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抗日電影觀后感

抗日電影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抗日電影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龍種觀后感(一)

  近日,一部由美國好萊塢米高梅電影公司於1944年投資拍攝,講述中國百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黑白電影《DragonSeed》(龍種)走紅網絡。這 部電影由四次摘得奧斯卡影后桂冠的凱瑟琳·赫本挑大樑主演,片中除了極個別亞洲面孔作為群演出現外,主演都是高鼻樑、深眼窩的外國演員。但這部“穿越”味 十足的電影,在近70年後的今天,還是令眾多大眾影評網網友大呼亮點很多,甚至將該電影封為“抗日神片”。

  據記者了解,這部《龍種》於1944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年輕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帶領村民與侵略者展開英勇鬥爭 的故事。許多網友表示,一開始之所以會打開觀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出於好奇: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頭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間插秧耕作,生活環境也是中國鄉 間的情景,故事題材還設定為抗日,覺得不可思議。

  看完整部電影后,大家紛紛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眾影評網某網友感嘆:“從布景到服飾妝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則說:“那個年代 好萊塢很少能找到華人演員,為了符合劇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員都被特意化裝成接近東方面孔,再搭配整體造型,抓住了那個年代中國普通農民的外貌特 點。”而“蛋塔”則說:“一開始以為是一部惡搞片,結果看完之後覺得此片確實秒殺當今不少國內的抗戰片。除了英文對白,很難回過神感覺出這是外國人演繹的 抗日片。”

  此外,劇中靈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凱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認為美國電影界標誌性人物,至今保持四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記錄,對於她的演繹,網友 “坡坡”評價說:“赫本對中國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畫入木三分,面對侵略者勇敢抵抗,勸父親放棄土地和家園全力反抗敵人,甚是精彩。”

  針對這部大眾影評網千萬以上網友給予“好評”的老電影,昨日記者電話採訪影劇評人李星文,他說:“國內有些抗日題材的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不是說達不到這樣的觀 眾反饋,只是一開始為了搶市場就故意做雷做傻,導致最後被大家吐槽。其實無論是什麼人來拍抗日劇,只要抱着對歷史敬畏,對藝術尊重的心,就一定能獲得觀眾 認可。”

  斯大林格勒觀后感(二)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着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70 周年,京城電影院線熱播俄羅斯首部3D 巨幕 大片《斯大林格勒》。 俄羅斯是英雄強悍的民族,在 二戰中 付出了千萬人的生命,打敗了橫掃歐洲不可一時的希特勒法西斯。今天的俄羅斯戰爭題材的文學藝術,無論如何表現都不為過。

  此片由俄羅斯國寶級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影片之一。 《斯大林格勒》 全片的基調為暗色調,影片油畫般的質感,粗曠豪放厚重。在3D 特技場景渲染下,氣勢恢宏,悲愴感人。影片開始於日本大地震,一位俄羅斯救災人員發現廢墟下的俄羅斯同胞,由“五個父親”的身世,引出了二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一組蘇聯士兵和一群德國士兵,加兩個俄羅斯女人的故事。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乃至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也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也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故事發生於 1942 年秋斯大林格勒,影片以大見小,描述了伏爾加河畔一座老房子里,蘇聯紅軍與德軍之間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一支 蘇聯紅軍向伏爾加河左岸的德軍發起反攻后失利,幾名蘇聯士兵在這次行動中得以到達伏爾加河左岸,並潛進了一座被德軍佔領的房屋與德軍形成對峙,在這裡他們遇到了電影的女主角,一位年輕漂亮的19 歲俄羅斯少女卡嘉,危機重重之中他們相互守候,互為依託。 導演以1 :1 的比例建造斯大林格勒街景,在拍攝電影開場的伏爾加河登陸戰時,將搭建的心血全部被炸掉,真實再現宏大戰爭背景,襯托出戰爭中小人物的生死。影片穿越歷史硝煙,反思戰爭。

  讓人最震撼的鏡頭是, 影片利用3D高科技技術,大炮的強攻,飛機的狂轟亂炸,機槍的掃射都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衝擊。德軍發現了蘇軍的企圖,主動引爆油庫。頓時火海一片,騰空烈焰燃燒着陣地,前線排山倒海進攻的蘇軍士兵葬身於火海,德軍在戰壕里慶幸。讓人沒曾想到的是,突然間許多渾身燃燒着烈火的蘇軍士兵躍上敵人的壕溝, 披裹着滿身油跡的火焰, 怒吼着撲入德軍的戰壕,短兵相接肉搏在德軍的陣地上。 蘇軍士兵的英勇頑強,勇於犧牲,讓觀眾心靈深感震撼。

