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特收集兩篇《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長征街小學六(3)班 張靜怡
指導老師:秦漢莉
看完《離開雷鋒的日子》后,我的心裡有很多感觸。這部電影是以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雷鋒犧牲之後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和所經歷的事情來體現雷鋒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喬安山救了一個被車撞倒在地的老爺爺。並拿出自己的錢給老爺爺墊上手術費。等老爺爺的家人來了以後,非但不去找肇事者,而且把事情賴到喬安山身上,誣陷他是肇事者,還讓他出全部的醫療費。為了澄清實事,只好讓老爺爺作證,沒想到老爺爺竟點了點頭。他無言了,只是感嘆世間的醜惡人們都向錢看,世上已經沒有多少人做好人了,連他的兒子也勸他不要學雷鋒了。最後,老爺爺實在經受不住良心的譴責,把實事說了出來,還了喬安山一個清白。
在現在的21世紀中,這樣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到了看到地上躺着一個受了傷的人都不敢去救,怕人家賴上你,如果實在看不下去的話,也得讓旁人幫你證實一下,才敢救。
雖然喬安山經歷了這件事,受到人們的誤解、陷害,但他仍然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在影片的結尾處就證明了這一點。喬安山和他兒子的車陷在了泥里,他們向路過的車求救,卻一次次地遭到了拒絕。正當他們絕望的時候,忽見草坪那邊有一群戴着小紅帽的青年志願者,騎着車子往這邊趕來,齊心協力幫他們把車推了出來。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雷鋒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助人為樂的精神永遠駐在我們心中。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雷鋒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連四班戰士喬安山在倒車時撞到路邊晾衣桿,不巧砸中在旁指揮的四班長、瀋陽軍區模範標兵雷鋒,後者搶救后無效死亡。
喬安山在以後的歲月里把學雷鋒當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開車路上送一位難產孕婦去醫院,替她輸血,救得母子兩命,但他抵制站長搞特權化,丟掉了開客車的工作。1988年,改開貨車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邊的老人,後來反被訛上,幸得目擊者作證,老人懺悔,免於災禍。
從1962到1995,喬安山經歷了中國劇烈震蕩的33年,經歷了從社會主義建設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一段非能用言語表達的重量。在這部影片,或者說在中國這三十三年的歷程中,
除了政治挂帥的鬥爭,矛盾的焦點集中在於,是以雷鋒精神為代表的一類精神道德重要,還是錢、物質利益重要?
相關的討論非常多,定論也已具雛形,我就不獻醜再在這篇觀后感中發起討論。客車上的老奶奶說:“可惜啊,雷鋒那小夥子多仁義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個假設,如果雷鋒沒死,會怎麼樣?
他即將迎來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無恙的活過那段荒謬的歲月,革命小將們畢竟不能拿一個全民偶像怎麼樣。
真正的挑戰是之後的改革開放。
雷鋒還是那個雷鋒,他還是會做好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他在車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漢,他會去給他們送去吃的,甚至送錢。但是他會發現,這些可憐人面對他的溫暖關心,卻顯然顯得有些不自然。偶爾他會發現沒有人像他一樣關心這些人,他會感慨世風日下;有的時候,他就會發現他幫助的這些人,是騙子。
他也會去救路邊的老人,正如喬安山掛在嘴邊的:“班長如果遇到也會這樣做的。”他全心全意地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當然,因為他是雷鋒,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喬安山那樣被訛上。但是他不會聽不到那個南京小伙的經歷,也不會聽不到在鄭州、揚州等不少地方發生的同樣事件。他會不會心生畏懼?會不會做好事的時候有所顧忌?
他會去幫助帶孩子的婦女,但是小悅悅的不幸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一定會很痛心,中國人怎麼變成了這樣?也許他會在做報告的時候把那十八個人狠狠地批評一頓,就像他在日記里寫那些還有迷信觀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還是想用自己的努力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得以改變。
他老了,出門的時候也會遇到困難,他想找別人求得幫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臉,就是“先拿錢來”。
他有的時候會看着“向雷鋒同志學習”幾個大字發獃,腦海里卻回蕩着幾句雷響般的話:
“現在都講怎麼賺錢,誰還學雷鋒啊!”
