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標籤:圓明園的毀滅

  ??我和夫人等一行隨着姨外甥女的引導,來到古徽州潛口民宅博物館參觀。姨外甥女楊永艷,在這裡工作已近二十來年,是這裡的古建築保護專家,對這裡的一切都胸有成竹。她一面攜着她的大姨媽,一面在向我們作引經據典講解。

  ??在我們進入山門之前,她首先介紹潛口民宅概況。

  ??潛口民宅博物館座落在黃山第一峰的潛口紫霞山麓,依山傍水,自然和諧,環境十分優雅。在一九八八年元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黃山市首批國保單位),是一座徽州明清兩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分為明園和清園兩部分。內有明、清兩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橋等古建築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樹、古井、古匾,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研究中國古建築史和建築學的珍貴實例,被譽為“我國明代民間藝術的活專著”,“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高度和諧統一的典範”,著名古建築專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曾嘆之曰:“觀皇宮去北京,看民宅到潛口”。下面,我們先來參觀第一部分明園。

  ??當我們推開古老厚重的山門,一個保存完好的明代徽州山莊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座座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是多麼的清麗、秀雅。永艷指着村頭這座靈毓秀美的拱橋叫“蔭秀橋”說,這座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五四年),由尼姑出資所建,當年橋這邊是出家念佛的尼姑庵,橋那邊是雞犬相間的村莊。“蔭秀橋”三個字一半是陰刻一半是陽刻,橋中央成了佛界與人世的分界線,因此又叫陰陽橋。十分有趣的是當年尼姑出資建橋,橋兩邊的護欄砌築的卻是羅漢板。歲月悠悠,小橋依在,如今“師太不知何處去,羅漢依舊笑春風”。

  ??當我們走過石橋往左,迂迴而上迎面望去是一座“方氏宗祠坊”聳立在我們眼前。此牌坊建於明嘉靖丁亥年(公元一五二七年)。徽州歷史上做官的多,牌坊樹立的也較多,如今黃山市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一百多座牌坊。永艷提醒我們說,這座牌樓與眾不同的是,別的牌坊上題書大多是“聖旨”、“恩榮”、“御敕”一類,唯獨這座牌坊“龍鳳榜”處沒有題字,只雕刻着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裡拿着一支生花妙筆,腳上托着一隻方形大斗,“斗”用來衡量人的才華,“筆”用來點狀元,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鬼、鬥合起來是“魁”字。牌坊反面雕刻着“月宮桂樹圖”。正間額袱為雙獅戲球,上枋為雙大鵬展翅飛翔,體現了立牌坊者希望家族子孫中多出文魁星,去蟾宮折桂,入仕做官、光宗耀祖,其用心可謂良苦。那精妙絕倫的石刻也令人嘆服。

  ??這是我第一次領略到當年建設者的獨具匠心,將一個魁字與石雕藝術結合得如此巧妙。拾階而上,“善化亭”映入眼帘。善化亭建於明嘉靖辛亥年(公元一五五一年),“善化亭”顧名思義,意在勸人行善積德。古徽州民風淳樸,修橋補路、建亭留名、助人為樂、蔚然成風。這是明代一位善士為方便行人歇腳而建造的一座雨亭。“陽春有腳九重天上行來,陰德無根方寸地中種出”。當年的墨書題記中的含義等待您去慢慢琢磨;另一聯“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從容步出,急不來的心事想一想暫且丟開”。其中的人生哲理等待您去細細探索。

  ??在永艷的引導下,繼續前行,我們所見到的氣勢宏偉的建築物是象徵族權的祠堂。宗祠、支祠、家祠,表現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形成的一種凝聚力。

  ??眼前這幢房子為樂善堂又稱“耄耋廳”,是當年專供汪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娛樂和商議大事的場所,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正面橫排開三道門,中門的門檻比較高。在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下,宗族內的等級區別很明顯,門檻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門檻越高,地位越高。進門也分等級,身份低的,只能從兩邊門進;身份高的,主人大開中門,並且把門檻拿下。

  ??氣宇軒昂的曹門廳,一看就是歷史上名門輩出的聲勢顯赫的大家族。高高的門檻、氣派的儀門、抱鼓石、門廊前依次排開的八根粗大的廊柱,宛若八大金剛。明朝朝廷嚴格限定民間建築不得超過三間五架,不準用斗拱,飾彩色,然而,曹門廳通面九開間,比山東孔廟還多出兩開間布局。結構簡直能與宮廷建築相媲美,真是上有上的規定,下有下的對策。大概這裡遠離朝廷,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朝廷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共3頁,當前第1頁1 文/hxgyc

  ??永艷扶着她的姨媽沿着台階而下,我們來到普通農民的住宅,方觀田宅。一進三間樓房,中間是廳堂,兩邊是卧室。這小小的住宅,它的構造也很合理,特別是屋柱與柱礎之間加一個木質,具有防潮、防腐、防震功能。柱間空檔及牆壁都用蘆葦牆隔斷。這種牆的做法是:用蘆葦編成籬笆,再在表面塗上黃泥、石灰,四五百年過去了,它們仍然結合得如膠似漆,真是令人難以想象。在這裡,您還能觀賞到全國罕見的明式傢具。

