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英語教師讀書筆記

英語教師讀書筆記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6)《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徐詩姍

  最近利用一些時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老師從教26年,為更加民主德中國培養現代公民,是他的理想;做一個有激情愛思考德教育者,是他的追求;走進學生的心靈,做他們真誠的朋友,是他的榮耀。所以他一邊思考一邊寫作,這本《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講演錄,書中李鎮西老師主要闡述了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生命與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等七個方面的觀點。這些觀點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給了我新的啟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就如何做一名更好的老師又多了一個指路燈。

  愛學生很多老師都能做到,他們的愛也都是真誠的愛。但李鎮西老師認為“愛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誠的愛心,也可能有兩個導向,或導向民主或導向專制。”只有民主的愛才是對學生有利的愛。因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當然與此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尊重他人,教會學生尊重他人特別重要,因為尊重是雙向的。”他認為民主教育有八個特徵。其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第三個特徵——追求自由。當然這兒的自由不是說一味的在實際教學中放縱學生的紀律。過去的一年和這個學期,我都有執教一年級的任務。眾所周知,一年級的孩子對紀律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的,上課隨意講話,坐姿懶散,有的甚至還會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開始我很頭痛,一方面想着不能讓他們因為老師的批評指責而減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考慮不能因為過分體現民主自由而導致他們無法在英語課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之後的工作中,就這個問題我請教了一些有經驗的教師,也得到了一些啟發。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給自己作出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應該放下架子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想一想如果我是這些孩子,我喜歡怎樣的課堂,老師用什麼樣的方式傳授知識我更能接受;如果我做了錯事,老師用什麼話語教導我,我會更受用。在進行了這樣的思考後,我會在上課一開始和孩子們說明,這節英語課我們會做怎樣的活動玩哪些遊戲,但這樣的前提是大家都要保持好的紀律性,並對上一節課表現好的孩子們做出表揚,也會對上課積極發言的孩子進行鼓勵。久而久之,我的課堂不再吵吵囔囔,孩子們在需要認真聽講的時候認真學習,在需要熱情參與積極發言的時候大膽作答,我覺得這樣的環境就是師生之間相互的尊重,也是老師給予學生的民主自由,這兒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種精神自由,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一個空間、環境、氛圍。因此,教育過程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或是一種強制的規則,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理解和尊重,都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

  在這本書的七個內容裡面,李鎮西老師也多次提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藝術和方法。這些內容總結起來離不開——情感思想和智慧。(讀後感 )當然,我想這幾個詞不僅是對於班主任,也是對於全體教師的法寶。情感是指教師對職業、對孩子的愛。思想是指一位老師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要站在人類精神的高度俯瞰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智慧,所謂的教育智慧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機智,一個是個性。李老師教育我們,教育的智慧要從科研當中來,要帶着一種研究的目光對待我們的教學工作。要多和有個性的同學談心,要從工作中積累教育智慧。

  李鎮西老師的這些觀點和做法對於我來說是新穎的、獨到的,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我會在工作中總結、反思、積累,爭取做一個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更好的老師。

  (7)《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肯聽》讀後感胡智慧

  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常有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到了高段,當我們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管我們怎麼說,怎麼問,他們就是在我們面前就是守口如瓶,一言不發。原因我想多是因為我們平時或當時處理問題時的不恰當得表達讓他們失去了信任和傾訴的興趣。

  閱讀這個章節后,我感到,其實大人小孩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會有情緒,有時生氣,有時憤怒,有時難過,有時失望… 試想一下,當我們自己處於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希望的難道是別人跟我們講大道理和建議嗎?… 當我難過或委屈的時候,我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別人跟我將道理,提建議。我希望的只是傾聽,理解。當我傾訴了一些糟糕的事情,並從別人那裡得到理解,我會感到很安慰,心情也就好多了,這時的我也許就已經可以客觀的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了。其實,孩子也是這樣的。所以,在我們面對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明白:

  1. 當孩子有情緒時,孩子需要的是我們可以跟他產生共情,而不是跟他講道理和建議。

  2. 不要擔心我們說出他們的感受會讓他們更難過,其實相反,這會讓他們感到很安慰。

  3. 暫時忽略他們在情緒激烈時的激烈措詞,也不要擔心這會影響他們的品德發展,想想我們自己,生氣的時候誰說話好聽?(但是,可以在事情過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

  4. 比語言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虛偽的,都是想對他們進行操控。只有我們真正和孩子有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和他們產生共情呢?

  1. 全神貫注的傾聽。

  2. 用“哦…”“嗯…”“這樣啊…” 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以關心的態度和這些簡單的語言回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理解,能幫助孩子在敘述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3. 說出他們的感受:“對你來說,你一定很失望。”“聽起來你有些討厭這些作業。”…

  4. 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我真希望能給你變出一盒巧克力。”“我真希望你的籃球能像姚明一樣厲害。”…

  我們難過的是,雖然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但是還是很難說能產生共情的語言。那時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經歷。所以,我們得先改變我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練習,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不在重蹈我們的覆轍。我們也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8)《班主任要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讀後感 包桃桃

  讀了陳錢林的班主任要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一書之後,我感受頗深。主要從下面幾點表達一下自己的感觸。

  陳老師從五點展開,教育班主任如何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其一,基於兒童的幸福感。班主任若多些童心,就特別容易受孩子歡迎。在玩耍中,孩子們可以品嘗到遊戲的幸福,也自然與班主任更親近。每隔一段時間,班級里總會出現一些新奇的遊戲,剛開始,我禁止孩子們玩,可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他們還是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我改變了策略,讓在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地點,而且必須是作業做完以後才能玩。通過協商,孩子們既可以玩的開心,也不會耽誤學習。

  其二,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

  就像陳老師說的,班主任首先要不斷提高課堂的感染力,一位課上得不好的老師,一般不太可能成為優秀班主任。要讓課堂有魅力,靠的是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文精神的積澱。

  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了解孩子們的特點,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關注學習的個性,也就是我們教學的契合點,抓住這一點,可以讓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樂趣,遠遠比我們壓迫着學習要有效果。

  其三,尊重與要求相結合

  尊重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可是又有幾個班主任做到了呢?我們在教學教育過程中,難免出現“霸道”,讓學生一定要聽我們的話,很多時候我我們也缺少聆聽,忘記了孩子們的聲音。班主任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凡事多與孩子們商量。在一個被班主任高度控制的班級中,看似紀律很好,但往往以形成孩子的奴性為代價。特別要尊重孩子的差異,關注孩子能力、氣質、家庭背景、學習方式的不同點,引導孩子形成不同的個性;在出台班規時,要充分考慮有誰會做不到,應該如何應對,避免傷害個性學生,又避免讓自己下不了台。

  如何對孩子提要求?關於這個問題,陳老師認為要在細節上引導,並持之以恆。我非常同意他的觀點。班主任要有核心價值觀,並一以貫之,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通過教育細節的引導達成教育目標。

  其四,多一點哲學思維。

  班主任常常要組織教育活動,就像陳錢林老師說的,如果我們在活動中加入“好與壞”、“得與失”、“強者與弱者”等的辯證思維,要思考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弊端?對哪些人有好處對哪些人有弊端?得到什麼又將失去什麼?特別要思考,誰會是弱者?要對哪些孩子表達特別的關愛?做到以上這些,相信孩子們會成長的更加優秀。

  其五,以人格魅力影響孩子。

您正在瀏覽: 英語教師讀書筆記
網友評論
英語教師讀書筆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