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標籤:讀書思廉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一)

  讀完《呼蘭河傳》首先給我的感覺是分為四部分的。第一部分,整體描寫呼蘭河這個地方,廣角度寫呼蘭河的結構布局和風土人情;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回憶童年時光,留在記憶中的那些人;第三部分,主要是寫胡家的團圓嫂子,以及她不幸遭遇;最後一部分,則是以磨坊的馮歪嘴子為主的。

  作者寫到呼蘭河城的街道,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這一切是那樣的普通,在呼蘭河這個小鎮上好像永遠不會發生大事,如果說有,那也就是那個泥潭子又淹死豬了,如果實在沒有也要造出來,因為這是人們茶餘飯後唯一的談資。除此以為,這裡只有春夏秋冬的變化,而人們只需隨着季節的變換脫下棉衣換上單衣,然後再脫下薄衣再換上棉衣。在記敘這一切時,蕭紅用的是一種極其平淡的語調,淡淡灰色的畫面,靜止如水的講述。就連生活在呼蘭城中的人看待周圍人的生老病死也好像是在看一部與自己毫無關係的電影,甚至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也好像註定要上映的劇集,這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

  作者對童年的描寫可以說整篇文章中最讓人放心地輕鬆地部分,雖然父親是冷淡的,母親是嚴厲的,祖母更不必說,只有祖父是最疼他也是最慈祥的,但是孩子的世界畢竟是透明的,在看着一部分是讓我想起了魯迅的《三味書屋》一個院子留下了童年大部分的回憶。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可愛的,一切都值得自己去探險。只有孩子還保留着作為人該有的喜怒哀樂,同情、慈悲對他人的愛,而其他的成年人這些最基本的情感卻喪失了。

  團圓嫂子是胡家買來的,剛來的時候她是自信的、健康的、笑呵呵的,而最後卻被胡家活活整死了。這是留在人們心中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婆婆怕兒媳婦會欺負自己,所以要給兒媳婦一個下馬威,把團圓媳婦吊起來打,用火烙鐵燙她,團圓媳婦哭喊卻被人說“瘋了”,所以要給她“治病”,但又不得法,對她的治療簡直就是折磨,最終團圓媳婦被活活整死了,而她只有十二歲。但在她死後卻沒有人同情她,她的死好像是死了一隻牲口一樣,唯一可惜的是為了給她治病花了不少錢,而這些錢是可以買許多塊豆腐的。

  而磨坊的馮歪嘴子也是不幸的,他的媳婦王大姐在嫁給他以前是受到人人誇讚的,力氣大,開朗等,但等到人們知道她嫁給馮歪嘴子之後這些優點一夜之間全都變成了缺點,似乎她一生下來就是不好的。他們遭到周圍所有人的排擠,又為這座死寂般的小城找到了話題。王大姐在為馮歪嘴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后不幸死掉了,但這卻成了她的錯,因為產後死亡是不幸的。而此刻的呼蘭河的人卻都等着看笑話,看馮歪嘴子怎樣撫養這個孩子,甚至有人懷疑,怎麼這孩子還沒有死呢。好像只有孩子的死亡才對得起他們這麼長時間的關注,他們才會安心。

  一頁一頁,一幅一幅,呼蘭河的生活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進行着,這個人死了,這一頁翻過去了,之後便在沒有了下文。在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性再也不會找到,每個人只會冷冷的看這部只有春夏秋冬交替的電影。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二)

  蕭紅是個心思寂寞的人,可是從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極不平凡的魅力。她的作品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更有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

  《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全書共七章,描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第一章: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個“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風:跳大神、放河燈、野檯子戲、娘娘廟大會、跳秧歌。第三章:寫與祖父的快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性情很古怪。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着。

  剛剛品讀第一章第一節的時候,發現呼蘭河城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城,平平凡凡的事,平平凡凡的人,沒有什麼很大的轟動,甚至平淡得令人覺得有一些無趣和乏味。讀第二節的時候,我卻有了新的感受,那就是當作者寫到人們剛想對瘋子傻子一類人有一些惻隱之心時,又突然想起這樣的人很多,於是轉身就離開了,有些人甚至和那些毫沒有人性的小孩子一樣朝他們扔石子、把瞎子故意領到水溝裡邊去。讀到這裡我不禁為當時的社會處境感到擔憂。 再往下看,我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一個乞丐被狗咬,不知情的人問了問,僕人告訴他,可並沒有觸動他,說完了也就完了,可見這討飯人的活着是一錢不值的。

  我想,人們這種感情的冷漠與可怕的平靜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當時的中國還沒有解放,人們的舊思想、舊觀念非常濃,有很強烈的社會地位觀。當時的人麻木不仁,和當時的戰爭也有關係,認為自己的命恐怕都有危險,哪裡還有時間管別人,所以便十分看淡別人的生命。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寫童年時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似的。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可以看出作者童年時期與祖父生活的日子是天真自由的。

  如果祖父的花園童年時帶給了她許多的快樂,那麼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人看得透不過氣來!讓人悲哀!12 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裡當童養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樑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後來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呼蘭河傳》有一種帶些病態的美。事實也正如他所說般正確。似乎是為了沖淡那越來越重的哀愁,蕭紅也加入了些許幽默和幸福的結局,越發越把《呼蘭河傳》變得像一杯陳年佳釀,越往後越來有滋味,既有積澱的苦澀,也要有一杯美酒的醇香與甘甜。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三)

  每當我回東北老家探親時,總要坐火車回去的。每次都要路過一個叫做呼蘭的小站。以往總是一不留神便漏了過去,或是根本不加以重視。直到將《呼蘭河傳》讀了幾遍后,才發現這小城中也曾上演一番愛恨情仇。

  作者蕭紅,奇女也,寫就一篇奇文。全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有一種獨到的魅力,感人肺腑,叫人慾罷不能。全文生動地描述了呼蘭河城中的“盛會”,如跳大神,放河燈等。後半部分則筆鋒一轉,通過寫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人的遭遇,辛辣地揭示了舊社會黑暗的本質與人民水深火熱的痛苦生活。

  文章旨在揭示舊社會的黑暗與慘無人道,因此下筆自然毫不留情。就拿小團圓媳婦來說吧,麻木不仁的人們只因她身量高、性格大方就說三道四和橫加批評,只有慈祥的祖父和尚不懂事的“我”讚揚她。而她的婆婆,不但三天兩頭就把她痛打一頓,而且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對得起良心;而人們對她的暴行無動於衷,卻對當眾給小團圓媳婦洗澡和跳大神等無聊的迷信之舉“垂青”有加。這不是對生活的麻木嗎?這難道能被稱為“仁”嗎?我每每讀到這一段時,先會被蕭紅那毫不加以掩飾的叛逆感所折服,后又會為大眾的愚昧和無聊所哀嘆許久。但隨後,又會被那凄涼而唯美的詩一般的語句所深深打動……

  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呼蘭河傳》有一種帶些病態的美。事實也正如他所說般正確。似乎是為了沖淡那越來越重的哀愁,蕭紅也加入了些許幽默和幸福的結局,越發越把《呼蘭河傳》變得像一杯陳年佳釀,越往後越來有滋味,既有積澱的苦澀,也要有一杯美酒的醇香與甘甜。

您正在瀏覽: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網友評論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