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逆行的魚讀後感

逆行的魚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逆行的魚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逆行的魚讀後感

  7月16日星期三,我在風光書城,買了一本叫做:《逆行的魚》,由逆行的魚所想到的,水從高原由西向東流着,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此游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淺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穿過湖泊中的層層漁網,也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它逆行通過着名的壺口瀑布,堪稱奇迹;它穿過水流湍急的青銅峽谷,博得魚兒們的眾聲喝彩,它不斷地游,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石隙,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結成了冰。

  若干年後,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冰川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着游的姿勢,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一位年輕人感嘆道: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穿得遠,穿得長,穿得久。

  一位老者卻為之嘆息,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最後得到的只有死亡。

  我寧願做那條勇敢的魚。

  如果只是帶着試試看的心態,那麼最後只會以失敗而告終。嘗試純粹是一種借口,還沒有做就已經找好了退路。所以,面對理想,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而做,至少還有50%的可能性分給了成功。

  那魚是勇敢的,它做到了,成功了。雖然沒能為自己的成功歡呼雀躍,但它的軀體承載着他的信念留在了唐古拉山口,引人們讚歎,被人們景仰。也許,它可以在渤海灣活得更久,但它只能溶於大海,做無名的一尾,終老之後屍沉海底。

  如果渤海灣曾經真的有這樣一條魚,我寧願做那條勇敢的魚。

  可現實中真的會後那樣的一條魚嗎?

  我們乘坐進藏列車,大概需要50個小時就能從沿海地區到達唐古拉山口。列車以120km/h飛速奔馳,我們在車中以“坐地日行八萬里”之勢,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去到唐古拉山口。可是,忽略掉火車的存在,又有幾個人能夠徒步走完由渤海灣到唐古拉山的旅程?更何況一條逆流而行的魚:水的阻力遠大於空氣的阻力,巨大的體能消耗,不可能保證日夜兼程;它沒有麵包和罐頭,就必須停下來尋覓可食的魚蝦;然而它在水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何況一條小小的魚,豈不是退得更快?

  且不說自身帶來的困難,就當它是一條被信念和衝動蒙蔽了頭腦的魚,就當它已經在逆行中忘我,不知道疲憊和飢餓,一路上不停歇,全速前進,那它也要面對地理條件帶來的最大的難題: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它要到達唐古拉山,就必須登上階梯。有些地方的地勢逐漸下降,而大多數地方則是以瀑布的形勢下降。那條逆行的魚,就算它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飛魚,也最多只能飛起水面十幾米,而它怎樣才能“飛”上落差足有三十米之高的壺口瀑布呢?

  所以,我說並沒有一條逆流而行到唐古拉山口的魚,而一條魚在唐古拉山的存在,也許只是一次強烈地質變化的後果:數億年前,唐古拉山還在海平面之下,突如其來了的亞歐版塊碰撞擠壓,使原本在水中歡快游泳的魚脫離的水面,“游”到了山峰上,山上的低溫使它結成了冰塊,它的後代也隨着時間的推移,在現在的渤海灣定居。以至在數億年以後人們發現它時,誤以為是從渤海灣逆流游來的英雄。

  因此,我所要學的,不只是故事中逆行的魚的勇敢,更是對真理的探求。

您正在瀏覽: 逆行的魚讀後感
網友評論
逆行的魚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