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金閣寺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金閣寺讀後感
夜裡因為一些事情,把本來安排睡眠的時間放到重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上了。故事情節其實蠻好理解的,作為足利義滿將軍的住所,金閣寺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足足600年之久,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會看到這座金碧輝煌的閣樓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過,這個美輪美奐的建築在上世界50年代被一個小和尚燒掉,和尚的理由是:我忌妒金閣寺的美。三島由紀夫便根據這個事件展開聯想,把自己的世界觀和美學觀融入到這個小和尚的一言一行之中,便完成了這本很具有代表性的小說——《金閣寺》。而如今的金閣寺只是一座後人仿古重建的古寺而已,早已失去600年的滄桑。
在書中,小和尚溝口反覆接觸着一個典故,就是《南泉斬貓》。而我理解來看, “南泉斬貓”到“三島式的火燒金閣寺”再到“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都是順理成章的。所謂“南泉斬貓”是佛家經典中的一個公案,講的是曾經有個南泉寺,裡面有一隻非常漂亮並且善於抓老鼠的貓,但是這隻貓是一隻流浪貓,一次貓在庭院正中休息,東西兩院的和尚抓住這隻貓,卻爭執了起來,都說這隻貓是自己的,後來爭吵打擾了寺院的住持,住持走出禪房,想了片刻,便抓起這隻貓把貓殺掉了。晚上,住持的好朋友趙州來到寺院,聽說了這件事,想了一會,便把自己的腳上沾了很多泥的草鞋脫了下來放在頭上,離開了寺院,住持說:如果趙州上午在的話,貓就不會死了……這個所謂公案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可以來說這個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金閣寺》一書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兩院搶貓,實為被俗世所亂,出家人不應有佔有慾,故住持揮刀斬貓,以斷私慾,趙州拖鞋戴之是想說明鞋這麼臟,尚且可以頂於頭上,還有什麼接受不了的呢?住持應該接受這樣看來很骯髒的現實。但是,從三島由紀夫的美學理念中,會和書中人物柏木的思想重合,或許把柏木的理解現實化就是三島由紀夫的本體,而火燒金閣寺也不過只是一種美的意識的體現,最後就會成為結束自己的生命以達自己認知下的終極狀態……
書中柏木把“南泉斬貓”案當成了世界觀的體現。貓是美麗的,可愛的,吸引人的,貓的存在就像是某種意識,某種非常純粹,非常美麗,非常吸引人的意識,這種意識是存在的,兩院僧侶所爭執的不過就是這個意識真正歸屬,但是這種意識是會由人們產生,會委身於人,但事實上並不屬於任何人,是凌駕於現實之上的存在,而主持恰恰發現了這點,於是便把貓殺死,把這意識的具體形態破除,留下的只有貓的記憶在僧侶心中。而後趙州知道此事,他的舉動實際上是想說明這件事是本末倒置了,因為貓的本質是捉老鼠而非美麗,意識的本質也是實體的存在而非虛幻的飄渺,任何“美”都必須有其“存在的實體”,否則斬實體而求意識永存是本末倒置的。簡而言之,趙州之意是,美必須存在於物體之內,不能離開物體;住持之意在於美可以超脫於物體之外,斬滅實體,美可永恆。這其實就是個一對哲學上的矛盾。由此,可看出小和尚燒毀金閣寺的思想變遷。
小和尚在日本的一個小山村長大,從來沒有見過美麗的金閣寺,他對金閣寺的認識完全來自於他父親的描述。而當小和尚終於有一天來到了金閣寺里學習,卻發現現實中的金閣寺與想象中的金閣寺存在天壤之別,事實上,這是現實之美與幻想之美的差異。但是小和尚天生的口吃,使得他從小就不善於表達自己,封閉了自己的內心,與外界脫鉤,逐漸地這現實與思想的差異越來越大,也造成了他對金閣寺理解的越來越不同於常人。最終小和尚糾結於到底讓意識之中美麗的金閣寺服從於現實的金閣寺,還是讓現實的金閣寺服從於他想象之中的金閣寺?最初小和尚就想趙州一樣,讓思想中的美遵從於現實,儘管現實不是那麼美,但他認為,其實金閣寺是隱藏着神秘力量的,並沒有向人們完全展示其全部,並且他也逐漸認識到了這現實的力量與震撼。然而他也看到了人類之偽善,壞的意念主宰着肉身並讓壞事合理化,壞的身軀壞的意識也和好的身軀好的意識共同存在於世上,壞的思想並不會因為附在好的身軀上就會變成好的思想。最終他還是屈服於心的意志,像南泉寺住持那樣除掉了現實的具象,燒掉了歷經滄桑的金閣寺,將金閣寺之美永遠刻在人們腦海中。
金閣寺,就這樣小和尚燒掉了。在三島由紀夫的理解下,小和尚對美的忌妒,升華為一種物與神之美的鬥爭。誰主宰誰是一個哲學永遠的命題。
書的內容到此為止。但是翻來覆去的發現,其實小和尚為何燒掉金閣寺,真的只是人們的猜測,而三島由紀夫也只是把自己的世界觀嫁接到小和尚的行為上了。所以小和尚就是三島自己。換句話說,三島自己以前也信奉者精神應該服從於物質,現實的存在應該是可以主宰精神的,但是某次事件之後,他變了,他認為精神應該高於現實的存在,只有讓現實的存在於服從精神世界。這就有三點需要想清楚:三島認為的現實是什麼?他的精神又是什麼?什麼事件讓他有了如此之大的轉變。想搞清楚這點,便翻看了三島由紀夫本人的個人履歷。