  ??永艷說,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司諫第是一座家祠,建於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是江南現存明代遺構中最早的建築之一,保留了濃厚的宋、元建築風格,系明永樂初進士,吏科給事中汪善的五位孫子為祭祖所建。這幢房子最早登入《中國名勝大詞典》和《中國旅遊大詞典》。進門後天井兩邊有蓄水池,此為放生池,用來養魚養龜,另外可蓄水防火。後進寢室上供着先祖汪善的牌位。汪善為人正直清廉,不畏權貴,深得明成祖的讚許。祠堂上高懸着永樂四年(公元一四零六年)明成祖御賜的匾額,彷彿仍在頌揚着汪善的高風亮節。也許你會問,經歷了五百多年,這些建築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奧秘主要是它們自身堅固的構造上,兩頭稍細中間鼓粗的是明代建築上的梭柱,下面的柱礎形狀像是底部朝上的盆子,所以叫覆盆礎,名字富有詩意的月梁因形似冬瓜,民間又叫冬瓜梁。還有這個造型別緻的構件名叫楓拱。楓拱的使用早在唐代建築中一直延用到宋、元都素無雕碾,而司諫第楓拱宛如流雲飛卷,顯示出明代營造風尚,成了極其珍貴的文物。渾實的梭柱如侍衛林立,莊嚴肅穆;碩大的月梁,縱橫交錯形同穿梭;丁頭拱、平盤斗、駝峰、叉手,有的形同蓮花、有的狀似飄帶、有的風格粗獷、有的手法細膩,一個個構件,個個恰到好處地起到建築力學中的作用,又都是賞心悅目的工藝精品。

  ??參觀完司諫第,永艷帶我們去走訪一座座寧靜的古民居。吳建華宅是汪善後代的住宅。方文泰宅是比較富有的商人住宅。口字形四合院,三間二進樓房。在這裡你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滋味。徽派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四周外牆不開窗戶,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高高狹長的天井。這叫“五嶽朝天,四水歸堂”。造設天井不僅解決了通風采光的需要,而且古時徽州人認為水源即財源,聚水如聚財,還圖個“肥水不外流”的吉利,表明徽商的聚財思想。另外,天井還有另一層內涵意思,就是把人與天銜接起來,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反映。在正廳中央掛有一幅祖宗容像,從這容像上我們可大致了解到明代的一些禮制、風俗。從補服上可簡單區別明代官員的官銜品級:文官補服綉禽,武官補服綉獸,即“文禽武獸”。文官一品綉仙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武官一品綉麒麟,二品綉獅子,三、四品綉虎豹。抬頭看,樓層臨天井四周的弧形欄杆雕花綴朵,玲瓏剔透,整個欄板猶如一隻巨大的花籃,喻示着“萬事如意”。欄杆後面有飛來椅,還有個幽雅的名字叫“美人靠”,是古代未出閣小姐的主要活動場所,供寫字、畫畫、做針線。徽州明代還保留着喜歡住閣樓的習俗,因此樓上更比樓下寬敞。樓梯口處還設有蓋門,關上以後,迴廊走道連成一體,日常起居十分方便,這叫“樓上廳”,飛來椅邊上的房間是小姐的閨房,臨窗設立的是梳妝台,外人進家了,小姐要關上遮羞窗迴避。

  ??蘇雪痕宅是明代中葉一個中等家庭的住宅。該宅前後各開一天井,俗稱“一脊翻兩堂”,室內通風采光非常好。

  ??胡永基宅是明代中期磚木結構樓房。據傳,該主人原為浙江桐廬的知縣。根據當時的等級限制,他只能建一幢三開間住宅,該宅的樓下做的是三開間。但是當時的主人想在家鄉建房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樓上做了五開間,設置了樓上廳,以接待貴賓。大門外東側有邊門,門內有一條狹長的通道,直通後天井,後進裝修的是四個卧房。該宅最精美的地方是圍擁前天井的三面樓行上,裝修了雕花欄杆板,上下五行採用壺門裝修,滿雕了花、鳥、蟲、魚和動物圖案,有透雕、鏤空雕和高浮雕,充分體現了徽州明代的工藝水平。共3頁,當前第2頁2 文/hxgyc

  ??我們見到的這幢房子為國內罕見的明代三層樓房羅小明宅。原為明隆慶進士、萬曆僉都御使誥贈嘉議大夫羅應鶴的住宅。底層面闊五間,是民間住宅的最大開間,樓上樓下柱網不對齊。底層的丁字拱改變了常規做法,雕琢成一隻倒掛的鯉魚吐水,捲起浪花,極富裝飾韻味。

  ??永艷自始至終熱情飽滿地,用富於文學色彩的語言將十分專業性的古建築講得精彩紛呈,讓人體味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實在是一場難得的明園教學。我和她姨媽為有這位外甥女,感到十分光彩。

  ??我想把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部份整理出來,以嚮各位,但牽涉到許多專業知識,一時未曾消化得了,後來還是求助於外甥女永艷和她的在中學當老師的丈夫吳光明,請他們倆審定。這篇文字應歸功於他倆。

  共3頁,當前第3頁3 文/hxgyc

您正在瀏覽: 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網友評論
參觀潛口民宅博物館的明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