大學》有感

讀《民國大學》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民國大學》有感 標籤:大學生入黨 大學四年

  懷念民國教育

  ——讀《民國大學》有感

  曾秀琴

  民國,是一段不長的歷史,卻對現代中國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從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短短的三十八年時間,史稱"民國".

  這是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歲月。軍閥混亂、日軍侵略、國共戰爭,戰爭的陰雲一直籠罩着神州大地,人民生靈塗炭,國家四分五裂,經濟一蹶不振。就是在這麼悲涼的環境中,民國培養了無數的大師,為新中國貢獻了一大批經天緯地的棟樑之材。

  近段時間在讀《民國大學》一書,書中的文章都是民國的教育大家、文學大家、經略大家、各行業的翹楚寫的,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民國風味。這些大師們講述的都是親身經歷,他們有的以校長身份寫辦學思想、寫學術自由、教授治校;有的以教師身份寫校長辦學、教師治學、學生追求學問;有的以學生身份回憶當年校長、教授風範,回憶校園生活,還原民國開放、自由、勇於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的大學風氣。用書中的觀點概括,即,"校長是可以作主的","教授是可以治校的","學生是可以不聽話的";校長像校長——有自主辦學權,有思想,有公心","老師像老師——有學術自由、治學自由,有本領,有骨氣";"學生像學生——以追求學問為天職";"學校像學校——鼓勵師生學術自由,勇於追求真理,也歡迎旁聽生來聽課學習,真正是沒有圍牆的開放的大學","圖書館像圖書館——藏書全體開放,歡迎所有人都來讀書".

  這樣的民國教育之風範,才是教育應該追尋的前途。

  我們今天的校長,也應該像蔡元培一樣,用智慧、用公心、用思想、用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去辦學,敢於"舉賢不避親,舉賢亦不避仇",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能真正做個好老師,就敢聘用你。

  我們今天的老師,也應該像李大釗一樣,用骨氣、用良知、用人格、用本領去治學,去教學,追求學術自由,並且教會學生勇於追求真理。

  我們今天的學生,也應該像當年北大學子一樣,以追求學問為天職,並敢於承擔社會責任,繼承"五四運動"之愛國精神。

  我們今天的學校,也應該像民國的北大一樣,打開門辦學,只要你想聽課,都無任歡迎你進入課堂聽講;不管你是北大的"正取生"還是"偷聽生",只要你肯交作業,教授一定會認真批改並輔導。

  ……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曾經深深地刺痛了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也刺痛了社會發展的敏感神經。

  是啊,我們今天的教育,國家已經投入了夠多的錢,設施設備現代化了,嶄新的教學大樓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拔地而起,教授老師們的學歷也一年比一年高,義務教育早已實現了免費,再加上整個國家是國泰民安,經濟騰飛,這麼好的環境,為什麼教育質量竟然還比不上戰火紛飛的民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嗎?

  難道僅僅是教育的責任?

  社會有沒有責任?

  家長有沒有責任?

  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有沒有責任?

  教育是個系統的專業工程,同時亦是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和千家萬戶幸福的大事,教育出了問題,不僅教育自己要反思,全社會都應該反思。我們每個人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到底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或者是做了哪些損害的事情?比如說,社會是否真正做到了尊師重教?教育的價值是否真正被體現?

  我想,關於教育,想說的話還有很多。

  但我今天,只想遙想民國當年,懷念民國教育;也好好想想,今後,我們應該怎麼做老師、做家長、做公民。

您正在瀏覽: 讀《民國大學》有感
網友評論
讀《民國大學》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