“學雷鋒的都是傻子。”
“別談雷鋒,先談錢!雷鋒解決不了咱們的帳。”
“時代變了,現在可是市場經濟了!”
他會聽到這樣的笑話:某女去書店買書,猛然聽到一個小朋友開口道:“雷鋒爺爺很高尚……”於是她感慨,雷鋒叔叔都變成雷鋒爺爺了……我也老了……
雷鋒就只能被某些人用來抒發自己馬齒徒增的小情緒了。
這不是他的時代了。
但是,不能這樣!
這個時代不能沒有雷鋒。作為一個道德模範,他無疑是中國當下道德困境的一劑良藥。
但是雷鋒的確是死了,我們該怎麼辦?
在電影里,喬安山被困於大漠中,想找人幫助而不得,最後,一批小紅帽志願者騎車來幫他解了圍。這無疑是導演為了使電影有一個光明而設置的情節。曾經受過雷鋒校外輔導的女校長說:“雷鋒沒有死!”的確,那一張張充滿熱情的年輕的臉給人以希望。
雷鋒精神沒有死,我們也絕不能讓它死。
再回顧近幾年爆出的折射當代中國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悅悅……我一直覺得,中國現在的道德發展有畸形化的趨勢。這類案件一出,總能引起大討論大關注,專家學者官方民間各執一詞,但是這類討論並未能引起正面的改變。相反的,政府的判決決策未能促進人們的道德進步,專家學者大放厥詞,如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們甚至也從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責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惡性循環。
雷鋒精神在夾縫中,愈縮愈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雷鋒,這並不是一句空話。
喬安山說:“別人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這就是雷鋒實實在在的精神”
這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啊,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兩天我聽了一個關於論語的講座,主講人錢遜先生。其中有些內容,也許可以拿來解答這個問題。
見義勇為,一個極富爭議的話題,然而在《論語》中,義的本意是應該做的事。見義勇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責任。可以講技巧,可以保護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絕不能應為怕惹禍上身而袖手旁觀。很多人批評別人冷漠,批評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並不見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話:“義以為上”。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講。三百年前的顧炎武,詳細的探討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易號改姓,謂之亡國;仁義充塞,人之相食,謂之亡天下。
當然,中國現在遠不至於亡天下這樣的局面,可是我們要警惕這樣的危機。那些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傳統道德,那些禮,隨着市場化大潮和二十世紀兩次精神革命而在現實社會中慢慢蒸發。其實雷鋒精神是這些傳統做人準則,傳統道德的體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秉承這樣的精神。
畢竟梁任公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事實是,現在的確有些給人以希望的事了,志願者的普及,公益事業的興起,無不表現着這個民族閃着光明的未來。
我一直很喜歡兩句話。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去奮鬥!——海明威《老人與海》
值得我們去為它奮鬥!
相關範文
-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500字
-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500字
-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400字
- ·觀《離開雷鋒的日子》有感
-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500字
- ·觀離開雷鋒的日子有感
- ·關於學雷鋒的演講稿:雷鋒見行動
- ·《離婚潛規則》觀后感
- ·雷鋒的故事觀后感
- ·雷鋒的微笑觀后感600字
- ·雷鋒的微笑觀后感
- ·電影雷鋒的微笑觀后感
- ·雷鋒的觀后感
- ·《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讀
- ·觀《點燃理想的日子》有感
- ·《沒你的日子》
- ·《懷念曾為“吃貨”的日子》
- ·2012年最後一首《平淡的日子》
- ·他山之石:讀梅子《時間煮雨(一)與雨
-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兩篇
-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兩篇
-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 ·離開軍營的日子
- ·離開母親的日子
- ·企業學習雷鋒材料文章:學習雷鋒不在於
- ·關於雷鋒的徵文
- ·關於雷鋒的句子
- ·學雷鋒的心得體會
- ·雷鋒的格言
- ·雷鋒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