  影片中,另一位蘇聯女人瑪莎,因為長得與德國軍官彼得。卡恩的妻子有幾分相似,具有日耳曼女人和法蘭西女人相結合的高貴氣質,他不斷給她送食品,死亡時刻開車救出了她。她被同胞的鄙視“法西斯娼婦”,她因恨而產生的愛。影片最後,兩位女人被各自的情人同時帶到安全的塔樓躲避炮火和子彈。19 歲的卡嘉活了下來,而愛上了德國軍官的瑪莎,最終被一顆來自俄軍狙擊手的子彈擊中前額。她瞬間死在了努力保護她的德國軍官的面前。影片淋漓盡致揭示了女人在戰爭中的無奈與無助。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而是將他們的青春、美貌、生命、殘酷的吞噬掉。

  最感人溫暖的一幕是:蘇聯士兵為卡嘉過生日。士兵們送給她一個驚喜,冒着槍林彈雨搬回來一個浴缸--- 生日禮物,讓半年未曾洗澡的卡嘉洗個熱水澡。他們在廢墟的房間中裝扮一新,點燃蠟燭圍坐在一起。破舊的鋼琴,柔軟的沙發床,舊時的相框照片,無疑都看出戰前生活的的溫馨幸福。曾是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的蘇軍戰士,彈着鋼琴唱着憂傷的詠嘆調。如同和平時期,戰爭似乎遠離了他們。影片沒有用激烈的手法揭露和賭咒戰爭,而是通過俄羅斯人高貴、莊重的性格,細膩完美 的展示 人性去反思戰爭。 觀眾會注意到,影片中多次出現那個意味深長,斯大林格勒着名的《兒童環舞》的銅製噴泉。

  影片的結尾,當德國軍官彼得。卡恩為報復瑪莎之死,組織德軍強攻塔樓,俄軍士兵終於聯絡到炮兵部隊,將所在的精準坐標上報,隨着一聲:永別了,我的兄弟們!巨大的爆炸聲中將影片推向了高潮。19 歲的卡嘉站在窗前,在彈火紛飛的凜冽火光中看着這一切, 蘇軍德軍雙方無數鮮活的生命在猛烈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觀眾也在影片中情感與藝術得到升華。當觀眾還沉浸在硝煙四起,影片此時有一句發人深省的發問:戰爭是什麼?沒有解釋,沒有答案,隨即電影在悲壯樂曲中結束,留下的是黑白色滾動的字幕。

  這部耗時三年拍攝的巨制電影,以二戰最殘酷,最血腥的廝殺為背景,揭開了戰爭的悲痛、殘酷、 慘烈,展現戰爭險境下人性的光芒和愛的力量。它告訴現在的人:戰爭不可再來!好的戰爭影片都是以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樣的主題而結束。 《斯大林格勒》亦如此。

  抗日兒童觀后感(三)

  在家裡里我看了一篇電影叫《抗日兒童》,我現在給大家講一下這篇電影的主要內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覺吧。

  這些壞日本軍要抓一個女八路因為她得手裡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來,女八路受了傷給兩個抗日兒童團的小孩兒發現了,於是,一個小男孩放了鴿子回家,等鴿子一回家就帶便他們找到了女八路,於是老爺爺把女八路帶回家,日本軍來了大怒,殺了老爺爺也,那個小男孩很傷心,之後他的幾個夥伴都給抓了起來,說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來,我就把他的夥伴全部被殺死,還有好幾個小孩兒就是抗日兒童團的,最後兒童團只剩下兩個人了。他們跟日本軍生死拼搏,後來一個小孩兒的叔叔來了把小日本給殺了個精光,最後中國人戰勝了,小日本輸了。

  我看完后感覺那個小孩很可憐還有那些死去的中國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壞了,但是中國的八路軍和兒童團還是勇敢的將小日本給打敗了。

  我敬佩這些中國的抗日軍人和兒童團的小英雄們。

  硫磺島來信觀后感(四)

  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是2006年12月13日,因為喜歡伍德的片子,所以買了《硫磺島》的dvd回家看。先說說我當時的想法:我出生在南京,從小對日本這個好戰的民族沒有好印象,可以說是深惡痛絕,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會響起防空警報。1937年的這天,侵華日軍佔領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很難想像當時的南京人絕望到了什麼程度。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當日本軍國主義的屠刀在中國肆意揮舞使我們的祖輩們生靈塗炭的時候,日本本土的人民在做些什麼?他們知道些什麼?美國人呢?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這個彈丸之地上的狂熱份子就在不停地蹂躪着中國,在他們的眼裡有一點人性可言嗎?那些所謂皇軍的親人們,你們在想些什麼呢?還是在為你們的男人能夠早日凱旋而祈禱?因為你們什麼都不知道,這是立場的不同,你們的心靈和你們的人性就如同你們的國家一樣狹隘!每一次,無論是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旅順大屠殺紀念館、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完后,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對日本民族的憎恨。我的老家在東北,聽我祖輩講起當年日本鬼子在家鄉的暴行,我頭皮氣得都發麻,真恨不得自己生在當年,好手刃幾個鬼子!!

