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標籤:大學四年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 一年級 語文教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吉埠鎮中心小學

  黃小芳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整數讀寫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多位數,為以後更好地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但是大數的概念相對於較小的數而言,要抽象的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對數字究竟有多大產生疑問。我在課前讓學生去收集萬以上的數,目的旨在讓學生在收集的時候體會一下。至於較為確切的感受大數,教材針對這個問題在第4頁安排了閱讀材料“你知道嗎?”,並在後面設置了“一億有多大?”這個課題。通過這2個方面以及學生在生活中對大數感覺的逐漸培養,對大數概念的理解變得相對容易。而這部分教學主要的難題在另一方面。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着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寫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寫數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呢?教學中,我發現,教師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的基礎上,讓學生採取“先分級、再讀寫”的方法,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先分級、後讀寫”,就是先將一個多位數從右往左,每4個連續數位分為一級,(最後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每個數級依次叫做個級、萬級和億級,然後從高位數級起,按級讀,按級寫。具體為:讀數的時候,先按從右往左,4個數為一級,劃上分級線,然後從最高位起,逐級依次往下讀,每一級的讀法都按照個級的讀法去讀,讀完一級,就加上這一級的級名“億”或“萬”,每一級中0的讀法都與個級中0的讀法一樣。“先分級,後讀數”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讀出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寫數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級數的“億”“萬”,有時沒有“億”則只圈出“萬”,相當於讀數時的用豎線分級,然後,從高級到低級,讀一級,寫一級,一級一級往下讀,除了最高一級有效數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補足四位外,其餘數級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來補足四位。“先分級,后寫數”能夠使學生不多寫或少寫0。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一、比較好的幾方面:

  1、備課時把握住了知識的前後聯繫。小學階段對整數筆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兩位數乘兩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關鍵。因為兩位數乘兩位數和三位數乘兩位數同是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如果熟練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再恰當的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生肯定會很快的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教學中成功創設了預習問題。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對於問題,通過學習之間的討論,交流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明顯。

  3、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乘法豎式的習慣。(1)教學的板書做到以身作則;(2)要求明確,包括數學間的間距、相同數位如何對齊以及橫線的畫法;(3)嚴格要求,作業批改中要求學生按要求書寫

  二、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有將新舊筆算進行很好的對接。特別是在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沒有利用好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學習新知,過高估計了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掌握,沒有進一步強調算理,教學中又沒有強調好“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這個算理,結果導致部分學生在書寫第二步乘積時,數位對錯。

  2、沒有考慮到學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學生出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錯,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訣背錯,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出錯,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後改進方面

  1、教學中複習鋪勢要到位,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關注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聯繫,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舊知遷移效果會更好。

  2、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

  (1)必要性。相比之下,筆算乘法比筆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進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減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學習時,先讓學生口算幾道題,特別是進位的加減法,因此,在學習下一個單元筆算除法時,學生遇到的困難肯定會更多。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

  (2)可以採取課前聽算的形式,每天的題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細水長流,每天必練。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口算除法 》是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節課的內容,它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了演化而來,是本單元知識的前提,很多學生都感覺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這一節課的一些感悟。

  1.重視計算的過程,允許學生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說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說時引導學生把過程說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兩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2.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本課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80÷20,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說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說。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接着,讓學生自主分120個氣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3.一堂課引起我的再次思考:

  在學生碰到困難時,怎樣引導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怎樣設計練習更實效?怎樣把新知識和學生的原有知識更緊密的聯繫起來,一堂課下來,如何輕鬆的讓學生接收新知識。

  通過這節課口算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備課中學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同時涉及的都是計算題,應該讓學生多一點訓練。我們作為指導者就可以了。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關鍵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學生以前學習過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或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時讓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特別是除法的筆算方法,然後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等基本問題,然後着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從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比如在例3的教學中,計算140÷26,學生多數採用了把26看作30的試商辦法,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嘗試把26看作25來試商,學生在計算中也發現這樣可以減少試商的次數,使計算速度加快,但是這種算法對學生的要求相對也較高,所以教學中不應強加給學生,而應順其自然,隨着學生計算熟練程度的增加,學生會在自我感悟中掌握不同的試商方法。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捨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后,學生試商時困難較大,在教給學生基本方法的同時,還應適當補充一點試商的小竅門。比如當除數的末尾數是1或9時,用四捨五入法一次試商即可成功。而當除數的末尾數是2、3、6、7、8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當除數末尾數是4或5時,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在這種情況下,四捨五入法就顯得不適應了,因為所取的近似數與原除數誤差較大。儘管教學時已給學生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針對這種情況,練習課中,在學生應用“四捨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試商的基礎上,還要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高靈活試商的方法,如:4512÷47 136÷26首先讓學生確定商是幾位數,初商在哪位,然後讓學生討論:被除數、除數有什麼特點,該怎樣試商?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①同頭試商法:如4512÷47這道題,因為除數和被除數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數的前兩位小於除數,可以直接商9,比較簡便。②折半商五法:如136÷26這道題,因為被除數的前兩位接近除數的一般,所以直接商5,比較簡便。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有效的提高了學生試商的速度。

  總之,在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教學中,“四捨五入”法、口算法、同頭試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視其情況挑選應用,可以互相彌補,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