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活着電影讀後感

活着電影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活着電影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活着

  活着電影讀後感

  篇一:活着電影讀後感

  昨天一氣就把余華的《活着》讀完了。因為先前在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過電影,覺得還不錯,所以就準備讀一下原著。可見,電影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比較多的改編。這樣看來,本人主要有以下幾個見解:

  第一,覺得電影的改編比原著更加戲劇化,更加扣人心弦。劇情發展一波三折,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下來。好在最後沒有講到苦根的死,給人了以活着的希望,也讓觀眾心裡有些欣慰。而原著則太悲慘,最後苦根也沒有能逃過。更加讓人不能接受的是,三代人都死在同一家醫院。

  第二,原著末尾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那就是福貴最後說的"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那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第三,在看了一些作品后,我深深的感覺到中國作家的"慢半拍".作家應該是在第一時間揭露社會黑暗現實的。但是中國的作家在第一時間卻是一片歌功頌德,等到人們都受傷得差不多了或是結束一段黑暗的時候,才慢慢講述那個時期的故事。不禁讓我心一陣涼,看看現在的書,不都是讚美之詞,看來真正的作家還沒有誕生在中國。

  篇二:活着電影讀後感

  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富貴本是富家之弟,因為賭博,把家產輸得精光,之後不得不靠唱皮影戲謀生。就在其生活逐漸走上正軌時,卻被國民黨的 軍隊拉去當了壯丁。在一個老兵的照顧下,僥倖活了下來。終於回到家裡時,老娘已經過逝,女兒鳳霞則成了啞巴。但他的苦難遠遠沒有結束。幾年後,聰明懂事的 兒子有慶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中年喪子,這樣的不幸不論發生在誰身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從這次打擊中挺過來之後,夫妻倆含辛茹苦地把啞巴女兒拉扯大,並給 她找了個了個老實本分的丈夫。就在以為這一家子終於能夠過上好日子了,命運卻把他們拋向了更深的深淵。那時,中國正經歷文化大革命,醫生們都被當作反動權 威,關進了牛棚。女兒臨產時,發生大出血,夫妻倆只好眼睜睜地看着她死去……在影片的最後,導演還是給了觀眾一絲期望: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 好。

  顯然,整部影片不乏黑色幽默。印象最深的是這麼幾段:1、富貴遊手好閒,因賭博輸光房產,解放后被定為城市貧民。龍二贏了富貴的房產,解放后卻被定為地 主。后又因放火燒自家房子,被當作反革命給斃了。2、區長要來學校檢查鍊鋼,富貴不得不把還在睡覺的兒子送到學校,結果兒子在學校死於車禍。而肇事者卻是 曾經與富貴一塊唱皮影戲的春生。"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牛,牛養大了我們就進入共產主義。"聽來更是莫大的諷刺。3、醫生們被革命小 將當作反動權威關進了牛棚。可鳳霞生孩子后大出血時,革命小將們又馬上想到了醫生,轉而向他們求助。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確實值得一看。 當然,與小說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篇三:活着電影讀後感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着》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娘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說了,縣長拿着剛煉成的鐵,說: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床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裡,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說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說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說:"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么?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篇四:活着電影讀後感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和春生及其家人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時期起,兩代人的艱難生活狀況。

  "活着"一詞出現在不同年代主人公不同處境的口中,這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展現了人物形象,還從側面表現小說的主題。"活着"如前4次出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福貴和春生被抓去當兵,當國民黨軍潰敗時,他們看到戰場上躺滿了國民黨人的屍體,他們渴望活着回家,見到自己的親人。這是他們面對死亡時對生的渴望。他們這種求生的慾望也反映了主人公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表達了人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苦難的主題。"不想活也得活"則表現了人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春生和福貴本是戰場上患難生死的朋友,然而生活陰差陽錯,因春生開車不慎撞死了福貴唯一的兒子,春生也由此成了福貴一家的仇人。然而在文革中,春生被定為走資派,因此受到迫害春生的妻子因不能忍受打擊而自殺,此時的春生不僅失去了親人,而且備受迫害,這些困難和痛苦幾乎把他推到了人生的谷底。此時的春生已對生活不再抱有希望。他在臨走之前,表達了自己對福貴一家的歉意和愧疚。當福貴和其妻家珍得知春生的處境時,他們為春生擔心難過。昔日把春生視為仇人的家珍放下了過去的恩怨,鼓勵春生好好活着。家珍的話像春日和煦的陽光溫暖了春生。這也是家珍對"活着"的理解。這也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和美麗。

