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一)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二)

  一次數學課上,我留了幾道數學題,其中有一道是找規律題,在巡視過程中發現這道題做得相當差,有些學習不錯的同學也沒有做出來。課下我進行了自我反思,並就此問題做了全面調查,發現有些同學遇到此類問題覺得束手無策,有的同學靜下心來能解較易發現規律的題目,但在考試中一旦緊張有時會覺得發懵。因此,有的同學向我提出,解這類題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

  其實,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他們想知道這類問題中所隱藏的某種秘密。但我不想就這麼直接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為了抓住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我讓同學們搜集曾做過的,或沒有做過的相關習題,因為有些同學想難為一下老師或其他同學,所以刻意查詢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他們認為的難題,我也調整了我的教學計劃,打算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開始上課了,一組同學首先提問,其他組同學不甘示弱,絞盡腦汁,相互爭論着,最終解答出來,他們臉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悅。並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雖然我是有備而來,但還是故弄玄虛,作出努力探索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為我着急了。其實我想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怎樣入手,為什麼這樣想。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問題,並對同學的幫助表示感謝,而他們此時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準確點兒應該說是非常得意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幫助老師了。

  接下來,我來個順水推舟,讓同學觀察數字規律題與圖形規律題,得到的規律式有什麼特點,很快他們得出了結論:有的是一次函數關係,有的是二次函數關係。這個結論非常準確,這是我所沒有料到的。此時,我從心裡佩服他們,給了他們最真切的鼓勵:你們真了不起!之後,我又提出新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判斷這個規律式是一次函數關係呢?帶着這一問題,同學們又積極探索起來。從幾道一次函數規律式問題中找到了真確答案:當因變量的差除以相應自變量是常數時,就是一次函數關係。那麼,其他情況一般就是二次函數關係了。帶着同學自己得出的結論 ,我們展開了應用大練兵活動,通過一番實戰,有些對結論持有懷疑態度的學生也打消了疑慮。

  通過這次教學經歷,我真正意識到學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探索欲,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三)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在於他能喚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的熱情,點燃起學生探究問題的火花,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在生活中融入集體。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講一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圍繞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每一位學生不再孤獨。

  在上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們八(4)班上有幾個成績差的同學,如葛良喜、肖輝,葛鵬等,由於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由於其父母不在家,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誇獎,在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困難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安慰。久而久之使自己的行為能力產生懷疑,又不求助於老師。於是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孤僻、自卑,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加之,父母不在家,他們長期無人管理約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認挖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們會一直在差生隊伍里徘徊,走不出來的。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便開始對他們加強教育。其教育過程敘事如下:

  (1) 平時多關注此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帶來的溫暖。例如,下課後詢問他們能否聽懂課;對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天氣冷了有沒有厚衣服穿;言語間流露出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關心。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懷后,甚是激動,在以後的課堂上,聽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神了,作業也能按時上交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認真。

  (2) 課餘時間我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孤僻的性格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並鼓勵他們學會主動與他人詢通交流,不要在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體的生活中去。並且,我還注意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方向。

  (3) 由於他們底子差,平時上課很難聽懂課,儘管他們課後很用心學習,但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於是,我就在課餘時間給他們輔導功課,因為我不但是他們的數學教師,而且還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給他們輔導功課,把他們不懂的知識補上來,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這次已經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更加激勵着他們繼續努力奮鬥/。

  然而在八年級下半學期,我發現他們幾位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极參与,在下面獨自坐作業、看書,既不參與討論、也不發個人見解。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立群心裡”。

  針對這些現象,我採取以下做法:

  1、認識“離群心裡”,矯正思想觀念。找他們分析形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告訴他們有客觀原因,也與主觀原因。客觀上講:一是長期以來學校迫於升學率的壓力,只抓開科教育。二是父母觀關偏僻的影響。主觀上講,由於同學們對未來社會“用人觀“和人才標準認識不足,把人才標準絕對化。巨過和他們交流,分析,使他們明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個性要求更高,告訴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交往是適應生存和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素質,使之端正只求觀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2、尋求超越方式,進行積極超越。“離群心裡”的超越方式,一是根據舊習慣,形成新習慣、做到有針對性對性地解決班上的突所問題。使他們從別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裡由“離群”轉變為“親群”。

  3、時時給予鼓勵,處處進行督促。在組織他們進行超越“離群心裡”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波折與反覆,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師鼓勵的督促。

  由於八年級學習任務重,時間緊,而且他們的知識根基,不知那些成績一直如此不較好的同學的知識根基穩固。以致於這些後來居上的同學,在八年級的學習中倍加吃力,對部分章節的內容仍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就給他們增加了此別人更多的壓力。為了把所有的內容都很好的掌握,給九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晚上熬到很晚,用縮短睡眠時間而用來學習,經常上課時昏昏沉沉,有時竟然上課睡著了。

  於之,課後我就找他們談話。當得知他們晚上熬夜,才導致上課睡著了。我立即對他們的這種行為進行制止。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已經本未倒置了,對學生不僅無益甚至還有害。為了幫助他們鞏固基礎,我沒事幾乎不離開班級,隨時為他們講解遇到的難題。恢復正常的作息以後,他們上課有精神了,頭腦也更靈活了,難題一點就通。

  進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在八年級的期末考試中,成績再次飛躍,其中葛良喜和肖輝,名列前茅。真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

您正在瀏覽: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
網友評論
中學數學教育敘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