三島由紀夫是出生於1925年的日本。那個時代的日本是剛剛經歷了日俄戰爭的勝利並大肆開展殖民擴張侵略的時代,是軍國主義思想盛行的年代,他便是生長在這個環境之下。然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二戰無條件投降,曾經日本帝國的輝煌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和平憲法”下的憲政和“美國託管”下的傀儡政府。這部作品完成於1956年,也就是日本戰敗11年後,日本經歷着經濟的蕭條,社會的動蕩,更重要的是傳統思想“武士道精神”的喪失。從小受到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影響的三島很難接受這個時期的變遷,因此他的世界觀也因此產生了變化。
所以從他的個人情況中就能想清楚之前的三個問題的答案。三島思想轉變的開始是日本的戰敗,而轉變的根源是在於日本社會的動蕩以及思想的缺如。他的精神主張,是日本社會傳統的武士道思想,而三島認為的現實便是現實社會的政治體制。曾經的他認為,就算是戰敗了,社會的傳統思想也要服從於政治體制,因為政治體制是可以反映傳統思想之美的,就想趙州一樣的認為,意識是必須依附於現實的,思想也要依附於社會形態和政治;然而三島發現他錯了,新建立的政治體制是沒有反映日本本身的特質,相反日本的很多美的東西卻被同時抹殺掉了,變得破敗不堪。於是後半生的三島主張廢除現有的政治體制,斬掉現有的社會的血肉,以傳統日本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和政治體制。所以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日本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分子,而當他發現他的政變失敗之後,便繼續隨着南泉主持的思想將自己的肉身斬滅,使自己的思想永恆凌駕於現實之上……
三島的死是悲劇的,是當時日本社會的一種極大的悲劇,而這扭曲的變動也對川端康成產生了巨大的心靈顫動,似乎川端康成的死也受到三島由紀夫的影響。
現在想想,如今的社會是什麼樣子?恐怕不宜多言,畢竟不再是這本書能體現的了。
金閣寺讀後感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四年級寒假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小學生寒假讀後感作文:《綠山牆的安妮
- ·童話讀後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讀後
- ·教育專著讀後感:《我的教育理想》讀後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好教師就是好教
- ·秋天的懷念讀後感|秋天的懷念讀後感6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教育需要擁抱的
- ·兩學一做讀後感:《把信送給加西亞》讀
- ·2013年暑假讀後感:可怕的巧合讀後
- ·寒假讀後感作文|《蘋果樹上的外婆》讀
-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讀後感600字
- ·500字讀後感:《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 ·《解讀後現代主義》讀後感
-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 ·小學生《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
-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 ·《六項精進》讀後感
- ·《狗牙雨》讀後感
-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750字
- ·《漢書·藝文志》讀後感
- ·《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 ·狼王夢讀後感1000字
- ·《城南舊事》讀後感500字
-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後感
- ·只有一個地球讀後感400字
-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 ·《堂吉訶德》讀後感
-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4篇
- ·《傾聽生命》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