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教育哲學》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教師教育哲學》有感 標籤: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 語文教師
讀《教師教育哲學》有感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放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着有光亮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了出路,而那5隻蜜蜂則全都撞死了。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通過觀察發現,蜜蜂依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都用盡了力量撞向光源,而同樣的犧牲也不能喚醒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不會互相幫助。
以上一段話是摘自《教師教育哲學》第六章教師的教育功能中的一段話。作為一名教育學的學生,在閱讀教育着作時,我會更加關注怎麼做好一個教師這個點。“回歸本真的教師”是這本書第二部分的大標題,可是我在想教師的本真狀態是什麼樣子,而現在大多數的教師是什麼樣的狀態。在第二部分中提到教師的教育功能、教育的文化使命、教師的教育使命、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的本真就體現。在四個方面。回到蜜蜂蒼蠅的問題上,蜜蜂死在瓶中,不是因為蜜蜂不知道只有找到出口才能存活的道理(知識)。其實,要存活,就要走出瓶子,這只是一個知識點。“蜜蜂”懂得這個“知識點”,因為他循着光源尋找出口。問題是。如何在最現實的環境條件下運用“這個知識點”,蜜蜂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蜜蜂處在材料所描述的環境時,就需要把“知識”轉化成“能力”。聯繫到到實際教育活動,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似乎只是強調“找到瓶口”這樣一個概念,是在從事這樣的“科學”知識教育。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盲目灌輸,從有沒有問問學生在實際生活有沒有成功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只學到知識的表面,卻不知道怎麼正確運用知識,等於白學。回到教師本真這個問題上,教師的本真就是教授學生從各個方面正確運用所學知識,不要像“蜜蜂”一樣,雖知道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出口,卻不知道外部環境是變得,要懂得把“能力”轉換成“能力”,找到“出口”。
事實上,人生活於世界之中,掌握與了解類似於“找到瓶口才能存活”的知識,這是人的認知活動。除了認知活動,尚有道德、審美的需要。而道德、審美的需要與認知活動存在差異。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概念解釋的方式“認識事物”,揭示事物“是什麼”,而滿足后兩者的需要,可以看做受教育者意義的成長,意義成長涵蓋了受教育者認知的經驗,是受教育者超越認知發展的更高層次的人的發展目標。因此,這種需求未必與具體的一件事完全對應,可以透過事物本身揭示事物背後隱藏的更深一層的意義。所以,教師的教育活動中,事實性的認識、道德需求與審美判斷都應保持統一,不可分離。
相關範文
- ·教育哲學書籍讀後感
- ·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 ·讀《零售的哲學》有感
- ·讀《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有感
- ·讀《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有感
- ·讀《活命哲學》有感
- ·讀《京瓷哲學》有感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學哲學用哲學》一書心得體會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讀陳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學》有感
- ·讀《教師專業品性的幾點思考》有感
- ·讀《教師要學陶行知》有感
- ·讀書筆記範文:讀《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 ·讀《教師博覽》有感
- ·讀《教師的20項修鍊》有感
- ·讀《教出樂觀的孩子有感》有感
-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 ·讀《教育的力量》有感
-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有感
- ·讀《教育的情趣與藝術》有感800字
-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
- ·讀《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1000
- ·讀《教育智慧從哪裡來》有感
-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有感
- ·讀《教育小語》有感
- ·讀《教育的細節》有感
-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 ·《教育的智慧學》讀後感
-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