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前心理學》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學前心理學》有感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裡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着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相關範文
- ·讀《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有感
- ·讀《生活中的心理學》有感
- ·讀《拖延心理學》有感
- ·考前心理輔導講話稿
- ·《管理心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每天懂一點好玩心理學》讀
-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 ·《校長最需要的心理學》讀後感
- ·《學前兒童遊戲》讀後感
- ·讀《學會感動》有感
- ·讀《學生第一》有感
- ·讀《學會尊重每一個人》有感
- ·讀《學校責任的邊界》有感
- ·讀《學習之道》有感
- ·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有感
- ·讀《學會感恩,擔當責任》有感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學習課程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 ·《學哲學用哲學》一書心得體會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知見心理學培訓有感
- ·讀拖延心理學有感
-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 ·讀《零售的哲學》有感
- ·重讀《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有感
- ·讀《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有感
- ·讀《大學》有感1500字
- ·讀《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感
- ·讀《我教小學數學》有感
- ·讀《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有感
- ·讀《活命哲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