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不要回頭影評

不要回頭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不要回頭影評(一)

  老實說,第一遍並沒有看懂這部影片,正如很多人所說,如果不是衝著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兩大美女,相信沒有人會對這部催眠作感興趣,然而我所在意的是我沒有讀懂她。

  該片的導演屬於新秀女瑪麗娜·德·范,作為一個涉身並不是很深的導演,在這部影片中卻把所有人都欺騙了,因為當我重溫所有鏡頭時發現,原來要看懂它,需要將自己想象成一位精神病患者。或許這個時候你才能了解主人公的意境。因為所有的畫面都是主角的現實生活、臆想空間和回憶三個元素構成的,導演瑪麗娜沒有將三個元素拆開來講,也沒有製作多線發展,而完全通過蘇菲·瑪索的面部扭曲轉變成莫妮卡·貝魯奇這一方式體現,使得三個元素精密聯合,而使得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身在雲中不知處的迷茫。有人說這一變現有些像《兩生花》,對此我覺得導演的手法還算罕見,有些獨到和特別之處,《兩生花》我沒有看過,不敢妄斷,但是蘇菲變莫妮卡的戲多少給這部電影增了些色彩吧。

  其實。當我們仔細看這部電影,也並不是很難看懂的,故事的開始,主角還是一個正常人,我們了解了他的職業,一位作家,了解了他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而這一切是隨着她看到母親的照片上的意大利女人開始的,從哪個時候起她開始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女人,覺得自己就是她,而事實是哪個女人是他的親身母親。整個故事中是主人由精神病到精神分裂,從不知道自己有精神病到知道自己有精神病,開始逐漸適應的故事。主角蘇菲·瑪索在8歲的時候發生了一場車禍,從此他失去了8歲以前的記憶,而隨着養母生活,而養母一直把她當做死去的那個女孩讓娜。但是對於主角他的內心實際上還存有記憶的萌動。於是他常常把照片的人物想象出來,因此在鏡頭上經常有一個女孩(主角自己)出現,實際上那是主角的臆想世界,還有很多的鏡頭不過是主角的臆想和回憶而已,所以很多人看不明白就在此處,我們被導演欺騙了。

  最後的結尾時主角變成了精神分裂證患者,不再是主角面部扭曲變成莫妮卡,而是莫妮卡和蘇菲面對面而視。這證明主角已經知道了自己是精神病患者,並且開始適應它,而承認他了。有些人說這是和《女吸血鬼同志》一樣為了女權而出的影片。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在一方面描述了女人在社會、生活的壓力下那種責任和重擔以外,還有其他含義。而《女吸血鬼同志》不過是賣弄風情讓男人過癮的,沒有什麼女尊南卑在裡面。這部影片也最終是悲劇收尾,看似主角已經正常,實際上不過是對於壓力的妥協而已。

  名稱叫《不要回頭》,海報上的兩大美女卻都回頭相視。我個人其實也是衝著巴黎玫瑰蘇菲和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而看的,但是真正吸引的我的還是背後這部電影的另一面,我常說看電影如同看不一樣的人生,這部電影我覺得是再讓我們回答一個問題,你敢回頭面對你的過去嗎?

  不要回頭影評(二)

  若不是迷戀莫妮卡 貝魯奇以及蘇菲 瑪索這兩位美女的容貌及表演,這部《不要回頭》非常容易讓觀眾陷入昏睡的狀態,或者激發觀眾快進的勇氣。因為在漫長的自言自語和自我陶醉當中,一般觀眾估計大都沒有欣賞此片需要的心態。

  作為才女瑪麗娜 德 范的第二部作品,而且她的前作又廣受好評,再加上歐洲兩大美女的加盟,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期待的。只是它又再一次的印證了觀影中的那句名言,期望越多,失望越大。雖然影片的整體質量說不上差,但導演故弄玄虛的姿態,以及故事的氣若遊絲,這才是讓影片難以招人喜愛的原因。

  當然,無論是導演本人還是兩位女主角,都在一定程度的保證了本片的質量。蘇菲 瑪索和貝魯奇雖然都異常貌美,但都同樣擁有着不凡的演技。《盧浮魅影》里的蘇菲讓人驚艷,《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貝魯奇同樣驚人。

