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它使傳統教學變多元化、立體化,並使教學內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意識,並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主動性、創造性。

  (一)、以畫想象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利用課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圖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激情體驗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用多媒體着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松”時,創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像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願望。學生彷彿成了黃山上的“陪客松”,聲情並茂地為人們介紹着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以實引虛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着一幅幅的奇松圖,腦中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再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蕩,任思維涌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篇二: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是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松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定位好后,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成為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讀書為主線。

  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為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讀,然後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松,通過課文插圖感悟文中“枝幹遒勁”的意思,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這樣,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重視圖文結合。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繫,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在《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黃山奇松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巧用插圖的:1、讓學生看迎客松圖和送客松,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幹,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等詞語的意思。2、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黃山奇松的集錦圖,讓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寫話。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

  三、注重遷移運用。

  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說、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課標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上還安排了“小導遊”和“廣告詞”兩個環節,進行寫的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在朗讀的教學環節教師只是在一味地指導學生朗讀,並沒有進行示範的朗讀或錄音帶朗讀,沒有起到示範的作用。

  2、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展開的,在教學三大名松的環節,我在想能不能分組來學習三大名松,然後小組選成員來彙報,給學生以更大的討論交流的空間。

  3、教師說的有點多,沒有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我認為:講和繁瑣分析並不是一回事,以學生為主並不排斥教師的必要分析。)

  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篇三: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松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定位好后,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成為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讀書為主線。

  蘇教版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為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讀,然後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松,通過課文插圖感悟文中“枝幹遒勁”的意思,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這樣,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重視圖文結合。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繫,是一種不錯的資源。在《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黃山奇松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巧用插圖的:1、讓學生看迎客松圖和送客松,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幹,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等詞語的意思。2、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黃山奇松的集錦圖,讓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寫話。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三、注重遷移運用。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說、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蘇教版在注重遷移運用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上還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寫三大名松的寫法描寫其它黃山松,這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遷移運用,進行寫的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在朗讀的教學環節教師只是在一味地指導學生朗讀,並沒有進行示範的朗讀或錄音帶朗讀,沒有起到示範的作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展開的,在教學三大名松的環節,我在想能不能分組來學習三大名松,然後小組選成員來彙報,給學生以更大的討論交流的空間。總之在不斷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您正在瀏覽: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