  帶着這種心情,在12月13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硫磺島》這部電影,不能否認,從劇本和導演手法出發,這部電影確實客觀的反映了那場戰爭,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那種極右的思想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噁心。站在21世紀,我們不能去改變歷史,但是歷史的真實性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不知到當時的硫磺島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是的,日本士兵的壯烈犧牲,是為了保護他們遠在本土的親人不受到戰爭的牽連,但是這些士兵中間不少是從中國戰場上面下來的,你們在中國幹什麼?也是為了保衛你們的家人嗎?劇中說到,靖國神社會有你們的一席之地。我不想牽扯太多的政治,過去了60多年的事情,重新翻回來看看,小日本,你們真的是很愚昧啊,一個靖國神社的靈位就值得你們這樣滅絕人性?在中國,甚至是西方世界,換句話說,只要是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都知道,人死後最怕的事情就是身首異處,俗話說“死要留全屍”,然而你們的所謂武士道文化,竟然是以死後被人斬首為榮,我想不通,我只看到了人與禽獸的區別。你們在最後無法抵抗的時候,想的不是和敵人同歸於盡,而是以自殺的行為來獲得自己所謂的榮譽,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因為你們骨子裡面就是懦弱的!美國人打敗了你們,你們知道服了,可見你們不光懦弱,而且欺軟怕硬。硫磺島戰役轟開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大門,我帶着這種情緒看了這部電影,影片遠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振奮人心,不如當年看《珍珠港》來的爽快和勵志。

  今天,我又翻開了這部電影《硫磺島》,我帶着一種平靜的心態欣賞了這部作品,我的心靈被震撼了。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伍德導演蒙蔽了。對於電影情節我不必多講, 栗林忠道對西鄉說的那句話“救過你兩次就有第三次”感動了我。西鄉的心理描寫也許是大部分當年的日本士兵的寫照,他們對於戰爭之外的事一概不只,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什麼是正義,自己站在的是不是正義的那一方。一封美國士兵山姆的家書中,媽媽讓兒子要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早日凱旋歸來,戲劇化的是他的兒子卻死在了日軍的病床上。清水,因為不願意殺一條狗而被調到硫磺島充當炮灰。西鄉、清水之類的日本士兵的眼中的正義是什麼呢?導演告訴了我們,就是他們對自己親人和家鄉的愛。這些人被無情的軍國主義麻痹了思想,在戰爭中充當了邪惡的角色,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可悲,為了不讓這一絲僅存的戰爭中的人性泯滅,導演讓西鄉活了下來。我想如果他有幸回到本土,60年以後看看自己的歷史,那時他會想些什麼呢?換句話說那些原來在中華大地上肆虐的皇軍戰士,你們老了以後想的又是些什麼呢?電影拍的藝術性勝過了寫實,整個觀看過程中,我都在欣賞栗林忠道的智慧和他的行為,但是這個人曾經也在中國戰場上屠殺過中國人,我理解了,這可能就是作為一個當時日本軍人的宿命,他們徹底的被洗腦了,滿腦子都是帝國偉大,終於天皇的思想,他們的人性只有在自己家人和同胞面臨危險的時候才能顯露出來。

  我徹底的思考了。二戰,世界一百年中最殘酷的戰爭。但是我們把歷史的篇章往前翻翻,在我們中國鼎盛的時期,周圍的國家也沒有少受到我們所謂帝國的欺凌,這讓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再這樣糾纏於戰爭的對與錯和民族之間世代遺留的矛盾,還有意義嗎?我們再刨根問底歸咎原因,還有必要嗎?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改變也不能抹滅,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階段,如果60、70年不夠,我想100年、200年的時間總能化解我們這段歷史的恩怨了吧。但是我還是想說,真正有智慧的民族是不會選擇逃避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侵華戰爭不是日本人民的錯,是你們的統治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時間能夠赦免他們的一切過失,但是你們要警醒,不能讓你們的後代重蹈歷史的覆轍,在你們的教科書上應該寫下濃重的、真實的筆墨來評價這場戰爭。錯就是錯,不能一錯再錯。在那場戰爭中,不是有像西村那樣的人回去了嗎?問問他們,讓他們的一點人性來感化你們的後代,告訴你們歷史的真像,這樣不是很好嗎?對於你們在戰爭中失去的親人,雖然他們對我們來說是邪惡的,但是我說了,60年過去了,恩怨應該化解了。你們可以去用你們的方式來祭奠他們,我想,替他們的靈魂贖罪,在他們死後幫他們找回人性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去參拜什麼靖國神社。如果你們還是以死後能在靖國神社中有一席之地為榮的話,那不久的將來,你們的後代將和你們的祖輩一樣,會犯同樣的錯誤。你們現在的年輕人中很可能有人會成為當年的東條英機。

  我是一個80后,我希望日本的80后能夠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來評價那場戰爭,我相信年輕人的思想是開放的,不會收一些人的蒙蔽和蠱惑,我們之所以能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世界能夠和平,應該歸功於戰爭中的人性,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將這些人性好好的傳承下去。

  這,就是我現在再看《硫磺島來信》歷史是一面鏡子,鏡子中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殘酷,還有人性的一面,牢記殘酷的教訓,時刻警醒自己,這才是影片帶給我的啟示。

您正在瀏覽: 抗日電影觀后感
網友評論
抗日電影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