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一):以史為鑒 廉系興衰

  ——李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近,觀看了大型歷史文化記錄片《鑒史問廉》,這種體會更加深刻,歷史就是一面逼真的鏡子,歷朝歷代的興衰,都遵守着特定的發展規律,而官員的廉政又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領導幹部,確實應該以史為鑒,敬畏歷史,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

  一、以歷史為鏡子,可知群眾心中永遠有桿稱。通過觀看《鑒史問廉》,我們發現民間有許多群眾自編的反映貪官污吏的戲劇、民謠等,這充分說明了群眾對腐敗的痛恨。包拯不持一硯歸、強項令董宣據理力爭,這些一身正氣、 一身硬骨頭的清官早已在人們心中立下不朽的豐碑。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我們人民群眾的眼睛是如此雪亮。歷史清楚地告知我們,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與我們各級官吏的作風具有最直接的關係。

  二、以廉吏為楷模,對照改正自己的作風。包拯有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詩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參天之木,最後總會成為國家的棟樑。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為這首詩做了最好的詮釋,贏得了"包青天"的美譽。海瑞是渾身是膽、一身硬骨,他對國之忠心幾乎無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時,他已做好死的準備,坐在為自己準備的棺材旁他一臉坦然。為官的海瑞生活極其清貧,生活極其樸素,去世時家徒四壁,自發送葬的群眾伍綿延百里。包拯和海瑞這樣的清官將世世代代活在人們的心裡。作為領導幹部,我們更應當自覺地以這些清廉的楷模為榜樣,抓緊改掉自己的那些壞心態、壞習慣、壞作風,安心工作,實實在在地做些對人民群眾有益的工作。

  三、以共產黨人的艱苦創業為佳話,立足崗位認真干好本職工作。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從我們共產黨的歷史可知史,從建黨之初,我們黨就繼承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建國后我們還有鞍鋼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這些都是共產黨人在執政條件下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生動體現。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於我們黨長期執政,地位變了,權力大了,有些人逐漸脫離群眾,出現一些幹部抵禦不住各種誘惑,不是用手中權力為人民工作,而是用來謀求私利想方設法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因此,我們應當弘揚共產黨人艱苦創業的優秀精神,以其為佳話,自覺遵守"八項規定",切實反對"四風",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立足本職崗位,干好本職工作,從而無愧於黨組織、無愧於人民群眾、無愧於時代對我們的信任。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二)

  ——郭 群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歷史是一面鏡子,人的內心是一面鏡子,美與丑都會盡現其中。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更需要有一面鏡子,既讓人看清自己、也讓人明白社會,把個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會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廢、世俗的清濁。

  近日,中央電視台、河南省紀委和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拍攝的《鑒史問廉》,梳理這些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對於雷霆反腐的當下而言,無疑不無現實意義,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看過此片之後,感觸頗深,以此片為鏡,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風上需要改進的太多。眾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翻開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漫長畫卷,我們不難看到: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總是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如北宋的包拯,剛正清廉,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明朝的海瑞,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博得舉國愛戴;清代的于成龍,一身清廉,蜚聲朝野。現代的人民公僕孔繁森、焦裕祿、任長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響甚廣。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腐敗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如果不堅決防範和懲治腐敗,任憑腐敗現象蔓延,最終將導致經濟衰退、政治動蕩、文化頹廢、社會混亂,導致黨嚴重脫離人民群眾、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2014年,在市委領導下,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是有效提升了黨群、幹群關係。通過活動的開展,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群眾路線是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進一步錘鍊了自身的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開展群眾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過觀看記錄片,我認為工商幹部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強廣大黨員的廉潔意識。

  (一)加強作風建設。作風體現黨風、影響政風、帶動民風,是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是當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全會上指出:"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工商部門處在監管執法第一線,涉及問題更具體,加強作風建設更現實、更必要。一是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會議上強調,八項規定必須嚴格落實,這是一條"高壓線",而且要確保通上"高壓電",誰也不能碰,誰碰就處理誰。全系統黨員幹部要緊緊扭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不放鬆,健全領導幹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機制,堅決糾正黨員幹部借婚喪喜慶、喬遷等名義,大擺宴席、收受禮金等行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嚴格遵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古人講,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們要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等小事做起,切實發揮率先垂範、身正令行的示範作用。

