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標籤:科學發展觀 軍訓心得 和諧社會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重點,農村交通和諧發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大主題,處於基層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如何推進農村交通發展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結合鄉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從如何營造“法制型”、“文明型”、“發展型”、“和諧型”四型農民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營造交通“法制型”農民  所謂“法制型”農民,主要是指農村農民積極學習和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樹立交通安全法制意識,村民從單純的方便出行向依法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方向轉變。我們都知道,困擾着農村發展一個重要因素是農民法制意識缺乏,交通安全法制並不例外。在一些農村中,農民對交通法規雖然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刻認識,沒有從象賭博犯法、偷盜違法犯罪等的高度去認識、遵守交通法規。在一些農民眼裡,想當然認為我駕車惹着誰了,我自己的事,我負責。再則,由於農民文化素質滯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一些交通違法放縱泛濫,如在鄉村中,大多都知道無證駕車是禍患無窮的,但誰也不會去關注,去制止,一些年青人在購買了摩托車后,稍加擺弄就騎車上路,開起車來風馳電掣,不顧後果。一些長者對自己的小孩駕駛摩托車上路不以為然,甚至有些家長還引以為榮,大肆炫耀。從而造成無牌無證、超速行駛、超載濫載、酒後駕車等現象隨時可見,引發不少交通事故,影響農村生產生活,阻滯農村交通發展。

  顯然,加強農村交通法制教育是一個不可容緩的大課題。作為基層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提高對農村交通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把農村交通安全法律的宣傳教育作為一個重點抓實抓好,結合工作實際,抓住有利時機,從深、從細、從實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農村的交通法制意識,花大力氣普及農村交通法律常識,營造“法制型”的新農民。

  舉措一:抓住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的有利之機,在各級政府的協調下,與司法、教育、綜治、村委等部門單位密切配合,擴大交通安全宣傳,使村民加深對交通安全的認識,增強交通法制觀念。

  舉措二:創新交通安全法制教育。根據農村實際,利用風俗節、唱山歌、小品、戲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交通法律知識融進農民日常生活,引導農民學習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舉措三:從實效上下功夫。通過創建的示範村,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把交通安全有關法規知識送到鄉村、到家庭,增強村民交通安全自我防範意識。

  舉措四:以交通事故危害為切入點,以案說法。通過組織一些典型案例、典型事故巡迴鄉村展播,使群眾深刻認識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從根本上促進農民抵制交通違法,抵制交通事故。

  二、營造交通“文明型”農民

  在一些邊遠鄉村,由於管理不到位,一些村民缺乏文明行車走路意識,認為“山高黃帝遠”,交警難得管理一次。再則,有些村民認為鄉村道路是我們的天地,要怎麼走,就怎麼走,任怎麼行就怎麼行,鄉村交通違法“陋習”隨處可見。交通安全法律有多嚴都難以湊效。基於這種情況,我們在加強交通法規宣傳的同時,應從道德教育,倫理關係的教育方面加以引導,把交通安全文明建設列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鄉村交通文明建設。同時,可以發揮鎮級村級交通安全助理、交通安全信息及村幹部或村族中德高望重者作用,把現代交通文明意識融進鄉里鄉風進行傳授,樹牢文明交通良好觀念,使村民交通出行時,關愛自己,尊重別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使村民在鄉里鄉間也養成人人講法規、人人講安全的良好風尚,群眾乘車出行,駕車上路,時時講安全、講文明。只有這樣,才能杜絕鄉村交通“陋習”,抵制各種不良交通現象,促進新農村建設。

  三、營造交通“發展型”農民

  建設新農村是我們黨工作的一個主流,農村的發展缺少不了交通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理順交通安全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從交通安全方面營造“發展型”農民,大力推進農村發展轉型。

  俗話說:路通財通。目前,大多數農村都實現村村通公路,這為新農村建設邁出可喜一步。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車輛不斷增多,輕便快捷的摩托車已進入千家萬戶,這對於新農村發展而言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如果缺乏交通安全與農村經濟發展關係的認識,不解決交通安全與農村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對於新農村建設而言是極不和諧的。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深入探索鄉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找出鄉村交通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大力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使農民深刻認識到安全才是財富,平安才能發展的硬道路。針對農村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筆者認為著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抓好農村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在鎮、村設立交通安全管理組織,通過鎮、村普查登記,對新購的車輛實行“台帳化”、“戶籍化”管理,長期督促辦理牌證,強制培訓考試,將大量“黑車、黑戶”明朗化,使農民大大方便上路行駛,提高群眾出行安全感,真正體現“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文明行車”的現代交通文明理念,扭轉失管失控局面。

  (二)加大摩托車和拖拉機安全管理力度。據了解,隨着摩托車的增多,摩托車事故時有發生,已成為危害村民出行安全一大隱患。因此,我們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應合理安排警力,嚴查摩托車交通違法和拖拉機違法載人,堅持杜絕無證駕駛、無牌無證上路行駛,形成嚴查嚴管的態勢,消除群眾僥倖心理,使群眾認識到無證駕車對社會的危害性和對農村發展的影響,提高群眾遵章行車的自覺性。

  (三)採取惠民便民措施,促進農村交通良性發展。

  由於農民收入有限,消費有限,在辦理車輛註冊登記時,在政策允許的範圍,採取惠民便民措施,採取降低稅率,從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入手,盡量為農民節約開支,降低費用,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提高辦理車輛入戶、辦理牌證的積極性,這對於推動鄉村交通良性發展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四、營造交通“互動型”農民

  所謂“互動型”農民,主要是指農民能理解和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積極配合交通管理部門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促進交通安全群防群治。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樹立為“三農”服務的理念,大力爭取群眾理解支持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促進鄉村交通安全齊抓共管的互動局面。執法上,應認真從關愛群眾的高度,文明執法,規範執法;處理交通違法行為時,要掌握適度,體諒群眾,時時讓群眾體會到交警執法的目的是為了群眾出行平安。其次,群眾遇到困難,想方設法提供幫助,認真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焦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積極聽取群眾反映的意見,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讓群眾深體會到人民交警為人民的真諦。再則,關心群眾生活,支持農村發展。要結合交通管理工作,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了解群眾生活,可以通過慰問交通事故困難戶,看望慰問特困戶、困難戶,支持農村慈善事業、公益事業等,多為群眾為農村做好事辦實事,把愛民為民工作落到實處,以具體的行動來爭取群眾的了解、支持交通管理工作。通過警民互動,架起警民“連心橋”,構建和諧警民關係,從而促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為助推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您正在瀏覽: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