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鄉愁》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鄉愁》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
這是一首抒情詩,在教學上我盡量體現其詩意。
1、在教學環節的命名上體現詩意。“走近余光中——讀《鄉愁》,感覺詩的音樂美——品《鄉愁》,體會詩的情感美——說‘鄉愁’,展現詩的神韻美”。
2、在教學語言上體現詩意。
課堂上,盡量去掉不必要的口頭禪,多用散文化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呈現出一種美感,。如在介紹余光中的生活經歷時,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他在南京生活了近十年,紫金山的風光,夫子廟的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期間輾轉於重慶讀書,嘉陵江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他受過傳統《四書》《五經》的教育,中華文化早已根植於他的心中,因此,對中華民族的眷戀與深情便化作他心靈深處的一縷縷鄉愁。
3、在朗讀中體現詩意。這節課,我設計了四次朗讀,每一次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讀,要求聲音響亮,讀得字正腔圓;第二次讀,要求把握節奏,讀得抑揚頓挫;第三次讀,要求把握情感基調,充滿深情地讀。第四次讀是美讀,分男女聲部來讀。這樣的朗讀,是小步輕邁,使朗讀技巧及情感能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朗讀中一步步感受詩意。
二、課堂教學效果
這一節課並沒有達到我所預期的效果,雖然每個教學環節都能落實,但上完后總感覺少了什麼,原來缺少的是一種感染力。主要表現在:
1、學生的朗讀缺乏情感。余光中說:“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確實,我們的學生才十幾歲,對這些離愁別緒並沒有一種痛入心肺的感受。在課堂上我又沒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引導,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並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傷的情感基調。
2、不必要的緊張使這節課上得很拘謹。情緒緊張使課堂少了些許靈動的東西,缺乏教學的機智,更少了一種教學的激情。由於這種緊張情緒的干擾,使課堂出現兩處明顯的失誤,一是產生錯覺,提前下課。二是收束本節課的配樂朗誦,本來是由老師朗誦的,因口誤,多說了一句“讓我們一起朗誦”,學生便一起朗誦了。學生參與朗誦,情感的表達未能恰到好處,使配樂朗誦缺乏感染力。
相關範文
- ·寫在北京:《首都,1973》《鄉愁》
- ·《心中的鄉愁》
- ·《寒晨夢醒道鄉愁》
- ·《記得那一縷鄉愁》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 ·《為什麼媽媽總是說“不”》教學反思
- ·《認識方向》教學反思
- ·《詹天佑》教學反思
-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 ·《春》教學反思
- ·《我就是我》教學反思
- ·《西風胡楊》教學反思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
-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 ·《一切都在運動中》教學反思
- ·《細菌》教學反思
- ·《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
- ·故事《咕咚》教學反思
-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 ·《菜園裡》教學反思
- ·《景陽岡》教學反思
- ·《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1)》教學反
- ·小學課文《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
- ·五年級《將相和》教學反思
- ·經典誦讀《遊子吟》教學反思
-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 ·《對稱畫》教學反思
- ·《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
- ·課文《學棋》教學反思
- ·實驗課《給冷水加熱》教學反思