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苦難輝煌有感

讀苦難輝煌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永恆的是信仰 富有的是精神 ——讀《苦難輝煌》有感

  文:孟向東(林南倉中學教師)

  遇到一本好書,如同結識一位知己,是要講緣分的。有人說婚姻的緣分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我則是在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地方讀了一本有教育意義的書。

  去年暑假期間,我隨七年級新生去盤山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軍訓時,有幸讀到了由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撰寫的《苦難輝煌》。

  作者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為背景,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為切入點,以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為主線,全景、真實地展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揭示了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紅色政權能夠存在?也謳歌了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

  在霧水煙巒、松柏翳空的陵園裡,在氣象莊嚴、寧靜肅穆的紀念碑下,回顧書中描述的那段歷史,讓四十歲的我熱淚盈眶、思緒難平,寫下一首小詩記錄了當時的感受:

  輝煌苦難鑄忠貞,滄海桑田嘆浮沉。爭輝日月唯信仰,比闊蒼穹是精神。丹心足以感天地,青史豈能蒙灰塵?中華兒女共攜手,復興大業追夢人。——《盤陵基地讀<苦難輝煌>有感》

  清晨走在陵園裡,望着眼前的一座座墳塋,我知道半個世紀以前甚至更遠,他們都曾是一個個年輕鮮活的生命,但他們以短暫的生命輝映了漫長的歷史,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的長城。我從書中深刻地認識到"永恆的是信仰,富有的是精神。"

  前不久,我又再次用心閱讀了它。我感覺每讀一次,心靈就感動一次、震撼一次、凈化一次。《苦難輝煌》是一部讓人百讀不厭的好書。因為它吸引我、感動我,也啟迪了我。

  一、吸引我的原因

  1.開闊的視野、生動的文筆

  作者寫中國共產黨、寫紅軍、寫長征,並沒有把視線僅僅局限在中國,而是把它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正如書中所說"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蘇聯和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都在既謹慎又頑強、既堅定又游移地探索自己真正的位置",這四種力量在中國大地上相互衝撞、相互交織。作者用他那如椽巨筆,將這段紛亂如麻的歷史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生動而充滿激情的文筆讓人心旌蕩漾、熱血沸騰。

  2.翔實的史料、鮮活的人物

  歷史離不開創造它的人物,還原真實的歷史必須先還原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苦難輝煌》正是這樣做的。作者用翔實的史料,讓書中的人物鮮活靈動、栩栩如生。正面人物不是毫無瑕疵,反面人物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汪精衛,他在年輕時也有過行刺攝政王的壯舉,並在被俘后寫下"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邁詩篇。誰料想最後竟然淪為漢奸,真應了那句詩"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勇猛剛烈的彭德懷,雖然發起脾氣來愛罵人,但從一個側面又折射出他偉大的人格。那句廣為流傳的"崽賣爺田不心疼"是對李德不懂軍事瞎指揮造成紅軍嚴重傷亡而發出的強烈憤慨。某次軍情緊急,彭德懷一路小跑親往前線指揮。警衛員揮三角小紅旗在前面開路,一名戰士太疲乏,坐在路上不讓。彭德懷急了,大罵一聲:"狗娘養的,起來!"戰士跳起來,看也沒看,照彭德懷當胸就是兩拳。戰士打了軍團長,這還了得!傳令排長把人捆到彭德懷面前,要求從嚴發落。彭德懷一揮手:"誰叫你捆來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嚇得發抖的戰士眼含熱淚給軍團長深深施一禮,轉身去追趕部隊。

  1935年2月28日,在遵義戰役中,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因在前線布置任務不幸中彈犧牲,時任十一團政委的張愛萍趕緊給彭德懷打電話,彭還沒聽清楚就在電話里罵了起來:"你們都給我往最前線上吧,你們都去犧牲!"罵聲中全是痛失戰友的悲憤。1966年7月已經被貶的彭德懷專門坐車來到當年的遵義戰場憑弔戰友,他動情的說:"堂堂七尺男兒,灑盡一腔熱血,真乃人間快事!"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引以為快!也正是那種"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後繼殺虎狼"的英雄氣概讓他們青史留名。

  3.深邃的思想,強烈的憂患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是作者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引領讀者去叩問歷史、思索現實,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化為今天前行的動力。

  書的前言中寫到"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麼獲得騰飛的翅膀?若除去個人富足便不再為其他事物感動,該怎麼獲得挺直身軀的脊樑……錢包鼓起來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么?物質不滅!宇宙不滅!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