  主人公在不同年代,不同處境下,說到"活着"一詞,這表現了人們生活的艱苦,也從側面表現出人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無法掌控自己生死的主題。"活着"一詞也鼓勵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苦難和不幸,鼓勵人們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篇五:活着電影讀後感

  活着是一部電影,它訴說了一個人的一生。

  從前,有一個少爺(葛優)叫徐福貴,他家很有錢。不這怎麼回事,他爸爸愛上了賭博。他也隨着愛上了賭博,他們徐家的三家院子被他爸爸賭的只剩下一家了,獨為剩下了一家,也被這位少爺賭沒了。

  這位少爺曾經向他的夫人家珍許諾過,如果他夫人又懷了一個孩子,他就戒掉賭癮。現在,他的夫人又真的懷了一個孩子,可是他還沒有戒掉賭癮。而且當著他的夫人面前賭了一場,當他夫人看着他的時候,他還讓他的夫人馬上滾蛋。

  他夫人馬上回家,帶上她的孩子鳳霞,打了一個包袱。在福貴的面前說了幾句話,拍拍屁股就走了。

  家珍在外面流浪了很久,當找到安頓的地方時,她肚子里的兒子已經出生了。

  家珍一直沒有工作,多虧鎮長好心,給她了一個送水的活干。可送水的活可不是好乾的,因為早上要水的人多,鳳霞也幫着媽媽送水。終於,福貴在外面流浪找回了家,他們才團聚。我想,儘管現在的福貴不富,但他們家人團聚了是最富有的。

  福貴因為沒活干,整天在家裡悶得慌。最後,龍二便給了他唱皮影戲的東西,讓他去唱皮影戲。天大的禍說來就來了,那天福貴和春生再唱皮影戲時,國民黨的軍隊突然來了,把福貴從老家帶走了。我想,福貴現在沒了老婆沒了孩子的,肯定不想再活了。但是,他活下去了。

  當福貴再次回到家的時候,他遇見了鳳霞。風霞光衝著他笑,不說話。最後福貴一問家珍才知道 ,一場延續了七天的高燒奪去了鳳霞的聲音。看到這裡,我心裡暗暗的流眼淚,這麼痛苦地事情,誰受得了啊!可是福貴堅持着。

  接着,福貴的小兒子死了。鳳霞嫁出去後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現在,福貴只有妻子女婿和孫子,但他很快樂。

  看完活着這篇電影后,我突然感覺到,世界上有很多比我們生活更悲慘的人,我們能到現在,應該感謝生活。不管怎麼樣,你經受了今晚的風雨,明天的太陽也會一定升起。在這部電影裡面,福貴給他的兒子和孫子講過同樣的一句話:"雞長大了是鵝,鵝長大了是羊,羊長大了就會是牛。"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篇六:活着電影讀後感

  曾高寒

  《活着》是我唯一一本看過,好看,卻沒有收藏的小說。不是不想,不是沒錢,而是買不到。足見其暢銷程度。

  看這部小說時,帶着一種探求的態度,原因是想要從中找到一種活法來填補自己生命中的空乏,結果帶給我的卻是不可名狀的觸動和撕心裂肺的震撼!

  《活着》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葛優、鞏利主演,張藝謀導演。葛優憑《活着》一片獲得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他就是藉此片和《頑主》從一個不名一文的小嘍羅搖身一變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電影《活着》我有幸看過,之所以說有幸是因為此片在大陸被列為禁片,原因是片中有諷刺大躍進、文革傾向。十分好笑,此舉豈不是有欲蓋彌彰之嫌,倒使得共產黨統治下的糟粕洞若觀火,昭然若揭!

  不愉快的我就不想多提了,還是來看故事吧!

