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對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認識

對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認識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小景

對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認識 標籤:科學發展觀 認識方向

  我局最近組織了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通過學習使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下談幾點對科學發展觀中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浮淺看法: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人類社會在發展中不斷前進,而發展觀也是在與時俱進、不斷演變的。傳統的狹義的發展觀把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財富增長,忽視社會的全面進步,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這種發展觀簡單地把國內生產總值(GDP)視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與繁榮的主要標誌,把經濟建設為中心,誤以為是以GDP為中心。隨着人類進入從工業社會向生態化、知識化和信息化社會轉變的歷史時期,發展觀也相應地發生着變化,一種新的廣義的科學發展觀逐漸形成。這種新的發展觀,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相互協調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質量有實質性提高,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相和諧地可持續發展。正如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它既有量的增長,又有質的提高,結構的優化。既是物質的發展,又是精神的發展,既滿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級需要。

  新的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嶄新思維理念,它的基本內涵是:一要全面發展;二要協調與可持續。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着眼於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代際公平”。即子孫後代擁有與當代人相同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當代人必須留給後代人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與空間。

  新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這是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解決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利益調整的基本原則。

  一是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人與自然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不能單純地把自然當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索取對象。要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自然,對待能與人類友善相處的一切生命,進行人與自然正常的物質循環交流。

  二是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當然,也會出現某些“間斷”或衰退,但是總體是連續的。在發展中,要注重持久和協調,要不斷克服和糾正阻礙持續協調發展的思想和行為。特別是各級領導和管理者要有可持續發展思維,用全新的發展觀,審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貫徹到指導城鄉發展的實踐中。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要實現現代化目標,既要經濟繁榮,又要社會全面進步。經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而社會進步又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要避免單項突進。

  三是城鄉、地區之間的協調和諧。要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良性互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達到城鄉共榮;要統籌地區發展,堅定不移地按照全國區域發展戰略,實施西部大開發,有效發揮中部地區的發展優勢,支持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等加快調整、改造和振興,促進東部地區加快發展並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實現東中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四是強調各階層的共同受益,全社會的和諧共存。經濟社會和城鄉、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最終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新的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以人為基礎,着眼點是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真正提高人們的凈福利水平。

  來源射陽外經貿信息網

您正在瀏覽: 對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認識
網友評論
對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認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