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一)

  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位老師都是藝術家,而學生就是藝術品,藝術品格調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於老師這位藝術家的塑造。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總結了教學的一點淺薄見解。

  一、從過程入手

  狹義的教學無外乎包括備課,授課,複習,作業幾個環節。在第一線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規律。

  備課——教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環節。備課,就是老師來安排教材,設計教學環節,處理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學習,傳授知識的準備階段。備課不僅僅是老師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處理教材和知識的過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級不同性格學生準備不同講授方式的一個過程。每個老師都教不同的班級,不同的班級都有不同的學生。所謂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也是一樣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班學生。所以在備課階段,更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學生來安排自己的教學環節。從教學的實踐中,我發現,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躍,更喜歡一些故事性強的講授方式,而重點班級的孩子,思維更加的緊湊,喜歡思考故事背後的問題。這樣針對不同的學生就要設計不同的問題方式。

  授課——教學中最直接的一個環節。授課,就是把備課階段的準備直接的付諸於行動,把備課的準備安排到現實。備課和授課是兩個聯繫緊密的過程,但是又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備課充分會給授課一個好的基礎,但是真正要想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其中影響授課的因素很多。學生是最直接的一個因素,如果學生的積極性高,授課的效果就會明顯,因為根據心理學的原理,這就是情緒的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高,會感染老師,老師的講授就會更加的開放,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依附的。如果學生積極性不高,老師就要自身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分組對比也可以小組討論。最終的目標就是讓課堂達到理想的效果。

  複習——是教學中最必要的環節。複習的及時與否直接關係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任何以往的經驗來看,複習都是十分重要的。複習要如何做好?關鍵在於,複習提綱是否具有系統性,複習知識是否具有連貫性,複習形式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幾個方面分別的入手,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記憶曲線中分析,複習要及時而且是有規律和計劃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這樣知識就紮實的在頭腦中,不容易遺忘了。抓住複習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學最直接的成果。

  作業——是教學的延伸。作為歷史學科,作業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考和知識的拓展為主,讓情感和能力結合,達到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知識性的作業可以盡量的減少,因為繁重的作業會讓學生壓力增加。課堂上把握知識,課後增添情感和能力。

  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相關聯的,作為一個老師如何好好的把握這門教學藝術,是一個常論常新的內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學當成一門藝術來看待。

  二、從知識入手

  中學教材的知識是相對簡單的,而且介紹的很粗略。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因為從簡單的陳述中,要講出內在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淺出。

  解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很多的知識是抽象的,如何讓知識實際化,貼近生活化?這是個很艱巨的問題。老師就是需要這樣的能力,否則就是失去了老師本身存在的意義。學生就是一個求知者,很多時候是老師的解釋吸引並激發了學生的深層次追求。如果老師一味的運用書面化的深奧詞彙,只能使得學生更加的迷惑甚至對知識失去興趣。

  知識的交融——很多時候,各個學科的知識是相疊加的,但是有些老師就是自掃門前雪,當遇到其他學科的詞彙時,就把責任放在那個科目的老師身上。其實自己可

  以先請教那些科目的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因為一旦錯過了學生興趣最高的時機,這個問題就會成為“歷史遺留問題”。所以要注重學科的交叉,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知識導向,鼓勵學生各個學科全面發展。

  三、從教師個人入手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有重要的位置。教師的個人如何認識教學,直接影響個人的教學。

  邏輯性——知識的處理要具有邏輯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否則學生就會注意渙散,而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也很難控制課堂。邏輯不僅僅是知識的連貫,更是內在的理論聯繫。只有邏輯清晰才能使得學生隨着老師的思路走,而一旦邏輯混亂,就會讓學生暈頭轉向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甚至是教學的失敗。注重邏輯,就是抓住知識的脈絡。

  藝術性——教學之中,重要的就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如何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就取決於教師語言的精準恰當與否。語言不是簡單的說話,更是精心安排的一齣戲劇。在教師的指引之下,學生才能達到教師所希望的“演出效果”。語言可以適當的幽默,當簡則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說服力和引導性。這樣才能讓課堂具有生氣和活力。

  教學的內涵博大精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文僅一家之言,用以交流。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地我從事初中歷史教學已有二十多年了。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歷史教學的樂趣,發現它有着挖掘不完的東西。為此,我對如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反思。

  要開展好歷史教學工作,我們首先就要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聯想式教學方法能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特徵,通過橫向聯繫與縱向聯繫,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前,我們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滿堂灌”的教學形式為主,學生則是當然的聽眾。在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以後,新課程標準結合了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一個師生互動交融的過程,師生雙方通過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來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以教材為參考工具,通過基本知識的點撥,誘導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學知識思考分析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遊。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與年齡特徵。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斷更新的,頭腦中沒有多少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也是多樣化的。他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帶來的災難;知道中國將派遣三艘軍艦去索馬里海域護航;也知道上海世博會……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但往往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得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並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知識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因此,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但多姿多彩的歷史學習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聯想式教學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感覺到到歷史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講中國的改革開放時,我往往是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樣地,今天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適應了時代進步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可以理解、深化當前的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是溫其他學科之“故”而知新。歷史知識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物理方面,有阿基米德、牛頓等,生物方面,有達爾文等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也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於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因為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地點。

  再次是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了解得到的。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即將卸職的布什是美國連任的總統,但美國歷史上除了羅斯福以外沒有連任三屆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可以提到中央2台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識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學知識,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鞏固舊知識,並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採用這種教學方法時,作為教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教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但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較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教學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應該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您正在瀏覽: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
網友評論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