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標籤: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今年暑假,縣教育局要求每個校長交一篇讀書心得,為了完成這次作業,我又一次閱讀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部小說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小說的主要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樣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在蘇聯文學正面人物的畫廊里,保爾·柯察金佔有特殊的位置,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特徵,體現了同時代人的完整的性格:純凈的靈魂,樸實的性格和英雄的情懷。

  再讀這本世界名著,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從"保爾·柯察金"看作者。

  保爾·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於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童年時代的他學習機會很少,11起開始工作。在國內戰爭時期,他就經常幫助革命者,1919年加入了共青團。後來他瞞着家人悄悄來到前線,參加了很多戰鬥。兩次身負重傷,致使右眼失明,16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只好退伍。退伍後主持一個共青團的工作。他後來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可沒過多久,疾病把他牢牢地困在了病床上。3年之後奧斯特洛夫斯基徹底失明了,於是一場爭奪生命權利的激烈戰鬥開始了。"我現在被困在了病床上,並不表示我是一個病人,這不對,這是胡說八道!我完全是個健康的小夥子。說我雙腿不能動彈,雙眼什麼也看不見——那完全是誤會,是愚蠢的玩笑。"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給朋友的信中這樣寫道。此時對他來講,一切手術,一切療養都於事無補了。即使沒有任何康復的希望,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沒有向命運投降,新的計劃在他腦海中產生了,那就是充實自己的生活,證明自己的生命價值。這個計劃就是寫一本書,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一本自白之書,於是有了這本舉世之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小說名字時說:"鍛鍊鋼鐵要經過高溫、然後急劇冷卻的過程,只有經過淬火它才會變得堅固、從而無所畏懼。我們這一輩人就是在鬥爭和可怕的考驗中得到鍛煉的,學會了在生活的考驗面前保持不倒。"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經歷也就是如此。他兩次身負重傷,飽受病痛的折磨,但他沒有絲毫的消沉,從未放棄對共產注意事業的追求,仍然在繼續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力量。他身上體現的堅毅頑強正是當下年青一代所缺乏的,對如今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沒有經歷過挫折,受不得半點委屈。可誰的成長曆程不會一帆風順呢?例如犯了錯會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一次考試沒有考好就接受不了或一蹶不振等等。倘若遇到這樣一些波折,他們就接受不了,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如自暴自棄,狂躁不安,離家出走,甚至自殘自殺。諸如此類,說明我們的孩子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磨練,經受不了挫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作為教育人,培養孩子堅毅剛強的品格比教育孩子考試得高分更重要。

  二。人有精神才活得更有意義,學校有精神才有發展。

  書中主人翁保爾·柯察金說: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吧!

  重讀這段話,我又一次思考:人應該怎樣活着才有意義?我認為,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除了有明確的目標,還得有點精神,要有為單位、為國家、為社會做點實實在在的工作的精神。 人有了精神,就有了追求,就有了動力。一個萎靡不振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追求的,生活工作也不可能有什麼動力。因此,擁有什麼都不如擁有精神。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領導班子如此,對整個教師隊伍也是如此。

  要想改變學校面貌,先要改變精神面貌。也正因為如此,缺什麼都不能缺精神。缺了精神,就缺了奮鬥目標和工作追求,就胸無大志,不負責任,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缺了精神,就意志消沉,渾渾噩噩,喪失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缺了精神,就失去了信心和信念,就喪失了意志和勇氣。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所學校,由於教師隊伍的精神面貌不一樣,學校的發展變化就不一樣。所以一所學校的發展,既需要物質,更需要精神。因此,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煥發熱情,激發智慧,鼓足幹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本文作者:金龜中心學校校長 江石標

您正在瀏覽: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網友評論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