  其實,這部電影的主題深刻的讓人無法再去批判,只能是無限的去崇拜導演思想之深刻、內涵之豐富。通過人類對自己外觀的認同進而演化到對自我身份的認同,然後再去探討一些深層次的存在問題,可以說很有一番經典大片的來勢洶洶。

  電影以蘇菲 瑪索飾演的女性開始,逐漸建構起了一個臆想中的空間。女主角看到另外的照片,開始不斷想象自己的新身份,她以為自己便是照片上的女人。這樣的想象一經開始便不可收拾了,於是她就不斷的去揣測那個自己的生活那個自己的身份。但實際上,照片里的女人只是自己的親身母親而已。這也許是在向我們表面,作為某種精神分裂患者的她,實際上內心深處對自己過往的生活是有所記憶的,即使是隱藏在了潛意識當中。

  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知道,劇中的她年幼時發生過車禍,從此就喪失了以前的記憶,跟隨着養母生活。若是養母是正常的母親,她的悲劇估計可以避免。但問題是養母也沉浸在喪子之痛中難以自拔,所以她才將小女孩當成自己死去的女孩讓那來撫養。這樣的境況之下,蘇菲 瑪索飾演的女人很難精神正常。

  所以,蘇菲 瑪索在電影中是走在了一個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中。她從不知到知,從否定到和諧共存,她開始逐漸的認同了自己精神分裂的身份,並且很好的接受了她。在電影片尾,蘇菲 瑪索和貝魯奇耳鬢廝磨的同處一室,其實這個場景是想象也好是現實也好,都已經不影響劇中女主角的自我走向了。

  蘇菲 瑪索對自己的懷疑起因於自己面孔的變化,從而她開始進一步的去發現自己是誰。這樣一個成長或者說轉化,在導演來說,是有深意的。面具之下的人類,到底誰是誰,或者說人類的內心是否真的如那張虛偽的面龐一樣?到底我們應該戴着面具一直活下去,還是如讓那一樣不管傷痛不計代價的去尋找到底我是誰?導演也許並未有提供答案,但這樣的啟發卻是難能可貴的。

  雖然有這樣的宏大主題作着支撐,《不要回頭》仍然說不上有多好看。過於鬆散和意識流的敘事模式,並不是主流受眾能夠接受得了的。電影的整體節奏原本便慢,一家人的生活也懶懶散散的在進行,這些夾雜在一起,就成了觀眾難以忍受的了。不停的閃回、不停的想象不斷的打斷觀眾的欣賞節奏,兩個美女合併成的那張臉實在有夠可怕,《不要回頭》絕對是一部考驗觀眾的電影。

  同樣是表現精神分裂,同樣有現實和想象的兩個世界,《禁閉島》就做的好很多。在節奏、剪接、氛圍營造等方面,《禁閉島》提供給我們的是多重的享受,因此,即使電影深奧的很多人都看了個糊塗,但很多觀眾都樂於去探討去分析。而放到《不要回頭》身上,給我們的話題似乎除了兩大美女外,好像就了無其他了。

  影片的最後似有深意,兩大美女亦真亦假的坐在了一起,導演是想表達讓那已經接受了自己那分裂掉的身份,但這種看似圓滿的結局是不是暗含了導演對女性難以完全脫離自身困境的影射呢?

  不要回頭影評(三)

  看完蘇菲瑪索與莫妮卡合演的《不要回頭》后,我的腦子彷彿成了一片漿糊。這種以心理作為招牌的片子大概真能鍛煉到神經細胞的推理能力。

  第一次推理:蘇菲沒死,莫妮卡死了。

  從片頭開始往後延伸,我感受到的是蘇菲實實在在可以觸碰的生活。她是一名女作家,工作壓力巨大。家裡有兩個小孩,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丈夫體貼能幹,能為孩子們準備好豐盛的早餐。蘇菲的眼睛一直無神,她對周圍的生活感到奇怪,照片中的那個女人總會幻化為另外一張臉。還有大街上,她能看到一個小女孩倉惶走丟的背影。蘇菲的意識里留着一個模糊的影子,她像藏起來的魂靈任意撥弄着真實生活中的一切。你大概是太累了。你是不是沒有休息好啊?丈夫和母親的問話讓蘇菲的眼睛更加失神。她在許許多多的照片里尋找着變異過的蛛絲馬跡,她會在深夜裡看到一個女人纏繞着自己飛旋而去,她終於在膠片里發現了莫妮卡的影子。電影看完前半部分的時候,我總感覺蘇菲代表着人格分裂、心理負重的壓力群體。

