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夏山學校讀後感3篇

夏山學校讀後感3篇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夏山學校讀後感3篇 標籤:春晚觀后感

  夏山學校讀後感(一)

  夏山學校,創辦於1921年,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因材施教的典範”,充滿了無窮的活力。校長尼爾認為“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他用了60年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了這個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理想。《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巴學園”便是以夏山學校為原型創辦的。

  想起上大學時學習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內容之大,幾乎無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深深懾服。

  然而,當我讀完《夏山學校》之後,當教育再次以如此美麗生動的生命形式展現在我面前時,我被如此活潑的教學呈現形式所深深折服。如果說我之前理解的教育還是有形的、可演繹的,夏山學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經達到了“潤物無聲”的境界了。它讓我真正認識到:教育,可以無限大;教育,可以無限遠!

  在夏山學校,實現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關學校和集體的事情,由學校自治機構——學校大會全體學生投票決定,校長也只有一票之權。在夏山學校,是否上課,由學生自己決定。學校里有個叫默文的學生從7歲到17歲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課也沒有上過,出校后同樣成了社會上的有用之才,擁有幸福的生活和溫馨的家庭。

  來到夏山學校的孩子往往都是厭學、自卑、叛逆的,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之後,他們漸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自發自覺、獨立自主地學習,充滿自信,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他們多數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數學家……

  在夏山學校,要求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正如尼爾校長所說:“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為此,我們不得不放棄所有管訓、指導、約束,以及一切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尼爾用了60年的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自己的信念,夏山學校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

  我由衷地佩服尼爾的辦學思想與辦學理念,夏山學校驗證了“自由發展”的教育是行得通並且是值得去做的。它將學生看成是完全自由發展的,不受任何約束,真把學校變成了學生們的自由天地。尼爾真的是一個勇於實踐、膽識過人的人物,自由發展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享受教育的價值。在《夏山學校》里讀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我感覺到愛與自由的存在。“小孩對愛和讚許的需要遠超過對知識的需要。”尼爾的書中沒有過多提到“愛”這個詞,但我卻從每句話中到感受到他對於孩子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這種愛不簡單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愛撫、關愛,他的愛是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真理的渴望。這種愛更高尚,更真誠,更可貴。沒有這樣愛的驅動是不可能給孩子各種自由的。

  我在書中感受到的是校長、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成長的快樂。這種教育,已經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內容的層面,沒有固定模式與內容。它事實上已經超出了傳統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種哲學精神的境界。

  曾經有位哲人說過,比海洋還要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我把夏山學校的教育比之為心靈的教育,只有我們教師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才能達到這樣一種“潤物無聲”的境界。當傳統的教育還在為課堂組織教學、道德教育、傳授技能等爭論不休的時候,夏山學校已經穿過了傳統教育的時空,實現了教育心靈的交融和超越。《夏山學校》一書無限地拓展了我們教育想象的空間。

  尼爾的一句名言便是:“與其培育不快樂的學者,不如培育快樂的清道夫。”讓我們合上書,從心靈深處回憶下自己學生時代的夢想的顏色,也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助他們繪出五彩的明天。雖然夏山於我來說是一種理想,但是,這些並不能阻礙我追夢的腳步,我會為著“夏山之夢”努力前行。

  夏山學校讀後感(二)

  暑假裡聽了蘇周子老師的心理講座,蘇老師着力推薦了一本《夏山學校》,於是我買來準備好好讀一讀。但是一直是幾頁幾頁的看,一是因為忙,二是因為裡面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能認同。

  《夏山學校》講的是英國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學校,這本書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學校的創辦人“A.S.尼爾”,尼爾先生所創辦的這所學校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且也不能夠多,畢竟這種學校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在夏山,孩子們是被高度尊重的。創辦者尼爾和他的妻子共同的辦學理念是“創造一個不是讓孩子們來適應學校,而是去適應孩子的學校。”.

  到學期結束,終於把這本書草草讀完。掩卷思考,我始終認為夏山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可望而不可及,至少在當今的社會是很難實現的。在夏山學校,快樂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標準,在於工作愉快與生活積極。因此,學校的任何做法都是使兒童學習如何生活,而不是知識的傳授。孩子們可以憑自己的意願去上課,不論缺課多久也不會受到責罰,分班和選課依孩子的意願,學生在教室里可以隨處走動。這種教學模式的確充分發揚了孩子的個性,但是否真能讓孩子們“樹大自然直”呢?