  小說以第一人稱聆聽一個古稀老人講述自己凄慘一生的手法將故事娓娓道來。老人叫徐富貴,原本是家財萬貫、身嬌肉貴,卻因好賭再加上受騙,一夜之間變為窮光蛋。老爹氣死,老娘病死,自己也曾被國民黨抓為俘虜,被共產黨解救回家,之後是妻子患得軟骨病,兒子夭亡,女兒出嫁難產猝死,妻子撒手人間,女婿意外而亡,最後外孫也未能倖免。總之,天災人禍紛然踏至,主人公的命運由紙迷金醉到一蹶不振,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

  小說終篇保持沉痛的格調,也有幾筆幽默點綴其中,使得故事有跌有盪,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富貴命如螻蟻,結尾卻是堅定的活了下來,給讀者一絲欣慰,讓人產生枉自興嘆的生命之痛的同時,又使人不免對生活油然生出一種希冀!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讀罷,儘管我沒能達到初衷,但卻是重又樹立了積極的生命價值觀,雖算不得箴言,卻總可稱為一種信念,歸究如下:

  死了,萬念俱灰,一了百了。

  活着,希望還在!

  篇七:活着電影讀後感

  蔡志軍

  電影里呈現的是一個家庭在一個時代里的生活,它闡述的是在解放時期,大躍進,最後到文化大革命。側面的體現出當時的社會經過這三個階段時的一面,而電影中主要就是講富貴一家在這4個階段中的艱苦歷程,始終就是為了"活着".

  電影中的富貴是一個嗜好賭博的人,不顧自己家庭,而他的妻子家珍也多次以離家出走來威脅富貴,希望能夠令他痛改前非,但是卻未得成效,富貴日復一日的賭博令得他負債纍纍,最後導致把自己的家產都輸了進去,父親因纔此氣死。有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富貴是個不肖,而且沒有責任心的人。後來他拾起留下來的皮影,想到靠皮影戲謀生,便邀請了一些人開始了他謀生的路途,但是,恰巧一次的演出,國民黨的軍隊過來了,把富貴拉走,在軍隊裡面幹事,而他也遇上了一個人,他們成了共患難的好友——春生。他們在軍隊中談各自的思念,各自的前生,而在對話中也可以感覺的到富貴是有懺悔的心了,而這個時候的富貴可以說是在向著成熟前進,正在進行着蛻變,在這是他不在是麻木的活着。

  有一次,中國共產黨軍隊出現了,國名黨的軍隊潰敗,富貴以及春生舉起雙手示意着頭像,到了解放軍的車上,他講述着自己為何在國名黨的軍隊中,最後,共產黨讓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從此,他與春生就分離了。他回到了家中,家裡的變化很大,然而,家庭不容許他的退縮,他成為了家庭的支柱。到了大躍進的時期,村長讓每家每戶把鋼鐵等都獻出來,而每家每戶都把自家的鍋,鏟都拿了出來,以捐多為榮。然而,家珍問了一句"鍋沒了,那我們吃什麼?"而村長說的是有大鍋飯,全村人都一起吃,最初的時候可以說場面是宏大的,每家每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到了後面,卻是一番悲傷的氣息,許多人都因此餓死。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的悲慘,雖然說出發點是好的,因為這是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都提倡共有,想要人人都得到滿足的東西。但是,當時的人卻忽略了:如果人人都是那麼想,人人都坐着等就可以吃飯的話,那麼誰去勞動,誰提供糧食呢?就是因此導致了這場悲劇。

  電影中還提到富貴在大鍊鋼鐵的地方演皮影戲,而在那個時候,一輛解放車撞倒了他的孩子有慶,而駕駛員是春生,從此後,春生一直都是念念不忘此事。富貴也是盡量的忍住自己的悲傷情感,在這是我感覺到的是一個人活着,卻是要經受那麼多的痛苦。還有一個場景是,一個孕婦到了醫院中就要生孩子了,但是,當時是沒有醫生的,富貴不容易的請了一個老醫生來,但是他卻是餓了幾天,最後他沒有幫到忙,反而是顧着吃饅頭。可見當時的社會,連醫生都沒有,這樣的社會不是在前進而是在倒退。

  電影的結尾,可以看到的是富貴一家就是這麼悲痛的活着,就猶如當時的社會這樣悲痛的活着……

您正在瀏覽: 活着電影讀後感
網友評論
活着電影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