  第二次推理:莫妮卡沒死,蘇菲死了。

  影片進展到中間的時候,蘇菲的精神出現了極大的波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開着車在相似的街面上循環着旋轉。她想跳脫出錯位的思維,但似曾相識卻又全然陌生的生活環境讓她全力抵觸着。終於,真實的蘇菲幻化成了真實的莫妮卡。這樣一個轉換過程讓人很難從思想上完成過渡。我原本以為導演在展開另外一個人的生活,誰知莫妮卡的肉體里依然存留着蘇菲的魂靈。這個遞變的過程里交織着很多不可理解的盲點。莫妮卡關於母親的記憶居然會同時存在着三個女人,相互疊加相互纏繞。她的狀態與蘇菲極其相似,張皇無措,想尋找到自己生活中已然丟失的某些東西。最後莫妮卡從法國來到了意大利,她的心理狀態如同物質的肉體一樣發生着歧變。走丟的女孩、冷漠的母親、似曾相識的男人、默片般的場景莫妮卡的身邊幻化出夢境般的場景。一切都成了個迷。但是,蒙太奇手法的穿插讓我肯定了莫妮卡真實生命的存在。

  第三次推理:莫妮卡沒死,蘇菲也沒死。

  影片快要結束時,是蘇菲和莫妮卡一起在電腦前寫作的樣子。兩人眼神流連,似有牽扯不斷的親密情感。我於是聯想到了後半部片中歡樂嬉戲的兩個小女孩,那是童年時候的蘇菲和莫妮卡。她們經常黏在一起開心地玩耍。可惜一場車禍奪走了蘇菲的生命。從此莫妮卡的精神世界里便寄存住了另外一顆靈魂。她把自己當作依然存活的蘇菲,雖然有時候會猛然間蘇醒。走丟的那場記憶成了莫妮卡既想追尋又害怕追尋的陌生女孩,她沉默、倉惶,屢次引得莫妮卡在無限嚮往中又模糊選擇了捨棄。不過最終莫妮卡還是釋懷了,當她重新尋找到無法直面的記憶時,蘇菲的影子真切地呈現在了自己眼前。莫妮卡沒死,她擁有真實的生命;蘇菲也沒死,因為她的靈魂一直珍藏在了莫妮卡的心中。

  這是法國美女與意大利美女的巔峰對決。雖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生死交戰,但影片營造出來的高手直面的氣氛確實很吸引眼球。演技很好,燈光場景很好,心理詮釋的手法也很到位,但影片結束時留給觀眾再度加工的情節確實太多。

  這片子,不太好懂。雖然片名是《不要回頭》,但只能一次次往前追溯,才能差不多理清它的脈絡。

  不要回頭影評(四)

  衝著意、法兩大女星莫妮卡貝魯奇和蘇菲瑪索,北街觀賞了電影《不要回頭》。看完之後有點摸不清頭腦,頗感迷茫。百度了一下發現劇情介紹可以說是敷衍了事,根本無法切中要點,遂引一段自己覺得還符合邏輯的分析上來。

  以下用莫妮卡和蘇菲代稱片中兩位主角。

  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確實是有一個人死了。其實不難判斷,是蘇菲死了,莫妮卡沒有死。這是理解整部影片的重點。在觀賞過程中看清楚那隻流血的手是誰的,和正確翻譯結尾的那行字相當重要。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影片開頭一直出現的蘇菲是怎麼回事?這是因為小莫妮卡一直接受不了小蘇菲死了的事實,或者說很希望很希望蘇菲還活着,於是這些年來一直都把自己當作是蘇菲,注意,不是把自己想象成蘇菲,而是認為自己就是蘇菲。長大了之後,她也有了一個丈夫,有了兩個孩子,有了一個母親,還有了一份作家的工作。但這一切都因為工作上面的不順心而改變。