  (二)加強紀律建設。紀律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證。當前,工商事業正處在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嚴明紀律意義更加重大。要嚴守政治紀律。工商幹部必須始終堅守政治紀律的底線,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確保促進"四大一高"政策措施在本部門貫徹好;堅持以案為鑒,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牢固理想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三)加強自身建設。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出樣子給人看,領導幹部要從自身做起,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守各項規定,勤政廉政,廉潔自律,任何情況下都要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要強化自律意識,時刻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守住做人的底線,守住黨員幹部的底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一個組織和幹部群眾信賴的人,一個同事和朋友尊重的人,一個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一個沒有負擔可以輕鬆享受生活的人,一個回顧一生能夠問心無愧的人。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鑒史問廉》的製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為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三):鑒史問廉 興衰之思

  ——曲振群

  由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台、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8集大型歷史文化記錄片《鑒史問廉》在央視記錄頻道(CCTV-9)晚8點播出了。觀看畢,不由想到習近平曾經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是啊,歷史這本教科書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讀一讀。於是,《鑒史問廉》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速讀"歷史、鑒往古今的平台。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 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於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發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包拯不持一硯歸,狄仁傑斷案如神、強項令董宣據理力爭……這些一身正氣、 一身硬骨頭的清官早已在人們心中立下不朽的豐碑。縱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他們是恆星在歷史的星空熠熠生輝,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詩云:"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詩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參天之木,最後總會成為國家的棟樑。而好鋼是不能用在做魚鉤那樣的小用途的。倉庫里糧食多了老鼠就會高興,草原上荒蕪了,兔子和狐狸也會發愁沒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經有很多的教訓了,作為我們千萬不要成為被歷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為這首詩做了最好的詮釋。他無愧於"包青天"這一稱呼。像他這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還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個。

  海瑞是一個渾身是膽、一身硬骨頭的人。他對國之忠心幾乎無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時,他已做好死的準備,坐在為自己準備的棺材旁他一臉坦然。一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裡裝的是什麼?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為官的海瑞生活極其清貧,所吃的菜都是夫人親自種的,衣服更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在他老母親過生日那天,他破例買了一點肉,"海瑞買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聞。海瑞死時,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發送行的隊伍綿延百里。

  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的一首詩《有的人》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為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憂,后百姓之樂而樂。這樣的清官將世世代代活在人們心裡。

  那些魚肉百姓、貪婪自私的為官者無不遭到人們的唾棄。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頂不住眼前的誘惑,就會失去未來的幸福".那些被貪慾蒙蔽雙眼的官,也許一時能享受物慾上的滿足、然而,金錢、權力、美色……就像天邊的晚霞,絢麗而易逝。浮華散盡,他們將陷入無邊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人,終被人們狠狠地摔下,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鑒。共產黨人最知歷史,從建黨之初,我們黨就繼承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具有共產黨人革命風格的艱苦奮鬥精神。靠着這種精神,我們吃草根、咽樹皮,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用"小米加步槍",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奪取全國政權后,黨又率領全國人民繼續發揚戰爭年代的拚命精神,衝破封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了初步繁榮昌盛的新中國。鞍鋼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都是共產黨人在執政條件下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生動體現。當然,我們黨也清醒地看到,由於黨長期執政,地位變了,權力大了,有些人逐漸脫離群眾。特別是一些幹部抵禦不住各種誘惑,不是用手中權力為人民工作,而是用來謀求私利想方設法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但是,我們黨的領導人保持着清醒的頭腦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我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認識的腐敗是附着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嚴重影響了黨的健康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於是,狠抓開展作風建設、反對"四風",反腐倡廉、打虎拍蠅,清除黨內毒瘤,把那些貪腐的官員一個個拉下馬,從嚴治理黨風,贏得了民心,就是以史為鑒的最好體現。

  "以史為鑒、鑒往古今",國人,尤其是黨員幹部,都應該好好去看看這部紀錄片。

您正在瀏覽: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