  在夏山學校五至十五歲的孩子分三個班,總人數不超過50人,並來自世界各地。教學不限於室內,學習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學校之外。教師可以自行從事實驗工作,自行負責教學,並有權選擇課程和教材,無正式考試,只是以輕鬆談話的方式測試學生,這種無壓力的學習在當今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的情況下,太過於理想。尼爾校長和夏山學校的老師們如果在中國這樣辦學,早就會被家長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領導“封殺”了。並且尼爾在書中一次又一次地滿腔憤怒地寫:那些不自由的孩子……那些受到壓抑的孩子……難道我們的學生真的那麼痛苦嗎?中國從古至今,流傳着一句古話:“不打不成才”.很多名人都是受着傳統教育長大的,不也在快樂地生活,同樣在推動着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對夏山學校中很多教學方式的可借鑒性是持懷疑態度的。

  所以我想,在中國,這種教育模式至少在短期內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在整本書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尼爾對孩子們的愛。

  尼爾在書中沒有過多提到“愛”這個詞,但從每句話中都能讓人感受到他對於孩子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這種愛不簡單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愛撫、關愛或充滿愛意的語言,他的愛是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真理的渴望、探尋。這種愛更高尚,更真誠,更徹底,更尊貴!沒有這樣愛的驅動是不可能給孩子那種自由的。一個孩子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像我們班裡這學期轉來的小張同學,剛來班裡時,做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嘗試新的工作,擔心會難,擔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總透着恐懼和防備。現在他雖然表面上看不再那麼安靜和疏遠,經常會故意調皮搗蛋來試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愛可以消除恐懼。但只有老師的愛,缺乏家長的愛還是不能徹底去除那些恐懼感。只有學校和家庭產生合力,才會對孩子有最大的幫助。

  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盪,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盪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慾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說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課程學習上,夏山學校的孩子只需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上,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做到讓孩子們這麼自由,但學習要建立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有興趣的課程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一點是肯定的。所以教師要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點,並且要正視個性差異。尼爾主張孩子們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聰明實際,大人不需要讓孩子們依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發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為學者便去做學者,而適合當清道夫的也可以成為清道夫,尼爾認為與其培養不快樂的學者不如培養快樂的清道夫。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我的學生中,有的特別會學習,輕輕鬆鬆學得比別人好,有的孩子很認真,學習成績就是不理想,但每次校運會比賽中,他卻能成為冠軍,這樣的孩子有他的專長,如果讓他們在夏山學校,相信他們一個個都會是人生的成功者。

  夏山學校讀後感(三)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愛與自由。其教育理念和觀點與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要以無比卑微的姿態臣服在每一個獨立、尊貴的生命面前。

  想起念師範時,老師就對我們講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馬路、弄堂、鄉村、工廠、店鋪、監牢、戰場,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場所。那麼,我們所失掉的是鳥籠,而所得到的倒是偉大無比的森林了。為著要過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力是必然的沖開校門,沖開村門,沖開城門,沖開國門……,整個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學校咧。”(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質》)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內容之大,幾乎無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懾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在夏山學校,實現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關學校和集體的事情,由學校自治機構DD學校大會全體學生投票決定,校長也只有一票之權。

  在夏山學校,是否上課,由學生自己決定。曾經有個叫默文的學生從7 歲到17 歲在夏山待了10 年,一堂正式課也沒有上過,出校后同樣成了社會上的有用之才,擁有幸福的生活、溫馨的家庭。他用自己的手藝賺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學校,要求老師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老師。正如尼爾校長所說:“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為此,我們不得不放棄所有管訓、指導、約束,以及一切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尼爾用了60 年的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自己的信念,夏山學校

  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迎合社會,而是讓他們自由地按其本性去發展和生長,要他能真誠的面對生命的本質,快樂地享受生命的樂趣,積極實現他自我的價值!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我想被父母和學校的模型塑造出來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學歷受人尊敬就是所謂的成功。但我想對那些順應其生命發展規律自然生長起來的孩子來說,快樂真誠心中充滿愛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誰說一個快樂的清潔工比一個精神壓抑的學者狀況更糟糕呢?電影《天使愛米麗》中的那個餐廳服務員Amily 盡情的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自己喜歡的事,給他人帶來快樂,努力的尋找真愛,她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她自由快樂的心純潔得就象天使一樣在天空飛翔。

  夏山學校也有自己的紀律,這些紀律都是在學校大會上經過所有師生投票制定和通過的。這和蒙特梭里教室里通過團討制定共同的規則是一樣的。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適的紀律不是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為了讓每個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讓整個環境更和諧。

  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盪,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盪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慾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說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我們的教室還不能自由得如此徹底。因為我們畢竟要和社會接軌。

  我們的環境不是脫離社會的伊甸園,但我們給孩子的愛和自由以及他們由此建立的獨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會使孩子們受益終身。

您正在瀏覽: 夏山學校讀後感3篇
網友評論
夏山學校讀後感3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