  精神上的壓抑,漸漸地觸動了她在記憶深處的那根脆弱的神經。她開始發現,照片上的她好像是另一個面孔,而總是有個小女孩出現在她的視線中,甚至做惡夢。在這樣混亂的精神狀態下,脾氣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就出現了問題,丈夫提出分居。她到母親那裡去,母親卻不在家,到麻將館找到,又忙於堆城牆,對她不睬不理。就這樣,精神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緊張,到了極度緊張極度脆弱的時候,她越能通感到那個埋藏已久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感覺自己的臉在變化,在變化,直到她打開鏡子照,發現沒變才暫且緩了一口氣。

  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人物需要解釋一下。第一個是她的丈夫。我開始也沒看明白為什麼看着看着她的丈夫變成另外一個男人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開頭出現的那個男人也是莫妮卡如同把蘇菲當作自己一樣當作的。那個男人其實是當時在車上的另一個小男孩,也沒死。那個在她童年時代印象最深的面孔,也就一直跟着她到她的生活中來,被她當作她的丈夫。實際上她丈夫跟她一樣是另外一個面孔,也就是後來開車送她到娘家的那個面孔。而她的母親,開頭出現的那個也是她童年時代的母親的面孔,也只是她印象中的,事實上跟她生活在一起的是那個白頭髮的她的養母。那個恍然出現在她的視線中的小女孩,是她童年時候的自己,也是印象,並不真實存在,象徵著她的記憶。這就是後來她為什麼跟着小女孩的原因,實際上是跟着自己的記憶。先前夜裡做惡夢,拉着她團團轉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記憶牽扯着她團團轉。

  在養母家,她發現了一張小時候的照片。上面有她親生的母親和姐姐,於是才有了後面她去老家找她們的情節。為什麼養母把門反鎖了不讓她走,其實怕她見到生母之後不回來了,畢竟養母對她有很深的感情。

  終於,她找到了照片中的那個地方,但是生母已經假裝不認她了。而那個被她當作丈夫的面孔的男人,也就是當初同樣在車上的小男孩,因為事過好多年也不認識她了。後來去旅館找她,她還把他當作他丈夫,但男人只是來找個****邂逅罷了。

  小女孩又出現了,代表着她離記憶更近了。於是她跟着小女孩,事實是跟着記憶,一步一步地走進了童年的家。回到了當時,回到了車禍現場。她,她母親,小男孩在車禍中倖存下來,唯獨小蘇菲死了。小蘇菲是小莫妮卡深愛的姐妹,車禍的時候她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這其實象徵著一種靈魂的傳遞。小莫妮卡的心靈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她接受不了所發生的一切,於是離家出走後,就在靈魂之中一直把自己當作蘇菲,把童年時代身邊的人當作後來身邊的人,活到現在。

  這裡有一個場景,實際上是兩個場景的重疊,就是她在露天咖啡座那遇到一個白頭髮的女人,也就是她的養母。一是當她小時候離家出走的時候,在這裡遇到她,後來就成了她的養母。二是養母現在是過來接她,這兩個場景重疊到一起了。這就是為什麼小莫妮卡做了個打電話的手勢,就自己上火車去了。

  小莫妮卡在換完衣服之後就變成蘇菲了,實際上這個過程象徵著她從那時候開始就把自己當作是蘇菲了,一直到現在。也象徵著她還習慣把自己當作蘇菲而存在。

  但在她回到家裡的時候,推開門,看見丈夫兒女,兒女叫了聲媽媽,所有的一切,在這一刻真實了起來,她終於擺脫了心中的夢魘,找回了自己。最後,莫妮卡回望了一下蘇菲,也算是告別了那個存在於她靈魂之中的蘇菲,從此蘇菲不在她的靈魂中,而在她的心裡,她不再把自己當作蘇菲,而是保存着對蘇菲的記憶

  雖然我也用靈魂這個詞來作了解釋,但此靈魂絕非彼靈魂,可作為深度的心靈來解釋。所以,這絕對不是一部鬼片,也沒有任何的鬼出現。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於主角的心理。

您正在瀏覽: 不要回頭影評
網友評論
不要回頭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