  這聲音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二、帶給我的震撼

  有一種力量無堅不摧,有一種力量超越了生死。它讓紅軍屢屢擺脫險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它讓人性煥發出光輝,讓天地為之驚嘆、讓鬼神為之哭泣。這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1.團結的力量——"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紅軍,這支只有幾萬人的隊伍,因為團結,所以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他們冒着頭頂飛機的轟炸、面對周圍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跨過高山大河,衝破狹道天險,以大地為紙譜寫了一首首鐵流滾滾的壯烈詩篇。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是長征途中最為兇險,最為驚心動,也是最具決定意義的一戰。60年後,擔任過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寫道"要是渡河失敗,要是紅軍在炮火下動搖了,或是國民黨炸壞了大橋,那中國後來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蔣介石躊躇滿志,調集20萬重兵,妄想憑藉天險、南攻北堵,一舉消滅紅軍,使其重蹈石達開的覆轍,但英勇團結的紅軍又一次讓他失望了。戰士們嚼生米、喝涼水、頂暴雨、踏泥濘,以晝夜行軍240里的神速創造了世界行軍史上的奇迹。到達瀘定橋后,22名勇士又冒着槍林彈雨、攀爬鐵索,攻佔了橋頭堡,為後面的戰友打開了勝利之門,使紅軍絕境逢生。歷史沒有如果,更不存在假設。蔣委員長只能望江興嘆,卻也無計可施。其實他失敗的原因很簡單:他的中央軍與地方的湘軍、川軍、桂軍、黔軍各自有各自的算盤:蔣"一石三鳥"消滅異己,地方軍閥"防蔣反共"以圖自保。

  然而我們的工農紅軍,他們同仇敵愾,為了共同的信仰,擁有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因團結而強大,正如那嘹亮的歌聲: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從肖華將軍的《長征組歌》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紅軍的豪邁和對領袖的崇敬"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大到國家、軍隊,小到單位、家庭,團結才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

  2、信仰的力量——"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中國共產黨,這支最初只有幾十人的小黨,因為信仰,凝聚了工農的力量,為天下勞苦大眾求解放,以推翻舊社會、建設新中國為己任。正是懷着這樣的信仰,他們前仆後繼,視死如歸。

  讓我們再回顧一段歷史,感受一下信仰所帶來的震撼吧。為策應主力紅軍西征,1934年底,新組建的紅十軍團向北挺進,這就是悲壯、慘烈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方誌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兼20師師長,尋淮洲、胡天桃分別任19、21師師長。在首戰譚家橋一役中由於指揮失誤,被國民黨悍將王耀武擊敗,尋淮洲重傷犧牲,年僅24歲。隨後被敵人重兵圍困在懷玉山,一萬餘人的隊伍只有粟裕帶領400多人突圍成功。方誌敏、劉疇西、胡天桃相繼受傷被俘。

  因為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讓我們記住了方誌敏,而他的戰友劉疇西、胡天桃同樣是大義凜然、可歌可泣。劉疇西是黃埔一期生,曾追隨蔣介石在東征陳炯明的棉湖一役中浴血拚殺,失去左臂。蔣對他十分欣賞,特命顧祝同前去爭取。顧又拉上一群黃埔同學,從懷玉山到上饒,從上饒到南昌,一路上勸降的人絡繹不絕。在敵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監禁、以死亡的利誘和威脅面前,劉疇西絲毫不為所動,於1935年8月6日同方誌敏一起在南昌英勇就義。另一位紅軍勇士胡天桃則令他的對手王耀武震驚不已。王回憶說:這位師長的上身穿着3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着兩隻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個很舊的乾糧袋,袋裡裝着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與戰士沒有什麼區別。隨後兩人在寒風中展開了一場對話,胡天桃拒絕投降、拒絕出賣戰友、甚至拒絕對方提出的保護眷屬,"我沒有家、沒有親人,不要保護""你把我槍斃吧!"思想交鋒中,王耀武不是勝者。胡天桃被槍殺了。那場談話中所表現出來的共產黨人的意志與決心,卻讓王耀武想了幾十年。

  讓我們再次聆聽烈士用生命譜寫的《可愛的中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也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小花,那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精誠的寄託吧!在微風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點頭,那就可視為我對於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鬥的愛國志士們在致以熱誠的敬禮;在微風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搖擺,那就可視為我在提勁兒唱着革命之歌,鼓勵戰士們—— 前進!親愛的朋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鬥!為了我們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持久的、艱苦的、奮鬥吧!

  這是文學,也是歷史,更是熱血!

  讀完《苦難輝煌》讓我更加體會到父輩對我的期待:做一個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三、留給我的啟示

  讀書的確需要廣度,但同樣需要深度。閱讀是要有所選擇的。我們可以去讀清新優美的散文,去讀浪漫抒懷的詩歌,去品味子曰詩云,去領略中外名著……但我們更應該先去讀讀我們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去探尋我從哪裡來?我們從哪裡來?

  讀書貴在思考,重在實踐。就像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來自於共產國際的文件,也不是單純依靠馬列書籍,而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結合起來的艱苦卓絕的實踐活動。

  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讀書究其本質是要養成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勤於記錄、勇於實踐的習慣。可以向書本學習,也可以向社會學習,更可以向周圍的同事、親友、甚至是向學生學習。周恩來在南開上學時曾寫下一幅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過《苦難輝煌》,讓人由衷感受到長征的偉大,紅軍的偉大,共產黨的偉大。讓我們再次重讀81年前偉人寫下的那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永恆的是信仰,富有的是精神。

  讓歷史照進現實,讓智慧點亮人生,讓信仰指引我們前進,讓書籍滋養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承擔起各自的使命,戰勝苦難、再創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出教授".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進修,並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赴美國國防大學講學。

您正在瀏覽: 讀苦難輝煌有感
網友評論
讀苦難輝煌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