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參觀博物館有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篇一:參觀博物館有感

  又一次參觀了歷史博物館,每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而且永遠感覺不到厭煩。走進歷史的長河,沉浸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輝煌之中,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更感嘆於漢唐時期的政治開明,文化自由,科學縝密,經濟開放,藝術燦爛,軍事強大。根植在統治者內心的,不是玩虛假的數字遊戲,搞面子工程,與民奪利,而是建設一個“外硬內軟”的國家,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感到自豪和滿足。人民也不用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發愁,連稅負也降到了最低,醫療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幾千年以後,在這片土地上,“有尊嚴地生活”竟成為統治者賣弄的噱頭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長安,擁有三百萬人口,城市規劃謹偌棋盤,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國商賈穿梭其間,市民百姓安居樂業。女人們可以不用為了病態美的骨感身姿而放棄享受美食的權利,可以身着男服甚至胡服,騎馬,射箭,狩獵,蹴鞠,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彌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豐腴的身材。女人是可以當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兒媳婦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愛。

  走出博物館,回到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和不甘,方才想起歷史發展中出現倒退。

  篇二:參觀博物館有感

  就在前天冒着寒冷的天氣緩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 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歷史情懷參觀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加了解了我們祖國成長的歷史。我在參觀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祖國母親的偉大,決心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奉獻終身。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在展覽中最深刻體會是此刻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祖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列強的屠戮和欺辱之中,這印證了“國家弱註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規律。為了避免讓歷史重演,建設祖國。因為我們是祖國還未綻開的花朵,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奉獻自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正處於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少年時期。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自我,積累知識,鍛煉能力,磨練品質。只有少年強大才會給祖國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這次參觀中使我憤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國家來侵佔中國的領土在聽見解說員慷慨激昂說到南京大屠殺時我彷彿看見那慘目人睹的場景時我的心裡是陣陣凄涼但是我也彷彿看見中國人民在頑強與日本侵略者鬥爭時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國共產黨不畏強暴,以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帶領頑強的中國人民,與國民黨積極合作,堅忍不拔、堅苦卓絕的英勇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我參觀了明、清與抗日戰爭時看見了虎門銷煙、八國聯軍攻打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等在清代無能統治下迫使這些事情一一發生。 撫今追昔、緬懷歷史,我們不能不認識到這樣一個真理,不能不謹記這樣一個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無數中國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所印證了的真理和教訓,也是歷史上無數國家和人民用他們的命運所引證了的真理和教訓。社會發展局面,使我們的國家永保安全、穩定、繁榮、文明和強大。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人民,更應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以真抓實幹的精神、以嚴謹活撥的態度、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和開闢美好的未來……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品展廳。在展廳里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隻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隻什麼桶呀?一隻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隻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着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隻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裡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後用手挎着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鬆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里怎麼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我們家也有果盤,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隻蝴蝶盤。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後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後來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製的泥塊上。然後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製的字盤裡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在可好了,採用電腦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篇三:參觀博物館有感

  今天我去了廣東省博物館參觀了荊楚地區和鄂爾多斯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展覽。

  在展出的鄂爾多斯地區(今內蒙古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有小型的兵器和一些動物形狀的小飾物。展出的荊楚地區(今湖北省)的出土青銅器有兵器、器皿等等。相比鄂爾多斯地區的青銅器只是簡單模仿動物外形來說,荊楚地區的青銅器除了外形比較大、比較多之外,刻在兵器和器皿上的圖案款式多而複雜,這些圖案有人、動植物甚至幾何圖形。無論在鄂爾多斯地區或者是荊楚地區的出土青銅器都是工藝精細,形態逼真。如果不看介紹,恐怕你不會相信這些青銅器是我們的老祖先在二千多年前製造出來的。

  展品中有一口青銅簋,外形象現在的飯鍋,簋的兩邊各有一隻耳環,一條不算長的銅鏈系著兩隻耳環,每個環上竟然看不到任何一點的接駁的痕迹,真是鬼斧神工!

  我注意到展出的青銅器都是三隻腳的,成語“三足鼎立”大概就是指這種鼎。為什麼那時的器皿做成三隻腳而不是模仿動物做四隻腳呢?是為了節省材料或者從審美角度做出如此的設計呢?難道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如此環保意識了嗎?另外,設計三足鼎比四足鼎難得多,如果三足之間距離分佈不當的話,鼎很容易就會傾倒。古人是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三足之間的準確的距離還是用什麼土方法來確定的呢?

  我帶着一聲聲的感嘆,一個個的疑問離開了博物館。我驚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聰明絕頂,要解答所有的疑問將成為我今後努力學習又一個新的動力。

您正在瀏覽: 參觀博物館有感
網友評論
參觀博物館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